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梅根

五色梅根,中药名。为马鞭草科植物马缨丹LantanacamaraL.的根。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散结的功效。主治感冒发热,伤暑头痛,胃火牙痛,咽喉炎,痄腮,风湿痹痛,瘰疬痰核。
别名 -
药味 味苦
药性
归经 味苦,性寒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清热泻火,解毒散结。
主治 感冒发热,伤暑头痛,胃火牙痛,咽喉炎,痄腮,风湿痹痛,瘰疬痰核。
五色梅根
  • 五色梅根
  • 五色梅根
五色梅根

《中药大辞典》:五色梅根

拼音注音
Wǔ Sè Méi Gēn
出处

《广西中药志》

来源

为马鞭草科植物马缨丹。全年可采。挖取根部,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五色梅"条。

化学成分

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

性味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苦,寒。"

功能主治

活血,祛风,利湿,清热。治风湿痹痛,脚气,感冒,痄腮,跌打损伤.

①《南宁市药物志》:"行气行血,解毒。治脚气,风湿骨痛及风肿。"

②《广西中药志》:"活血,去风湿.治跌打风湿。"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退大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煎水含漱。

复方

①治手脚痛风:取鲜五色梅根三至六钱(干的酌减)。青壳鸭蛋一枚。和水酒(各半)适量,炖一小时服。(《闽南民间草药》)

②治风火牙痛:五色梅根一两,石膏一两。煎水含漱,咽下少许。(《广西中药志》)

③治流感,感冒,腮腺炎,高热不退:马缨丹干根一至二两,或鲜根二至四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④治暑天头痛:马缨丹鲜根一至二两,捣烂煎水服。(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五色梅根

拼音注音
Wǔ Sè Méi Gēn
英文名
Root of Common Lantana
出处

出自《广西中药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马缨丹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tntana camara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常生于海拔80-1500m的沙滩、路边及空旷地。我国庭园有栽培。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有逸生。

资源分布:原产美洲热带地区。

原形态

马缨丹,直立或蔓性灌木。植株有臭味,高1-2m,有时呈藤状,长可达4m 。茎、枝均呈四方形,有糙毛,常有下弯的钩刺或无刺。单叶对生;叶柄长约1cm;叶片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3-9cm,宽1.5-5cm,基部楔形或心形,边缘有钝齿,先端渐尖或急尖,表面有粗糙的皱纹和短柔毛,背面具小刚毛,侧脉约5对。头状花序腋生,花序直径 1.5-2.5cm;花序醒粗壮,长于顺柄;苞片披针莆,长为花萼的1-3倍,有短柔毛;花萼筒状,先端有极短的齿;花冠黄色、橙色、粉红色至深红色,花冠管长约1cm,两面均有细短毛,直径4-6cm;雄蕊4,内藏果实圆球形,成熟时紫黑色。全年开花。

毒性

对小鼠有轻度毒性。

化学成分

根含水苏糖,毛蕊花糖(verbascose),筋骨草糖(ajugose),毛蕊花四糖(verbascotetraose),马缨丹糖(lantanose)A、B,黄花夹竹桃臭蚁甙甲(theveside),黄花夹竹桃臭蚁甙乙(theveiridoside),都桷子甙(geniposide),8-表马钱子甙(8-epiloganin),山栀甙甲酯(shanzhiside methyl ester),马缨丹酸(lantanolic acid),22β-O-当归酰齐墩果酸(22β-O-angeloyl-oleanolic acid),22β-羟基齐墩果酸(22β-hydroxyoleanolic acid),19α-羟基熊果酸(19α-hydroxyoleanolic acid),马缨丹熊果酸(lantaiursolic acid)即3β-异戊酰基-19α-羟其熊果酸(3β-isovaleroyl-19α-hydroxyursolic acid)牛膝叶马缨丹二酮(diodantunezone),异牛膝叶马缨丹二酮(isodiodantunezone),6-甲氧基牛膝叶马缨丹二酮(6-methoxydiodantunezonje),7-甲氧基牛膝叶马缨丹二酮(7-methoxydiodantunezone),6-甲氧基异牛膝叶马缨赃二酮(6-methoxyisodiodantunezone ),7-甲氧基异牛膝叶马缨丹二酮(7-methoxyisodiodantunezone)等。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 灌胃给予五色梅根水煎浓缩液20g/(kg·d),40g/(kg·d),连续3-6d,能显着抑制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肿胀百分率;显着降低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呈明显的抗炎作用。 2.镇痛作用 灌胃给予上述剂量的水煎浓缩液,显着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延长热刺激所致小鼠痛觉反应潜伏期,呈一定的镇痛作用。 3.免疫作用 灌胃给予上述剂量的水煎浓缩液,连续5d,可显着增加幼龄小鼠的胸腺和脾脏重量,提示五色梅根可能有增强免疫功能作用。

