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中药名。为芸香科花椒属植物青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etZucc.或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的干燥成熟果皮。具有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的功效。主治中寒腹痛,寒湿吐泻,虫积腹痛,湿疹瘙痒,妇人阴痒等。
主要用于中寒腹痛、寒湿吐泻、虫积腹痛、湿疹瘙痒、妇人阴痒等。
香椒、大花椒、椒目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青椒(香椒、青花椒、山椒、狗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 et Zucc.或花椒(蜀椒、川椒、红椒、红花椒、大红袍)Zantho xylum bungeanum Maxim.的干燥成熟果皮(花椒)及种子(椒目)入药。秋季采收成熟果实,去除杂质晒干。与种子分开备用。
青椒:多为2~3个上部离生的小{骨}{突}果,集生于小果梗上,蓇葖果球形,沿腹缝线开裂,直径3~4mm。外表面灰绿色或暗绿色,散有多数油点及细密的网状隆起皱纹;内表面类白色,光滑。内果皮常由基部与外果皮分离。残存种子呈卵形,长3~4mm,直径2~3mm,表面黑色,有光泽。气香,味微甜而辛。
花椒:蓇葖果多单生,直径4~5mm。外表面紫红色或棕红色,散有多数疣状突起的油点,直径0.5~1mm,对光观察半透明;内表面淡黄色。香气浓,味麻辣而持久。
置通风干燥处。
花椒:除去椒目、果柄等杂质。
炒花椒:取净花椒,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有香气。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10ml,充分振摇,浸渍过夜,滤过,滤液挥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花椒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已烷-醋酸乙酯(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红色荧光主斑点。
归脾、胃、肾经。
辛,温。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虫积腹痛,蛔虫症;外治湿疹瘙痒。
3~6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大椒(《尔雅》),秦椒、蜀椒(《本经》),南椒(《雷公炮炙论》),巴椒、蓎藙(《别录》),汗椒(陶弘景),陆拨(《药性论》),汉椒(《日华子本草》),川椒(《圣惠方》),点椒(《纲目》)。
《日用本草》
为芸香科植物花椒的果皮。8~10月果实成熟后,剪取果枝,晒干,除净枝叶杂质,分出种子(椒目),取用果皮。
野生于路旁、山坡的灌木丛中,或为栽培。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产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等地。此外黑龙江、四川、湖北、青海、湖南、广西等地亦产。
灌木或小乔木,高约3~6米。茎枝疏生略向上斜的皮刺,基部侧扁;嫩枝被短柔毛。叶互生;单数羽状复叶,长8~14厘米,叶轴具狭窄的翼,小叶通常5~9片,对生,几无柄,叶片卵形;椭圆形至广卵形,长2~5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急尖;通常微凹,基部为不等的楔形,边缘钝锯齿状,齿间具腺点,下面在中脉基部有丛生的长柔毛。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或顶生于侧枝上:花单性,雌雄异株,花轴被短柔毛;花被片4~8,三角状披针形:雄花具雄蕊5~7,花药矩圆形,药隔近顶端具腺点,花丝线形,退化心皮2,先端2叉裂;雌花心皮通常3~4,子房背脊上部有凸出的腺点,花柱略外弯,柱头头状,子房无柄。成熟心皮通常2~3。果实红色至紫红色,密生疣状突起的腺点。种子1,黑色,有光泽。花期3~5月。果期7~10月。
干燥果皮(又名:红花椒、红椒、大红袍)腹面开裂或背面亦稍开裂,呈两瓣状,形如切开之皮球,而基部相连,直径4~5毫米;表面红紫色至红棕色,粗糙,顶端有柱头残迹,基部常有小果柄及1~2个未发育的心皮,呈颗粒状,偶有2~3个小蓇葖果并生于果柄尖端。外果皮表面极皱缩,可见许多呈疣状突起的油腺,油腺直径0.5~1毫米;内果皮光滑,淡黄色,常由基部与外果皮分离而向内反卷。有时可见残留的黑色种子。果皮革质,具特殊的强烈香气,味麻辣而持久。以鲜红、光艳、皮细、均匀、无杂质者为佳。
花椒果实含挥发油0.7%(贵州产)、2~4%(甘肃产)、4~9%(广东产)。挥发油中含牻牛儿醇、柠檬烯、枯醇等。果实尚含甾醇、不饱和有机酸等。
香椒子(东北产)的果实含爱草脑、佛手柑内酯。果实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爱草脑,约占90%。果皮含佛手柑内酯及苯甲酸。
所含牻牛儿醇,小剂量能抑制大鼠的自发活动。对离体兔小肠,低浓度时作用不恒定。有时有轻度但较久的运动亢进,大剂量则抑制肠运动。给大鼠口服后,能抑制胃肠运动(食糜的通过速度减慢),对大肠运动则影响不大。接近致死量时则有泻下作用。小量口服,对大鼠有轻度利尿作用;但大量可抑制排泄。给兔静脉注射可发生迅速而显着的降压作用。对大鼠口服的半数致死量为4.8克/公斤,兔静脉注射则为50毫克/公斤。动物死亡皆由于呼吸麻痹。死后解剖,呼吸道有牻牛儿醇特有的香气,且有多量血性渗出液,肺及支气管有许多出血斑,因此死亡原因乃由于呼吸极度困难所致。牻牛儿醇对豚鼠蛔虫有驱虫作用。另据报道,花椒稀醇液有局部麻醉作用,在家兔角膜之表面麻醉,效力较地卡因稍弱;在豚鼠之浸润麻醉中,效力强于普鲁卡因。应该指出,日本所产花椒,实为山椒,我国不产;其中含中枢麻痹成分,又能兴奋延髓,产生痉挛。
