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榆

水榆,中药名。为蔷薇科花楸属植物水榆花楸Sorbusalnifolia(Sieb.etZucc.)K.Koch的果实。分布于东北、河北、陕西、甘肃、山东、安徽、江西、浙江、河南、湖北、四川等地。具有健胃补虚,清肺止咳之功效。用于胃炎,维生素A、C缺乏症。
别名 糯米珠、花楸、黄山榆、千筋树、粘枣子。
药味 味甘、苦
药性
归经 味甘、苦,性平。归胃、肺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健胃补虚,清肺止咳。
主治 用于胃炎,维生素A、C缺乏症。
水榆
  • 水榆
  • 水榆
水榆
拼音注音
Shuǐ Yú
别名

花楸、千筋树

来源

蔷薇科水榆Sorbus alnifolia Sieb. et Zucc.,以果实入药。

生境分布

辽宁、甘肃、华北、华东、中南、四川。

功能主治

主治血虚劳倦。

用法用量

果实4~5两,加黄酒,水煎,早晚饭前各服1次。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水榆

功效作用

功能
健胃补虚,清肺止咳。
主治
用于胃炎,维生素A、C缺乏症。
用法用量
60-150g。

临床应用

附注

与本属中药功效相同的尚有下列两种:

(1)石灰花楸Sorbusfolgneri(Schneid.)Rehd.

(2)黄山花楸SorbusamabilisChengexYu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蔷薇科花楸属植物水榆花楸。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20米;小枝圆柱形,具灰白色皮孔,幼时微具柔毛,二年生枝暗红褐色,老枝暗灰褐色,无毛;冬芽卵形,先端急尖,外具数枚暗红褐色无毛鳞片。叶片卵形至椭圆卵形,长5-10厘米,宽3-6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边缘有不整齐的尖锐重锯齿,有时微浅裂,上下两面无毛或在下面的中脉和侧脉上微具短柔毛,侧脉6-10(14)对,直达叶边齿尖;叶柄长1.5-3厘米,无毛或微具稀疏柔毛。复伞房花序较疏松,具花6-25朵,总花梗和花梗具稀疏柔毛;花梗长6-12毫米;花直径10-14(18)毫米;萼筒钟状,外面无毛,内面近无毛;萼片三角形,先端急尖,外面无毛,内面密被白色绒毛;花瓣卵形或近圆形,长5-7毫米,宽3.5-6毫米,先端圆钝,白色;雄蕊20,短于花瓣;花柱2,基部或中部以下合生,光滑无毛,短于雄蕊。果实椭圆形或卵形,直径7-10毫米,长10-13毫米,红色或黄色,不具斑点或具极少数细小斑点,2室,萼片脱落后果实先端残留圆斑。花期5月,果期8-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河北、陕西、甘肃、山东、安徽、江西、浙江、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00-2300m的山坡、山沟或山顶混交林或灌木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