托腰散

托腰散,中药名。为萝藦科鹅绒藤属植物朱砂藤Cynanchumofficinale(Hemsl.)TsiangetZhang的根。植物朱砂藤,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广西、贵州、四川和云南等省区。具有祛风除湿,理气止痛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腰痛,胃脘痛,跌打损伤。

别名 朱砂藤、隔山消、朱砂莲、野红芋藤
药味 味苦
药性
归经 味苦,性温。入胃、肝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祛风除湿,理气止痛。
主治

风湿痹痛,腰痛,胃脘痛,跌打损伤。

托腰散
  • 托腰散
  • 托腰散
托腰散
拼音注音
Tuō Yāo Sàn
出处

《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

为萝藦种植物朱砂藤。秋、冬采根,晒干备用。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疏灌丛中。分布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湖北、江西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质藤本。根肉质,较粗,支根粗细相近。茎绿色,分枝;小枝纤细,被不明显的微毛。单叶对生;具柄;叶片厚纸质;心状卵形或心状圆形或近戟形,长4~10厘米,边缘浅波状,上面绿色,被极稀疏伏柔毛,下面灰白色或淡绿色,近无毛。伞形花序腋生;花萼5深裂,裂片卵状矩圆形,边缘有睫毛;花冠轮状,裂片旋转排列,内面有柔毛;副花冠的鳞片5片,肥厚膨大,肉质,先端分离;花粉块每室1个,下垂。蓇葖果,长角状,平滑。种子褐色,顶端有丝状束毛。花期5~7月。果期8~9月。

性味

苦,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

理气,止痛,强筋骨,除风湿,明目。治胃痛,腹痛,腰胀痛,跌打损伤,有强壮之功。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托腰散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除湿,理气止痛。

主治

风湿痹痛,腰痛,胃脘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

注意事项

忌吃酸辣食物。

相关论述

《四川常用中草药》:“治胃痛,腹痛,腰胀痛,跌打损伤,有强壮之功。”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冬季采根,洗净,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萝藦科鹅绒藤属植物朱砂藤。

形态特征

藤状灌木;主根圆柱状,单生或自顶部起2分叉,干后暗褐色;嫩茎具单列毛。叶对生,薄纸质,无毛或背面具微毛,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5~12厘米,基部宽3~7.5厘米,向端部渐尖,基部耳形;叶柄长2~6厘米。聚伞花序腋生,长3~8厘米,着花约10朵;花萼裂片外面具微毛,花萼内面基部具腺体5枚;花冠淡绿色或白色;副花冠肉质,深5裂,裂片卵形,内面中部具1圆形的舌状片;花粉块每室1个,长圆形,下垂;子房无毛,柱头略为隆起,顶端2裂。蓇葖通常仅1枚发育,向端部渐尖,基部狭楔形,长达11厘米,直径1厘米;种子长圆状卵形,顶端略呈截形;种毛白色绢质,长2厘米。花期5~8月,果期7~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广西、贵州、四川和云南等省区。

道地产区

我国陕西、甘肃、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广西、贵州、四川和云南等省区。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300~2800米的山坡、路边或水边或灌木丛中及疏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