除去果柄及种子(椒目)。置锅内炒至发响、油出,取出,放凉。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蜀椒,须去目及闭口者,不用其椒子。先须酒拌令湿,蒸,从巳至午,放冷,密盖,四畔无气后取出,便入磁器中,勿令伤风。"
②《本草衍义》:"蜀椒须微炒,使汗出,又须去附红黄壳。去壳之法,先微炒,乘热入竹筒中,以梗舂之,播取红,如未尽,更拣、更舂,以尽为度。凡用椒须如此。"
入脾、肺、肾经。
①《纲目》:"手、足太阴,右肾命门气分。"
②《本草经疏》:"入手、足太阴,兼入手厥阴经。"
③《本草新编》:"入心、脾经。"
④《长沙药解》:"入足阳明胃、足厥阴肝、足少阴肾、足太阴脾。"
辛,温,有毒。
①《本经》:"味辛,温。"
②《别录》:"生温,热寒,有毒。""太热,有毒。"
③《药性论》:"味苦辛,有小毒。"
阴虚火旺者忌服。孕妇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杏仁为之使。畏款冬。""恶栝楼、防葵。畏雌黄。"
②《别录》:"多食令人乏气,口闭者杀人。"
③《千金·食治》:"久食令人乏气失明。’
④《唐本草》:"畏橐吾、附子、防风。"
⑤《本草经疏》:"肺胃素有火热,或咳嗽生痰,或嘈杂醋心,呕吐酸水,或大肠积热下血,咸不宜用;凡泄泻由于火热暴注而非积寒虚冷者忌之;阴痿脚弱,由于精血耗竭而非命门火衰虚寒所致者,不宜入下焦药用;咳逆非风寒外邪壅塞者不宜用;字乳余疾由于本气自病者不宜用;水肿黄疸因于脾虚而无风湿邪气者不宜用;一切阴虚阳盛,火热上冲,头目肿痛,齿浮,口疮,衄血,耳聋,咽痛,舌赤,消渴,肺痿,咳嗽,咯血,吐血等证,法所咸忌。"
⑥《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动火堕胎。"
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鱼腥毒。治积食停饮,心腹冷痛,呕吐,噫呃,咳嗽气逆,风寒湿痹,泄泻,痢疾,疝痛,齿痛,蛔虫病,蛲虫病,阴痒,疮疥。
①《本经》:"主风邪气,温中,除寒痹,坚齿发,明目。""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
②《别录》:"疗喉痹,吐逆,疝瘕,去老血,产后余疾腹痛,出汗,利五脏。""除六腑寒冷,伤寒,温疟,大风汗不出,心腹留饮,宿食,肠游下痢,泄精,女子字乳余疾,散风邪瘕结,水肿,黄疸,杀虫鱼毒。开腠理,通血脉,坚齿发,调关节,耐寒暑,可作膏药。"
③《药性论》:"治恶风,遍身四肢顽痹,口齿浮肿摇动;主女人月闭不通,治产后恶血痢,多年痢,主生发,疗腹中冷痛。""治头风下泪,腰脚不遂,虚损留结,破血,下诸石水,腹内冷而痛,除齿痛。"
④《食疗本草》:"灭瘢,下乳汁。"
⑤《日华子本草》:"破癥结,开胃,治天行时气温疾,产后宿血,治心腹气,壮阳,疗阴汗,暖腰膝,缩小便。"
⑥《纲目》:"散寒除湿,解郁结,消宿食,通三焦,温脾胃,补右肾命门,杀蛔虫,止泄泻。"
内服:煎汤,0.5~1.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浸洗。
①治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现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蜀椒二合(去汗),干姜四两,人参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纳胶饴一升,微火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金匮要略》大建中汤)
②治冷虫心痛:川椒四两。炒出汗,酒一碗淋之,服酒。(《寿域神方》)
③治呃噫不止:川椒四两。炒研,面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九,醋汤下。(《秘传经验方》)
④治夏伤湿冷,泄泻不止:川椒一两(去目并闭口者,慢火炒香熟为度),肉豆蔻(面裹,煨)半两。上为细末,粳米饭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川椒丸)
⑤治飧泄:苍术二两,川椒一两(去口。炒)。上为细末.醋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前温水下。恶痢久不愈者,弥佳。如小儿病,丸如黍米大。(《普济方》椒术丸)
⑥治齿痛:蜀椒醋煎含之。(《食疗本草》)
⑦治齿疼:川椒一两(去目),捣罗为末,以好白面丸如皂角子大,烧令热,于所痛处咬之。(《圣惠方》)
⑧治伤寒呕血,继而齿缝皆流血不止:开口川椒四十九粒,用醋同煎,临熟入白矾少许,漱口含在口中,少顷吐出,再啜漱而含。(《仁斋直指方》)
⑨治寒湿脚气:川椒二、三升,稀布囊盛之,日以踏脚。(《妇人良方》)
⑩治肾风囊痒:川椒、杏仁。研膏,涂掌心,合阴囊而卧。(《仁斋直指方》)
⑾治妇人阴痒不可忍,非以热汤抱洗有不能已者:花椒、吴萸、蛇床各一两,藜芦五钱,陈茶一撮,烧盐二两。水煎熏洗。(《医级》椒茱汤)
⑿治手脚心风毒肿:生(花)椒末、盐末等分。以醋和敷。(《补缺肘后方》)
⒀治久患口疮:蜀椒去闭口者,水洗,面拌,煮作粥,空腹吞之,以饭压下,重者可再服,以瘥为度。(《食疗本草》)
⒁治头上白秃:花椒末,猪脂调敷。(《普济方》)
⒂治手足皴裂:(花)椒四合,水煮之,去滓。渍之半食顷,出令燥,须臾复浸,干涂羊、猪髓脑。(《僧深集方》)
⒃治漆疮:汉椒汤洗之。(《谭氏小儿方》)
⒄治元藏伤惫,耳聋目睹:蜀椒(去目及闭口者,暴干捣罗取红秤一斤,再捣为末),生地黄七斤(肥嫩者)。上二味,先将地黄搀绞自然汁,铜器中煎至一升许,住火,候稀稠得所,即和前椒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暖酒下三十丸。(《圣济总录》椒红丸)
⒅治好食生茶:(花)椒末不限多少,以糊丸如梧子大,茶下十丸。(《胜金方》)
①治疗蛔虫性肠梗阻
用麻油2~4两,置锅中煎熬,投入花椒3~4钱,至微焦即捞出弃去;待花椒油微温时1次服完。治疗8例儿童患者,均于服药后15~30分钟腹痛停止,随后排便,有的同时排出蛔虫。如梗阻时间过长,中毒症状明显,有肠坏死或有阑尾蛔虫可能者,则不宜服用。