归经

膀胱;肝;肾经

性味

味苦;性寒

注意

本品有毒,内服有头晕、恶心,呕吐等反应,必须掌握用量,防止不良反应。孕妇及体弱者忌用。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解毒散结。主感冒发热,伤暑头痛;胃火牙痛;咽喉炎;痄腮;风湿痹痛;瘰疬痰核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煎水含濑。

各家论述

1.《南宁市药物志》:行气行血,解毒。治脚气,风湿骨痛及风肿。

2.《广西中药志》:活血,去风湿。治跌打风湿。

3.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退大热。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五色梅根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泻火,解毒散结。
主治
感冒发热,伤暑头痛,胃火牙痛,咽喉炎,痄腮,风湿痹痛,瘰疬痰核。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煎水含漱。

禁忌
《福建药物志》:“本品有毒,内服有头晕、恶心、呕吐等反应,必须掌握用量,防止不良反应。孕妇及体弱者忌用。”
化学成分

根含水苏糖,毛蕊花糖,筋骨草糖,毛蕊花四糖,马缨丹糖A、B,黄花夹竹桃臭蚁甙甲,黄花夹竹桃臭蚁甙乙,都桷子甙,8-表马钱子甙,山栀甙甲酯,马缨丹酸,22β-O-当归酰马缨丹酸,齐墩果酸,22β-O-当归酰齐墩果酸,22β-O-千里光酰基齐墩果酸,22β-羟基齐墩果酸,19α-羟基熊果酸,马缨丹熊果酸即3β-异戊酰基-19α-羟基熊果酸,牛膝叶马缨丹二酮,异牛膝叶马缨丹二酮,6-甲氧基牛膝叶马缨丹二酮,7-甲氧基牛膝叶马缨丹二酮,6-甲氧基异牛膝叶马缨丹二酮,7-甲氧基异牛膝叶马缨丹二酮等。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灌胃给予五色梅根水煎浓缩液20g/(kg·d),40g/(kg·d),连续3-6d,能显著抑制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肿胀百分率;显著降低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呈明显的抗炎作用。

2、镇痛作用:灌胃给予上述剂量的水煎浓缩液,显著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延长热刺激所致小鼠痛觉反应潜伏期,呈一定的镇痛作用。

3、免疫作用:灌胃给予上述剂量的水煎浓缩液,连续5d,可显著增加幼龄小鼠的胸腺和脾脏重量,提示五色梅根可能有增强免疫功能作用。

相关论述

1、《广西中药志》:“活血,去风湿。治跌打、风湿。”

2、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退大热。”

3、《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退久热,消炎散结。治久热不退,感冒发热,腮腺炎,咽喉炎,疟疾,痰火核,风湿骨痛。”

4、《福建药物志》:“祛风利湿,活血散瘀。治感冒,胃痛,腺炎,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感冒,流感,腮腺炎,高热不退:马缨丹干根30-60g,或鲜根60-120g。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2、治暑天头痛:马绥丹鲜根30-60g。捣烂煎水服。(江西《草药手册》)

3、治风火牙痛:五色梅根、石膏各30g。煎水含漱,咽下少许。(《广西中药志》)

4、治关节风湿痛:马缨丹鲜根30g,水煎服;或加肖梵天花干根24g,酒水煎,加食盐少许服。(《福建中草药》)

5、治颈淋巴结结核:马缨丹根15g,九子连环草10g,地膏药根30g。水煎服。亦可配马缨丹叶捣敷患处。(《四川中药志》1979年)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鲜用或切片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马鞭草科马缨丹属马缨丹。
形态特征
直立或蔓性灌木。植株有臭味,高1-2m,有时呈藤状,长可达4m。茎、枝均呈四方形,有糙毛,常有下弯的钩刺或无刺。单叶对生;叶柄长约1cm;叶片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3-9cm,宽1.5-5cm,基部楔形或心形,边缘有钝齿,先端渐尖或急尖,表面有粗糙的皱纹和短柔毛,背面具小刚毛,侧脉约5对。头状花序腋生,花序直径1.5-2.5cm;花序梗粗壮,长于叶柄;苞片披针形,长为花萼的1-3倍,有短柔毛;花萼筒状,先端有极短的齿;花冠黄色、橙黄色、粉红色至深红色,花冠管长约1cm,两面均有细短毛,直径4-6mm;雄蕊4,内藏。果实圆球形,成熟时紫黑色。全年开花。
分布区域
我国庭园有栽培。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有逸生。原产美洲热带地区。
生长环境
常生于海拔80-1500m的海边沙滩、路边及空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