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田七,中药名。为姜科土田七属植物土田七Stahlianthusinvolucratus(KingexBak.)Craib的块根和根茎。植物土田七,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印度、锡金也有分布。具有散瘀消肿,活血止血之功效。主治跌打损伤痛,虫蛇咬伤,风湿骨痛,吐血,衄血,月经。
跌打损伤痛,虫蛇咬伤,风湿骨痛,吐血,衄血,月经。
姜三七、竹叶三七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为姜科植物土田七的块茎。秋、冬、春采挖根茎,洗净;晒干备用。
广东、广西、江西有栽培。
多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根茎呈不规则圆形,芳香有辛辣味,根茎的分枝顶端膨大成球形,又可长出新苗。叶基生,通常2~3片,形似竹叶,先端短尖,基部狭而成柄,有多数弧形平行脉。花黄色。
辛微苦,温。
散瘀消肿,活血止血,行气止痛。治跌打瘀痛,风湿骨痛,吐血,衄血,月经过多,虫蛇咬伤。
内服:煎汤,2~3钱;或浸酒。外用:研粉敷。
小田七、竹田七、毛七、贼佬姜、姜三七、三七姜、姜叶三七、竹叶三七、姜七、姜田节
出自《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土国七的块根和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ahlianthus involucratus (King ex Bak.)Craib[Kaempferia involucrata King ex Bak.;K. hainanensis Hayata]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鲜用或置沸水中烫1-2min,捞出,晒干。
生态环境:野生于林下、荒坡或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土田七,多年生草本,高15-30cm。根茎块状,径约1cm,外面棕褐色,内面棕黄色,粉质,芳香而有辛辣味,根末端膨大成球形的块根。叶基生,通常2-4片;叶柄长6-18cm;叶片倒卵状长圆形或披针形,长10-18cm,宽2-3.5cm,绿色或染紫。花10-15杂聚生于钟状总苞中,总苞长4-5cm,宽2-2.5cm,先端2-3裂,总苞及花的各部有棕色、透明的小腺点;总花梗长2.5-10cm;小苞片线形,膜质,长约1.5cm;花白色,萼管长9-11mm,先端浅3裂;花冠管长2.5-2.7cm,裂片卵状片圆形,长约1.2cm;侧生退化雄蕊披针形,长1.6-2cm,宽约4mm;唇瓣圆形,长约2cm,2裂至5mm处,白色,中央有杏黄色斑,基部楔形;花药长约5mm,花丝长2-3mm;药隔先端具长圆形附属体,长约3mm;花柱线形,柱头具缘毛;子房下位,卵形,长3.5mm。花期5-6月。
性状鉴别,本品略呈扁圆锥形或纺锤形,长1-2.5cm,直径0.5-0.8cm。表碳 棕色或棕红色,常皱缩,节密,具白色点状须根痕,节间长1-2mm。质硬脆,易折断,断面平坦,角质化,内皮层明显,灰白色或灰色,可见白色点状维管束。气微,味辛。
含挥发油,挥发油含有姜三七醌(stahlianthusone)。
心;脾经
味辛;微苦;性温
散瘀;止痛;止血。主跌打瘀痛;风湿骨痛;吐血衄血;月经过多;外伤出血
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研末撒或调敷。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土田七
散瘀消肿,活血止血。
跌打损伤痛,虫蛇咬伤,风湿骨痛,吐血,衄血,月经。
内服:煎汤,6~9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粉敷。
尚不明确。
《常用中草药手册》:“散瘀消肿,活血止血,行气止痛。治跌打瘀痛,风湿骨痛。吐血,衄血,月经过多,虫蛇咬伤。”
1、治跌打损伤,姜叶三七3~9g,水煎服或浸酒内服;外用酒炒热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2、治吐血,衄血,月经过多,姜叶三七晒干,煅存性。用3~9g,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3、治外伤出血,姜叶三七炒炭,研粉,适量,撒患处。(《广西中草药》)
秋、冬、春季采挖根茎,洗净,晒干备用。
本品略呈扁圆锥形或纺锤形。表面灰棕色至棕红色,常皱缩,节密,具白色点状须根痕,节间长1~2mm。质硬脆,易折断,断面平坦,角质化,内皮层明显,灰白色或灰色,可见白色点状维管束。气微,味辛。
姜科土田七属植物土田七。
株高15~30厘米;根茎块状,径约1厘米,外面棕褐色,内面棕黄色,粉质,芳香而有辛辣味,根末端膨大成球形的块根。叶片倒卵状长圆形或披针形,长10~18厘米,宽2~3.5厘米,绿色或染紫;叶柄长6~18厘米。花10~15朵聚生于钟状的总苞中,总苞长4~5厘米,宽2~2.5厘米,顶2~3裂,总苞及花的各部常有棕色、透明的小腺点;总花梗长2.5~10厘米;小苞片线形,膜质,长约1.5厘米;花白色,萼管长9~11毫米,顶端浅3裂;花冠管长2.5~2.7厘米,裂片长圆形,长约1.2厘米,后方的一片稍较大,顶端具小尖头;侧生退化雄蕊倒披针形,长1.6~2厘米,宽约4毫米;唇瓣倒卵状匙形,长约2厘米,上部宽1.3厘米,深裂至5毫米处,白色,中央有杏黄色斑,内被长柔毛,生活时唇瓣与侧生退化雄蕊卷成筒状,露出于总苞之上;花药长5毫米,花丝长2毫米;药隔附属体半圆形,长约3毫米;花柱线形,柱头具缘毛;子房卵形,长3.5毫米。花期:5~6月。
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印度、锡金也有分布。
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印度、锡金也有分布。
野生于林下、荒坡或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