②治疗血吸虫病
试用于早、中期血吸虫病,对改善症状有一定作用,服药后食欲增加,肝脾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用法:花椒炒研成粉装胶囊,成人每天5克,分3次服。20~25天为一疗程。
③治疗蛲虫病
花椒1两,加水2市斤,煮沸40~50分钟,过滤。取微温滤液25~30毫升行保留灌肠,每日1次,连续3~4次。治疗108例小儿蛲虫病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粪检3次虫卵皆为阴性。
④用于止痛
取花椒果皮制成50%的注射液,痛时肌肉注射或穴位注射,每次2毫升。共观察266例,其中腹痛(溃疡痛、肠痉挛、胆绞痛)246例,有效240例;肝区痛4例均有效;腰痛3例,有效2例;其它疼痛(头痛、心绞痛等)13例。有效5例。266例中疼癌完全缓解者186例,部分缓解者68例,无效12例。注射后一般10~15分钟疼痛缓解,可持续2~4小时。治程中未见副作用。
⑤用于回乳
花椒2~5钱,加水400~500毫升,浸泡后煎煮浓缩成250毫升,然后加入红糖(白糖效果不佳)1~2两,于断奶当天趁热1次服下,日服1次,约1~3次即可回乳。绝大多数于服药后6小时乳汁即显著减少,第2天乳胀消失或胀痛缓解。
此外,同属植物香椒子的干燥果皮,亦作花椒使用。习称"青花椒",其果实多为2~3个小蓇葖果集生于一果柄上,只有一个蓇葖果的较少;直径3~4毫米,顶端开裂,具短小的喙尖。外果皮表面草绿色至黄绿色,少有暗绿色,有细皱纹,油腺呈深色点状,不甚隆起。内果皮灰白色,常与外果皮分离,两层果皮都向内反卷。残留的种子黑色,光亮,卵圆形。气香,味麻辣。
主产于辽宁、江苏、河北等地。
各地所产的土花椒,主要为同属植物野花椒(参见"野花椒叶"条)、竹叶椒(参见"竹叶椒叶"条)、勒欓(参见"鹰不泊"条)、柄果花椒(参见"麻口皮子药"条)等的果皮,亦作花椒之代用品。
檓、大椒、秦椒、南椒、巴椒、蓎藙、陆拨、汉椒、点椒。
出自《日用本草》。
1.《子计然》:蜀椒,出武都,赤色者善。秦椒,出陇西天水,细者善。
2.陶弘景:秦椒今从西来,形似椒而大,色黄黑,味亦颇有椒气,或呼为大椒。蜀椒,出蜀郡北部,人家种之,皮肉厚,腹里白,气味浓。凡用椒皆火微熬之,令汗出,谓为汗椒,令有势力。椒目冷利去水,别入药,不得相杂。
3.《药对》:蜀椒,得盐味佳。可收水银。中其毒者,凉水、麻仁浆解之。
4.《唐本草》
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花椒、青椒的果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2.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et Zucc.
采收和储藏:培育2-3年,9-10月果实成熟,选睛天,剪下果穗,摊开晾晒,待果实开裂,果皮与种子分开后,晒干。
生态环境:1.喜生于阳光充足、温暖肥沃处,也有栽培。
2.生于林缘、灌丛或坡地石旁。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中南、西南及辽宁、河北、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西藏等地。
2.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1.花椒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7m。具香气。茎干通常有增大的皮剥,当年生枝具短柔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腹面两侧有狭小的叶翼,背面散生向上弯的小皮刺;叶柄两侧常有一对扁平基部特宽的皮刺;小叶无柄;叶片5-11,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l.5-7cm,宽1-3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通常微凹,基部楔尖,边缘具钝锯齿或为波状圆锯齿,齿缝处有大而透明的腺点,上面无刺毛,下面中脉常有斜向上生的小皮刺,基部两例被一簇锈褐色长柔毛,纸质。聚伞圆锥花序顶生,长2-6cm,花轴密被短毛,花枝扩展;苞片细小,早落;花单性,花被片4-8,一轮,狭三角形或披针形,长1-2mm;雄花雄蕊4-8,通常5-7;雌花心皮4-6,通常3-4,无子房柄,花柱外弯,柱头头状。成熟心皮通常2-3,蓇葖果球形,红色或紫红色,密生粗大而凸出的腺点。种子卵圆形,直径约3.5mm,有光泽。花期4-6月,果期9-10月。
2.与前种的区别在于:小叶片15-21,对生或近对生,呈不对称的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1-3.5cm,宽0.5-1cm;主脉下陷,例脉不明显。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花被明显分为花萼和花瓣,排成两轮;无子房柄,蓇葖果表面草绿色、黄绿色至暗绿色,表面有细皱纹,腺点色深,呈点状下陷,先端有极短的喙状尖。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喜阳光,不耐严寒,在-18℃幼苗枝条即受冻,成年树在-25℃低温亦会冻死。耐旱,较耐荫,不耐水湿,不抗风。对土壤适应性较强,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或壤土中生长良好,但在石灰岩发育的碱性土壤中生长最好,故多用钙质上山地造林。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法。选优良品种的母株采种,9月上旬果皮呈紫红色,种皮呈蓝黑色时,分批采摘,放室内阴干,待自行开裂,取种子,扬净,放阴凉处贮藏备用。南方秋季随采随播;北方春季3-4月播种。种子处理,因种皮坚硬,含油质,透水性较差,需脱脂处理,一般用碱水溶液(2kg水加25g纯碱)浸泡2d,以盖没种子为度,搓洗,除去种皮油脂,捞出,备用。亦可在播种前先将种子催芽后再播种。可将种子用温沙层积堆放,每隔15d翻动1次,保持一定的湿度,待播前15d将其放在温暖处,覆草盖塑料薄膜,保湿,待种子萌动后播种。或者将种子浸2-3min,置40-50℃温水中4-5d,当种皮部分开裂时,放在温暖处,用湿布盖没,当种子露白后播种。育苗地,按行距25-30cm开条沟播种。每1hm2用种量60-75kg。出苗后苗高3-5cm时,按株距10-15cm定苗。幼苗生长期追肥1-2次,并结合松土除草。苗高lm时移栽。冬季、早春、雨季均可定植,按行株距2m×1.5m或3m×升m开穴栽种。
