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堇菜

天山堇菜,中药名。为堇菜科堇菜属植物天山堇菜ViolakunawarensisRoyleIllustr.[ViolathianschanicaMaxim.]的全草。植物天山堇菜,分布于新疆等地。具有祛风清热,解毒消肿之功效。主治感冒发热,疔疮痈肿,淋巴结肿大。

别名 -
药味 味微苦、辛
药性
归经 味微苦、辛,性凉
分类 -
产地 -
功能 祛风清热,解毒消肿。
主治

感冒发热,疔疮痈肿,淋巴结肿大。

天山堇菜
  • 天山堇菜
  • 天山堇菜
天山堇菜
拼音注音
Tiān Shān Jǐn Cài
来源

药材基源:为堇菜科植物天山堇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ola tianshanica Maxim.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节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分布于新疆等地。

资源分布:生于山坡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4-7cm。主根圆柱状或倒长圆锥形,黄白色,具少数须根。叶基生,匙形,长1-3cm,宽0.5-0.8cm,全缘或有圆齿;托叶披针形,膜质,白色,边缘有流苏状腺毛。花单生于花梗顶端,直径0.5-1cm苞片位于药梗中部,2片对生,线状披针形;萼片5,下部有带状附属物,花瓣5,两侧对称,中间1瓣较大,有距,白色,具淡紫色条纹;子房上位,花柱略弯。花期6-7月。

性状

1.性状鉴别:本品多皱缩、破碎、完整者长1-5cm。根茎粗短,长2-4mm,具环纹及叶柄残基。主根较粗壮,长0.5-2cm,灰白色至浅黄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叶基生,皱缩,完整叶湿润展开后呈匙形或椭圆形,灰绿色,顶端钝圆,基部楔形,下延,有长柄。花灰蓝色,萼5,披针形,花瓣5倒卵形,下面1枚较大具距。气微芳香,味微辛。

性味

味微苦;辛;性凉

功能主治

祛风清热;解毒消肿。主感冒发热;疔疮痈肿;淋巴结肿大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或泡茶。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天山堇菜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清热,解毒消肿。

主治

感冒发热,疔疮痈肿,淋巴结肿大。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泡茶。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维吾尔药志》:“清热解毒。主要用于感冒发烧,疔疮肿毒,淋巴肿大。”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秋季节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泥沙。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本品多皱缩、破碎、完整者长1-5cm。根茎粗短,长2-4mm,具环纹及叶柄残基。主根较粗壮,长0.5-2cm,灰白色至浅黄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叶基生,皱缩,完整叶湿润展开后呈匙形或椭圆形,灰绿色,顶端钝圆,基部楔形,下延,有长柄。花灰蓝色,萼5,披针形,花瓣5倒卵形,下面1枚较大具距。气微芳香,味微辛。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堇菜科堇菜属植物天山堇菜。

形态特征

天山堇菜,别名西藏堇菜《中国植物志》。多年生草本,高4-7cm。主根圆柱状或倒长圆锥形,黄白色,具少数须根。叶基生,匙形,长1-3cm,宽0.5-0.8cm,全缘或有圆齿;托叶披针形,膜质,白色,边缘有流苏状腺毛。花单生于花梗顶端,直径0.5-1cm;苞片位于药梗中部,2片对生,线状披针形;萼片5,下部有带状附属物,花瓣5,两侧对称,中间1瓣较大,有距,白色,具淡紫色条纹;子房上位,花柱略弯。花期6-7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新疆等地。

道地产区

新疆。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