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广藤

小广藤,中药名。为防己科细圆藤属植物小广藤Pericampylusglaucus(Lam.)Merr.的全株。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息风止惊,祛除风湿之功效。用于咽喉肿痛,惊风抽搐,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疮疡肿毒,毒蛇咬伤。
别名 黑风散、土藤、广藤、细圆藤
药味 味苦
药性
归经 味苦,性凉。归肺、肝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清热解毒,息风止惊,祛除风湿。
主治 用于咽喉肿痛,惊风抽搐,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疮疡肿毒,毒蛇咬伤。
小广藤
  • 小广藤
  • 小广藤
小广藤
别名

土藤、广藤、细圆藤

来源

防己科小广藤Pericampylus glaucus (Lam.) Merr.,以全株入药。

生境分布

浙江、四川、云南。

性味

苦、辛,凉。

功能主治

通经络,除风湿,镇痉。主治风湿麻木,腰痛,小儿惊风,破伤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1~5钱,水煎服或泡酒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小广藤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息风止惊,祛除风湿。
主治
用于咽喉肿痛,惊风抽搐,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疮疡肿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9-15g,外用:适量,捣烂敷。
药理作用
本品含有麻醉作用的生物碱,具有麻醉作用。
相关论述
利水消肿:用于水肿、脚气;祛风止痛:用于风湿痹痛。(《中草药学讲义》)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小儿惊风,破伤风:黑风散藤,1-2岁每用4-8g,煎服;4-5岁每用10-18g,煎服。(《云南中草药选》)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茎、叶缠绕成束。茎细圆柱形,直径2-4mm;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具细纵棱,节部有分枝痕;幼茎被白色绒毛。质脆,断面不平,木部黄白色,髓部白色或中空,皮部往往撕裂相连。气微,味苦。叶柄近盾状着生,被白色绒毛,叶片多破碎或折叠。完整叶三角状卵形至阔叶卵形,上面棕绿色,下面灰绿色,被白色绒毛,掌状脉多为5条,两面突出,下面较明显。纸质,易碎。气微,味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防己科细圆藤属植物小广藤。
形态特征
木质藤本,长达10余米或更长,小枝通常被灰黄色绒毛,有条纹,常长而下垂,老枝无毛。叶纸质至薄革质,三角状卵形至三角状近圆形,很少卵状椭圆形,长3.5-8厘米,很少超过10厘米,顶端钝或圆,很少短尖,有小凸尖,基部近截平至心形,很少阔楔尖,边缘有圆齿或近全缘,两面被绒毛或上面被疏柔毛至近无毛,很少两面近无毛;掌状脉5条,很少3条,网状小脉稍明显;叶柄长3-7厘米,被绒毛,通常生叶片基部,极少稍盾状着生。聚伞花序伞房状,长2-10厘米,被绒毛;雄花:萼片背面多少被毛,最外轮的狭,长0.5毫米,中轮倒披针形,长1-1.5毫米,内轮稍阔;花瓣6,楔形或有时匙形,长0.5-0.7毫米,边缘内卷;雄蕊6,花丝分离,聚合上升,或不同程度的粘合,长0.75毫米;雌花萼片和花瓣与雄花相似;退化雄蕊6;子房长0.5-0.7毫米,柱头2裂。核果红色或紫色,果核径约5-6毫米。花期4-6月,果期9-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谷水沟、路旁,山坡疏、密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