田间管理 造林1-4年内可间种花生、豆类、药材、绿肥等。中耕除草2-3次。施肥1-2次,在6月施尿素或硫酸铵,采果后环施土杂肥、猪羊厩肥等。通过旱要灌水。雨季要开沟排水。整形修剪,幼树整形以自然开心形为好,先剪去主干离地面30-50cm以上的枝条,保留3-5个骨干枝条,短截,选留第一轮测枝,第2-3年则留第二三轮侧枝,使其形成一定的树冠。亦可整形成丛状形、三角形、圆头形、双层开心形等。成年树修剪,以短截疏剪为主,剪去病虫枝、重叠枝、横生枝、徒长枝等,调节更新结果枝组。老年树要养小去弱留强,更新复壮。花椒易生萌芽及萌?,应及时抹除。冬季要浇冻前水和熏烟防霜。
病虫害防治虫 害有木橑尺蠖、蚜虫、黄凤蝶、花椒风蝶、金花虫、黑绒金龟子、花椒天牛等为害。
性状鉴别 (1)花椒由1-2,偶由3-4个球形分果组成,每一分果直径4.5-5mm,自先端沿腹缝线或腹背缝线开裂,常呈基部相连的两瓣状。分果顶端具微细小喙,基部大多具1-2个颗粒状未发育离生心皮,直径1-2mm。外表面深红色、紫红色或棕红色,皱缩,有众多点状凸起的油点。内果皮光滑,淡黄色,薄革质,与中果皮部分分离而卷曲。果柄直径约0.8mm,被稀疏短毛。果皮革质,稍韧,有特异香气,味持久麻辣。
(2)青椒 为1-3个球形分果。每一分果直径3-4mm,顶端具短小喙尖。外表面草绿色、黄绿色或棕绿色,有网纹及多数凹下的油点。内果皮灰白色。果柄无毛茸。果皮质薄脆,气清香,味辛微甜。以粒大、色紫红、香气浓烈者为佳。
显微鉴别 果皮根切面:(1)花椒外果皮表皮细胞是1列,平周壁角质纹理稀疏,有气孔;下皮细胞l-2列,较大,细胞内均含棕色块状物及颗粒状色素。中果皮宽广,具椭圆形油室9-12个;维管束外韧型,14-20个环列,其外有木化厚壁纤维群,薄壁细胞含较多草酸钙簇晶及少量草酸钙方晶。内果皮细胞多为梭形,少数类图形、类方形或呈石细胞状,上下层细胞常镶嵌状排列,内表皮细胞1列,小型。
(2)青椒外果皮细胞平周壁角质层纹理不规则排列,细胞内充满橙皮甙结晶;下皮细胞壁平直,稍增厚;中果皮油室约20个;维管束约10个,其外有木化厚壁纤维群;薄壁细胞含众多淀粉粒,草酸钙结晶少见。
茵芋碱小鼠的LD50为150-250mg/kg。致突变研究显示花椒对TA98菌呈阳性反应,对TA100作用较弱。
1.花椒果皮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柠檬烯(limonene)占总油量的25.10%,1,8-桉叶素(1,8-cineole)占21.79%,月桂烯(myrcene)占11.99 %,还含a-和β-蒎烯(pinene),香桧烯(sabinene),β-水芹烯(β-phellandrene),β-罗勒烯-X(β-oximene-X),对-聚伞花素(P-cymene),a-松油烯(a-terpinene),紫苏烯(perillene),芳樟醇(l8inalool),4-松油烯酸(ter-pinen-4-ol),爱草脑(estragole),a-松油醇(a-terpineol),反式丁香烯(trans-caryophllene),乙酸松油醉酯(terpinyl acetate)、葎草烯(humulene),乙酸橙花醇酯(neryl acetate),β-荜澄茄烯(β-cadinene),乙酸牻牛儿醇酯(geranyl acetate),橙花叔醇异构体(neroklidol isomer)等。果皮还含香草木宁碱(kokusaginine),茵芋碱(skimmianine),单叶芸香品碱(haplopine),2'-羟基-N-异丁基[2E,6E,8E,10E]-十二碳四烯酰胺[2’-hydroxy-N-isobutyl-[2E,6E,8E,10E]-dodecatatraenamide],青椒碱(schinifoline)就是N-甲基-2-庚基-4-喹啉酮(N-methyl-2-heptyl-4-guinoli-none),脱肠草素(herniarin),二十九烷(n-nonacosane)。花椒果实的挥发油中含量最多的是4-松油烯醇,占13.46%,还有辣薄荷酮(piperitone)占10.64 %,芳樟醇占9.10%,香桧烯占9.7%,柠檬烯占7.30%,邻-聚伞花素(o-cymene)占7.00%,月桂烯占3.00%以及a-和β-蒎烯,a-松油醇等。花椒籽的挥发油中,主成分是芳樟醇占18.5%,其次是月桂烯占10.2%和叔丁基苯(tert-butylbenzene)占11.8%,还有香桧烯,a-蒎烯,柠檬烯,1,3,3-三甲基-2-氧杂双环[2.2.2]辛烷[1,3,3-trimethyl-2-oxabicyclo[2.2.2]octane],松油醇,辣薄荷酮、(E)-3-异丙基-6-氧代-2-庚烯醛[(E)-3-isopropyl-6-oxo-2-heptenal],( E)-8-甲基-5-异丙基-6,8-壬二烯-2-酮[(E)-8-methyl-5isopropyl-6,8-nonadiene-2-one],4-(2,2-二甲基-6-亚甲基环已基)-3-丁烯-2-酮[4-(2,2-dimethyl-6-methylenecyclohexyl)-3-buten-2-one),a-羟基-4,6-二甲氧基苯乙酮(a-hydroxy-4,6-dimethoxyacetophenone),1,1-二甲基-4,4-二烯丙基-5-氧代-2-环乙烯(1,1-dimethyl-4,4-diallyl-5-oxocyclohex-2-one),β-古芸烯(β-gurjunene),长叶烯(longifolene),a-金合欢烯(a-farnesene),γ-荜澄茄烯(γ-cadinene),丁香三环烯(clovene)。
2.青椒果皮中挥发油的主成分为爱草脑占75.73%,还含月桂烯,柠檬烯,a-和β-水芹烯,a-和β-蒎烯,香桧烯,β-罗勒烯-X,β-罗勒烯-Y(β-ocimene-Y),1,8-桉叶素,a-松油烯,邻甲基苯乙酮(O-methylacetophenone),a-壬酮(a-nonanone),芳樟醇,4-松油烯醇,a-松油醇,β-和γ-榄香烯(elemene),反式丁香烯,2-十一酮(2-undecanone),乙酸松油醉酯,葎草烯,1-甲氧基-4-(1-丙烯基)苯[1-methoxy-4-(1-propenyl)benzene],β和δ-荜澄茄烯,丁香油酚(eugenol),甲基丁香油酚,橙花叔醇异构体。此外还含茴香脑(anethol),茴香醚(anisole),甲基胡椒酚(methylchavicol)。果皮还含香柑内酯(bergapten),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茵芋碱,青椒碱(schinifoline)。青椒果实还含香叶木甙(diosmin),苯甲酸(benzoic acid)。
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1.1.对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花椒水提物5和10g/kg均有显着抗小鼠水浸应激性溃疡形成作用,而醚提物仅有抑制倾向。花椒水提物10g/kg有显着抑制吲哚美辛加乙醇引起的小鼠溃疡形成,但抑制率(22%)不高。花椒醚提物3.0ml/kg显着抑制大鼠盐酸性溃疡形成(P<0.01)。花椒水提物5g/kg可明显抑制大鼠结扎幽门性溃疡的形成。
1.2.对四氯化碳诱发急性肝损害大鼠血清GPT和GOT的影响花椒水提物5.0g/kg能对抗四氯化碳升高GPT的作用(P<0.05=,且呈现剂量依赖性,但对GOT升高无对抗作用。
1.3.对药物性小鼠腹泻的影响:花椒醚提物3.O和6.0ml/kg可对抗蓖麻油所致的小鼠腹泻,作用不仅出现快,而且持久。其中3.0ml/kg组还能使腹泻发生推迟2小时(对照组1.2小时的发生率为5/12和11/12,花椒醚提物3.0ml/kg组分别为0/12和5/12,P值均为<0.05)。花椒水提物5或10g/kg有对抗小鼠番泻叶所致腹泻作用,作用产生缓慢,但持久(P<0.05)。4.对小鼠墨汁胃肠推进运动的影响小鼠灌胃花椒水提物10g/kg可明显抑制胃肠推进运动,P<0.05。
2.对实验性血栓形成及凝血系统的影响:采用电刺激大鼠动脉血管壁所致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并同步测定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花椒水提物10-20g/kg和花椒醚提物0.3ml/kg剂量下对大鼠血栓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和P<0.001=,能明显延长实验性血栓形成的时间,提示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花椒水提物10g/kg和醚提物0.15-0.3ml/kg剂量时具有一定的抗凝作用,水提物抗凝作用强于醚提物。花椒的抗栓、抗凝作用可能与血小板功能血管内皮细胞的抗凝成分有关,因花椒水提物对ADP和胶原诱导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50.4%,88.3%。本品所含的佛手柑内酯有一定的对抗肝素的抗凝血作用和止血作用。
3.镇痛作用:花椒水提物5-10g/kg和醚提物3.0-6.0ml/kg对乙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水提物P均<0.05,醚提物3.0ml/kg(P<0.05),醚提物6.0ml/kg(P<0.01),其中醚提物的作用较水提物强,且呈剂量依赖性。
4.抑菌作用:本品挥发油11种皮肤癣菌和4种深部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其中羊毛样小孢子菌和红色毛癣菌最敏感,MIC低于0.1HL/ml,MFC为0.1HL/ml。实验证实月桂氮卓酮和二甲基亚砜能促进挥发油进入真菌细胞内加速细胞死亡。
5.驱虫作用:花椒所含挥发油在保温的任氏液中能使猪蛔虫严重中毒。
6.其他作用:本品所含的茵芋碱有麻黄碱样作用,但强度较弱,可升高麻醉猫血压,增强瞬膜收缩,加强肾上腺素对血压及子宫的作用,加强猫或兔的在位子宫收缩,抑制小肠收缩及扩张冠状血管,提高横纹肌张力,加强脊髓反射兴奋性。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1.除去果柄及种子(椒目),置锅内炒至发响、油出,取出、放凉。
2.炒制:取净花椒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有香气,取出放凉。
3.醋制:取花椒用微火炒热,陆续淋醋,炒至醋尽,迅速出锅,闷1小时,使其发汗,晒干,每花椒1kg,用黄醋120g。
4.盐制:取花椒用微火炒至有响声,喷淋盐水炒干即得。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花椒粉粉0.5g,加乙醇5ml,浸泡过夜,滤过,滤液作供试液;另取木兰碱,以乙醇溶解成每1ml含约1mg的溶液,作对照品溶液。吸取二溶液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H-1%CMC薄层板上,用正丁醇-醋酸-水(7:1:2)展开10cm,取出,晾干,喷改良碘化铁钾试剂,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斑点。
脾;肺;肝;肾;心;心包经
辛;性温;小毒
1.孕妇慎服。
2.《本草经集注》:杏仁为之使。畏款冬。恶枯楼、防葵。畏雌黄。
3.《名医别录》:多食令人乏气,口闭者杀人。
4.《千金·食治》:久食令人乏气失明。
5.《唐本草》:畏橐吾、附子、防风。
6.《本草经疏》:肺胃素有火热,或咳嗽生痰,或嘈杂醋心,呕吐酸水,或大肠积热下血,咸不宜用;凡泄泻由于火热暴注而非积寒虚冷者忌之;阴痿脚弱,由于精血耗竭而非命门火衰虚寒所致者,不宜入下焦药用;咳逆非风寒外邪壅塞者不宜用;字乳余疾由于本气自病者不宜用;水肿黄疸因于脾虚而无风湿邪气者不宜用;一切阴虚阳盛,火热上冲,头目肿痛,齿浮,口疮,衄血,耳聋,咽痛,舌赤,消渴,肺痿,咳嗽,咯血,吐血等证,法所咸忌。
7.《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动人堕胎。
温中止痛;除湿止泻;杀虫止痒。主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蛔虫腹痛;呕吐泄泻;肺寒咳喘;肺寒咳喘;龋齿牙痛;阴痒带下;湿疹皮肤瘙痒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可含漱;研末调敷。
1.蜀椒汤(《备急千金要方》),治产后心痛,此大寒冷所为者。2.大建中汤(《金蒉要略》),治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现有头足,上下痛而上可触近。3.椒梅汤(《增补百病固春》),治虫积腹痛,四肢冷,面白唇红,舌淡白。4.治冷虫心痛方(《寿域神方》):川椒四两,炒出汗,酒一碗淋之,服酒。5.治飧泄丸(《普济方》):苍术二两,川椒一两,上为强末,醋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前温水下。6.治齿疼方(《圣惠方》):川椒一两(去目),捣罗为末,以好白面丸如皂角子大,烧令热,于所痛处咬之。7.治肾风囊痒方(《仁斋直指》):川椒,杏仁,研膏,涂掌心,合阴囊而卧。8.椒红丸(《圣济总录》):蜀椒,生地黄,上二味,先将地黄捣绞自然汁,铜器中煎至一升许,住火,候稀稠得所,即和前椒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酒下三十丸,治元藏伤惫,耳聋目暗。
1.《神农本草经》:主风邪气,温中,除寒痹,坚齿发,明目。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
2.《名医别录》:疗喉痹,吐逆,疝瘕,去老血,产后余疾腹痛,出汗,利五脏。除六腑寒冷,伤寒,温疟,大风汗不出,心腹留饮,宿食,肠僻下痢,泄精,女子字乳余疾,散风邪瘕结,水肿,黄疸,杀虫鱼毒,开腠理,通血脉,坚齿发,调关节,耐寒暑,可作膏药。
3.《药性论》:治恶风,遍身四肢顽痹,口齿浮肿摇动;主女人月闭不通,治产后恶血痢,多年痢,主生发,疗腹中冷痛。治头风下泪,腰脚不遂,虚损留结,破血,下诸石水,腹内冷而痛,除齿痛。
4.《食疗本草》:灭瘢,下乳汁。
5.《日华子本草》:破症结,开胃,治天行时气温疾,产后宿血,治心腹气,壮阳,疗阴汗,暖腰膝,缩小便。
6.《本草纲目》:散寒除湿,解郁结,消宿食,通三焦,温脾胃,补右肾命门,杀蛔虫,止泄泻。椒,纯阳之物,其味辛而麻,其气温以热。入肺散寒,治咳嗽;入脾除湿,治风寒湿痹,水肿泻痢;入右肾补火,治阳衰溲数,足弱,久痢诸证。一妇年七十余,病泻五年,百药不效,予以感应丸五十丸投之,大便二日不行,再以平胃散加椒红、茴香、枣肉为丸与服,遂瘳。每因怒食举发,服之即止。此除湿消食,温脾补肾之验也。又《上清诀》云,凡人吃饭伤饱,觉气上冲,心胸痞闷者,以水吞生椒一、二十颗即散,取其能通三焦,引正气,下恶气,消宿食也。又戴原礼云,凡人呕吐,服药不纳者,必有蛔在膈间,蛔闻药则动,动则药出而蛔不出,但于呕吐药中加炒川椒十粒,盖蛔见椒则头伏也。观此,则张仲景治蛔厥,乌梅丸中用蜀椒,亦此义也。许叔微云,大凡肾气上逆,须以川椒引之归经则安。
7.《本草经疏》:蜀椒,其主邪气咳逆,皮肤死肌,寒湿痹痛,心腹留饮宿食,肠僻下痢,黄疸水肿者,皆脾、肺二经受病。肺出气,主皮毛,脾运化,主肌肉,肺虚则外邪客之,为咳逆上气,脾虚则不能运化水谷,为留饮宿食,肠僻下痢,水肿黄疸,二经俱受风寒湿邪,则为痛痹,或成死肌,或致伤寒温疟,辛温能发汗、开腠理,则外邪从皮肤而出,辛温能暖肠胃,散结滞,则六腑之寒冷除,肠胃得温,则中焦治,而留饮宿食,肠僻下痢,水肿黄疸、诸证悉愈矣。其主女子字乳余疾者,亦指风寒外侵,生冷内停而言。泄精瘕结,由下焦虚寒所致,此药能入右肾命门,补相火元阳,则精自固而结瘕消矣。杀虫鱼毒者,以其得阳气之正,能破一切幽暗阴毒之物也。外邪散则关节调,内病除则血脉通。
8.《本经逢原》:秦椒,味辛气烈,其温中去痹,除风邪气,治吐逆疝瘕,下肿湿气,皆取辛烈以散郁热,乃从治之法也。疮毒腹痛,冷水下一握效,其能通三焦,引正气,下恶气可知也。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花椒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主要用于中寒腹痛、寒湿吐泻、虫积腹痛、湿疹瘙痒、妇人阴痒等。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含漱;研末调敷。
1、花椒中毒后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中毒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口干头昏,严重时抽搐、谵妄、昏迷、呼吸困难以致死亡。
2、中毒救治早期可以催吐、洗胃、服鸡蛋清等;抽搐时可肌注安定等镇静剂;呼吸困难时可吸氧、注射山梗菜碱等呼吸兴奋剂,静滴5%葡萄糖盐水,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3、中毒的原因主要是过量服用花椒引起。控制内服剂量,一般可预防中毒。
1、中药配伍禁忌:杏仁为使;畏款冬、雌黄、附子、防风、麻仁;恶瓜蒌。
2、饮食禁忌:得盐良,可同用;畏凉水,忌同食。少食寒凉生冷之物。
1、阴虚火旺者禁服。
2、孕妇慎服。
果皮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柠檬烯,占总油量的25.10%,1,8-桉叶素占21.98%,月桂烯占11.99%,还含α-蒎烯,β-蒎烯,香桧烯,紫苏烯,芳樟醇,爱草脑等。果皮还含香草木宁碱,单叶芸香品碱,脱肠草素等。
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花椒水提物具有保肝作用。水提物、醚提物具有抗溃疡的作用。醚提物具有止泻的作用。水提物可明显抑制胃肠推进运动。水煎剂能兴奋肠管运动。
2、对血管系统的影响:花椒水提物和醚提物均有一定的抗凝血作用。
3、抗应激性心肌损伤的作用:所含的茵芋碱有麻黄碱样作用,可升高血压。
4、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花椒对多种革兰阳性菌以及革兰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花椒挥发油对11种皮肤真菌和4种深部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花椒所含挥发油具有驱虫的作用。
5、此外,花椒尚具有抗炎、镇痛、麻醉、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抗缺氧的作用。
Ames试验表明,花椒对TA98和TA100均呈阳性反应,对TA100作用较弱。
1、《神农本草经》: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
2、《本草纲目》:椒,纯阳之物,其味辛而麻,其气温以热。入肺散寒,治咳嗽;入脾除湿,治风寒湿痹,水肿泻痢;入右肾补火,治阳衰溲数,足弱,久痢诸证。
1、治外寒内侵,胃寒腹痛、呕吐等症,常与生姜、白豆蔻等同用。
2、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不思饮食等,与干姜、人参等配伍,如大建中汤(《金匮要略》)。
3、治夏伤湿冷,泄泻不止,与肉豆蔻同用,如川椒丸(《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4、治虫积腹痛,手足厥逆,烦闷吐蛔等,常与乌梅、干姜、黄柏等同用,如乌梅丸(《伤寒论》)。
5、治妇人阴痒不可忍,非以热汤泡洗不能已者,与吴茱萸、蛇床子、藜芦、陈茶、烧盐同用,水煎熏洗,如椒茱汤(《医级》)。
6、治湿疹瘙痒,单用或与与苦参、蛇床子、地肤子、黄柏等同用,煎汤外洗。
1、花椒配干姜:花椒辛热温散,主入脾胃经,长于温胃散寒以止痛,暖脾燥湿而止泻;干姜辛热燥烈,主入脾胃经,为健运脾阳,温中散寒的要药。两药配伍,可増强温中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中阳不振所致的脘腹冷痛,食少吐泻等。
2、花椒配苍术:花椒辛热燥散,长于温中止痛;苍术芳香燥烈,善于燥湿健脾。两药配伍,可增强燥湿健脾,温中止泻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湿邪内阻所致寒湿泄泻。
3、花椒配附子:花椒辛热温散,主入脾胃经,长于温胃散寒,暖脾燥湿;附子辛热温煦,主入脾肾经,善于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两药配伍,共达助阳散寒,燥湿止泻的作用。适用于脾肾阳虚所致腹泻腹痛等。
4、花椒配乌梅:花椒辛热有燥湿杀虫,温中止痛之功;乌梅酸涩有安蛔止痛,和胃止呕之效。两药配伍,可增强驱杀蛔虫的作用。适用于虫积腹痛,呕吐,四肢厥冷等。
5、花椒配蛇床子:花椒辛热,长于散寒止痛,燥湿杀虫;蛇床子辛温,善于散寒燥湿,杀虫止痒。两药配伍,可增强杀虫止痒的作用。适用于妇人阴痒不可忍。
1、生花椒与炒制花椒:生花椒辛温之性甚强,辛散走窜作用强,燥湿、杀虫、止痒作用亦强,外用杀虫止痒作用甚佳,用于疥疮,湿疹,皮肤瘙痒等皮肤病。但因其力猛有小毒,故临床当审证慎用。炒制品辛散走窜作用和毒性减弱,温中散寒的效果甚佳,长于温中散寒,驱虫止痛。常用于胸腹寒痛,寒湿泄泻,虫积腹痛或吐蛔。
2、花椒与胡椒:均为辛热之温里药,名称相似,均具有温中散寒止痛的功效,同可用治胃寒脱腹冷痛,呕吐,泄泻。花椒味辛性热,能补火止喘,适治肾虚痰喘腰痛足冷;又燥湿,治寒湿吐泻,还能杀虫止痒,内服治虫积腹痛,外用洽湿疹及外阴瘙痒。胡椒散寒时,多做调味品,能开胃进食;又兼下气消痰,治癫痫痰多。
3、花椒与椒目:同出一物,均治咳喘,但性能相差很大。花椒为果皮,味辛性热,能补火平喘,适治肾虚痰喘腰痛足冷;椒目为种子,味苦性寒,能利水降气平喘,适治痰饮水气喘满。此外,花椒又善温中止痛、燥湿,治中寒腹痛、寒湿吐泻;还能杀虫止痒,内服治虫积腹痛,外用治湿疹及外阴瘙痒。椒目能利水而消肿,治水肿胀满。
4、花椒与高良姜:两药均为辛热之温里药,同归脾、胃经,均可温中止痛,治中寒腹痛。高良姜善温中止呕,治胃寒呕吐;花椒又入肾经,又有杀虫、止痒之功,治寒湿吐泻,虫积腹痛,湿疹瘙痒,妇人阴痒。
5、花椒与苦参:两药均有燥湿杀虫的作用,同可用于湿疹瘙痒、带下阴痒。花椒辛热有小毒,既可燥湿止痒,又可驱杀蛔虫,用于虫积腹痛;并具有温中止痛,纳气平喘的功效,用于脘腹冷痛,寒湿泄泻,肾虚咳喘。苦参苦寒,既能杀虫止痒,又能清下焦湿热,兼通利小便,使湿热从小便排岀;又具有凊热燥湿的功效,用湿热泻痢,黄疸尿赤。
6、花椒与干姜:两药均为辛热之温里药,同归脾、胃经,均可温中止痛,治中寒腹痛、泄泻呕吐,又均可治疗咳喘。温中散寒止痛之力干姜大于花椒,且花椒入肾经,温肾助阳,纳气平喘,故用治肾虚咳喘。干姜入肺经,温肺散寒,燥湿化痰,用治寒邪犯肺,内有伏饮之寒饮咳喘。花椒又有杀虫,止痒之功,又用于虫积腹痛,湿疹瘙痒,妇人阴痒。干姜又可回阳通脉,用于亡阳厥脱,肢冷脉微。
通脉降脂片、拨云退翳丸、癣湿药水(鹅掌风药水)、紫花烧伤膏、康妇软膏。
大建中汤(《金匮要略》)、乌梅丸(《伤寒论》)、理中安蛔汤(《类证治裁》)、连梅安蛔汤(《通俗伤寒论》)、冷哮丸(《张氏医通》)。
干姜花椒粥:
1、功效:暖胃散寒、温中止痛。
2、原材料:干姜5片,高良姜4g,花椒3g,粳米100g,红糖15g。
3、做法:将干姜、高良姜、花椒洗净,姜切成片,以白净的纱布袋盛之与淘洗净的粳米同加清水煮沸,30分钟后取出药袋,煮至成粥。
4、用法:每日早、晚各1次。
培育2-3年,9-10月果实成熟,选睛天,剪下果穗,摊开晾晒,待果实开裂,果皮与种子分开后,晒干。
1、花椒:取原药材,除去椒目、果柄及杂质。
2、炒花椒:取净花椒,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出汗,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
3、醋炒花椒:取净花椒,置锅内,用文火炒热陆续喷淋米醋,炒至醋尽,取出,闷使其发汗,晒干。每花椒100kg,用米醋12kg。
4、盐炒花椒:取净花椒,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有响声,喷淋盐水,炒干,取出放凉。每花椒100kg,用食盐2kg。
贮干燥容器内,炒花椒、醋炒花椒、盐炒花椒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1、青椒:粉末暗棕色。外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平直,外平周壁具细密的角质纹理,细胞内含橙皮苷结晶。内果皮细胞多呈长条形或类长方形,壁增厚,孔沟明显,镶嵌排列或上下交错排列。草酸钙簇晶偶见,直径15-28μm。
2、花椒:粉末黄棕色。外果皮表皮细胞垂周壁连珠状增厚。草酸钙簇晶较多见,直径10-40μm。
3、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10ml,充分振摇,浸渍过夜,滤过,滤液挥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花椒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红色荧光主斑点。
1、花椒:由1-2,偶由3-4个球形分果组成,每一分果直径4.5-5mm,自先端沿腹缝线或腹背缝线开裂,常呈基部相连的两瓣状。分果顶端具微细小喙,基部大多具1-2个颗粒状未发育离生心皮,直径1-2mm。外表面深红色、紫红色或棕红色,皱缩,有众多点状凸起的油点。内果皮光滑,淡黄色,薄革质,与中果皮部分分离而卷曲。果柄直径约0.8mm,被稀疏短毛。果皮革质,稍韧,有特异香气,味持久麻辣。
2、青椒:为1-3个球形分果。每一分果直径3-4mm,顶端具短小喙尖。外表面草绿色、黄绿色或棕绿色,有网纹及多数凹下的油点。内果皮灰白色。果柄无毛茸。果皮质薄脆,气清香,味辛微甜。以粒大、色紫红、香气浓烈者为佳。
1、花椒:参见药材性状。
2、炒花椒:形如花椒,外表面焦黄色或棕褐色,内表面深黄色,香气浓郁。
3、醋炒花椒:色泽加深,略带醋气。
4、盐炒花椒:色泽加深,略具咸味。
芸香科花椒属植物花椒、青椒。
1、花椒: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7m。具香气。茎干通常有增大的皮刺,当年生枝具短柔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腹面两侧有狭小的叶翼,背面散生向上弯的小皮刺;叶柄两侧常有一对扁平基部特宽的皮刺;小叶无柄;叶片5-11,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1.5-7cm,宽1-3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通常微凹,基部楔尖,边缘具钝锯齿或为波状圆锯齿,齿缝处有大而透明的腺点,上面无刺毛,下面中脉常有斜向上生的小皮刺,基部两侧被一簇锈褐色长柔毛,纸质。聚伞圆锥花序顶生,长2-6cm,花轴密被短毛,花枝扩展;苞片细小,早落;花单性,花被片4-8,一轮,狭三角形或披针形,长1-2mm;雄花雄蕊4-8,通常5-7;雌花心皮4-6,通常3-4,无子房柄,花柱外弯,柱头头状。成熟心皮通常2-3,蓇葖果球形,红色或紫红色,密生粗大而凸出的腺点。种子卵圆形,直径约3.5mm,有光泽。花期4-6月,果期9-10月。
2、青椒:与前种的区别在于,小叶片15-21,对生或近对生,呈不对称的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1-3.5cm,宽0.5-1cm;主脉下陷,侧脉不明显。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花被明显分为花萼和花瓣,排成两轮;无子房柄,蓇葖果表面草绿色、黄绿色至暗绿色,表面有细皱纹,腺点色深,呈点状下陷,先端有极短的喙状尖。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1、花椒:分布于中南、西南及河北、辽宁、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西藏、陕西、甘肃等地。
2、青椒:分布于河北、辽宁、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但以四川产者为佳。
1、花椒:喜生于阳光充足、温暖肥沃处,也有栽培。
2、青椒:生于林缘、灌丛或坡地石旁。
喜温暖湿润气候。喜阳光,不耐严寒,在-18℃幼苗枝条即受冻,成年树在-25℃低温亦会冻死。耐旱,较耐荫,不耐水湿,不抗风。对土壤适应性较强,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或壤土中生长良好,但在石灰岩发育的碱性土壤中生长最好,故多用钙质土山地造林。
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法。
育苗移栽法:选优良品种的母株采种,9月上旬果皮呈紫红色,种皮呈蓝黑色时,分批采摘,放室内阴干,待自行开裂,取种子,扬净,放阴凉处贮藏备用。南方秋季随采随播;北方春季3-4月播种。种子处理,因种皮坚硬,含油质,透水性较差,需脱脂处理,一般用碱水溶液(2kg水加25g纯碱)浸泡2d,以盖没种子为度,搓洗,除去种皮油脂,捞出,备用。亦可在播种前先将种子催芽后再播种。可将种子用温沙层积堆放,每隔15d翻动1次,保持一定的湿度,待播前15d将其放在温暖处,覆草盖塑料薄膜,保湿,待种子萌动后播种。或者将种子浸2-3min,置40-50℃温水中4-5d,当种皮部分开裂时,放在温暖处,用湿布盖没,当种子露白后播种。育苗地,按行距25-30cm开条沟播种。出苗后苗高3-5cm时,按株距10-15cm定苗。幼苗生长期追肥1-2次,并结合松土除草。苗高1m时移栽。冬季、早春、雨季均可定植,按行株距2m×1.5m或3m×1m开穴栽种。
虫害有木橑尺蠖、蚜虫、黄凤蝶、花椒凤蝶、金花虫、黑绒金龟子、花椒天牛等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