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药

消毒药,中药名。为堇菜科植物堇菜ViolaverecundaA.Gray的全草。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吉林、辽宁、河北、陕西、甘肃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止咳,止血之功效。用于肺热咳嗽,乳蛾,眼结膜炎,疔疮肿毒,蝮蛇咬伤,刀伤出血。
别名 如意草、箭头草、罐嘴菜、小犁头草、地黄瓜、水白地黄瓜、白花蚶壳草,带血犁头草、胜利草、白老碗、三角金砖,田螺师、水兰豆
药味 味微苦
药性
归经 味微苦,性凉。归肺、心、肝、胃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清热解毒,止咳,止血。
主治 用于肺热咳嗽,乳蛾,眼结膜炎,疔疮肿毒,蝮蛇咬伤,刀伤出血。
消毒药
  • 消毒药
  • 消毒药
消毒药

《中药大辞典》:消毒药

拼音注音
Xiāo Dú Yào
别名

如意草、箭头草(《山西通志》),罐嘴菜、小犁头草、地黄瓜(《贵州民间药物》)。

出处

《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

为堇菜科植物堇菜全草。7~8月采收。

生境分布

生田坎、山坡、水沟阴湿之处。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茎斜上或伏卧。基出叶具长柄,叶片肾状卵形,或三角状肾形,长1.5~2.5厘米,宽2~2.5厘米,先端钝,或三角形,基部心形至半月形,边缘有浅波状圆齿;茎生叶扁心形或三角状心形,叶柄较短;托叶披针形,或线状长椭圆形,长7~20毫米,全缘或有疏锯齿。花白色或淡紫色;花梗长5~8厘米;萼片5,披针形,长4~5毫米;花瓣连距长12毫米,距长2~3毫米,侧瓣稍有毛,唇瓣有紫条,较它瓣短。蒴果无毛,开裂为3瓣。

性味

①《植物名实图考》:"味苦辛。"

②《贵州民间药物》:"性凉,味微苦。"

功能主治

①《植物名实图考》:"以末涂恶疮。"

②《贵州民间药物》:"清热解毒。治蛾子,刀伤,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

外用:捣烂敷或研末调敷。

复方

①治蛾子:鲜消毒药捣烂,泡淘米水,含口中,随时更换;另外敷于颈项下,以蛾消为度。(《贵州民间药物》)

②治刀伤:消毒药适量。嚼烂,敷伤处。(《贵州草药》)

③治无名肿毒:消毒药兑淘米水,捣绒,敷患处。(《贵州草药》)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消毒药

拼音注音
Xiāo Dú Yào
别名

如意草、箭头草、罐嘴菜、小犁头草、地黄瓜、水白地黄瓜、白花蚶壳草,带血犁头草、胜利草、白老碗、三角金砖,田螺师、水烂豆。

英文名
Herb Violae Verecundae
出处

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

药材基源:为堇菜科植物堇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ola verecunda A.Gray

采收和储藏:7-8月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湿草地、山坡草丛、灌丛、杂木林林缘、田野、宅旁等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吉林、辽宁、河北、陕西、甘肃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5-20cm 。根茎短粗,斜生或垂直,密生多条须根。地上茎常数条丛生,稀单一,直立或斜生,平滑无毛。基生叶叶片宽心形、狼状心形或肾形,长1.5-3cm,宽1.5-3.5cm,先端圆或微尖,基部宽心形,两侧垂片平展,边缘具向内弯曲的浅波状贺齿;茎生叶少,疏列,与基生叶相似,但基部的弯缺较深,幼叶的垂片常郑折;叶柄长1.5-7cm,基生叶柄较长,具翅;基生叶托叶褐色,下部与叶柄合生,狭披针形,茎生叶托叶离生,绿色,卵状披针形或匙形。花小白色或淡紫色,生于茎生叶的叶腋,具细弱的花梗;花梗远长于叶片;萼片5,卵状披针形,基部附属物短,末端平截具浅齿:花瓣5,距短,呈截具浅齿:花瓣5,距短,呈浅囊状,长1.5-2mm。蒴果长圆形,淡黄色,基部具狭翅关附属物。花、果期5-10月。

性状

性状鉴别 多皱缩成团。湿润展开后,基生叶具长柄,宽心形。茎纤细,单叶互生,心形,洗 端钝尖,基部深心形,边缘具圆齿,基部有2枚小形披针形托叶。花顶生,淡棕紫色。气微,味微涩/

性味

味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止咳;止血。主肺热咳嗽;乳蛾;眼结膜炎;疔疮肿毒;腹蛇咬伤;刀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复方

1、治上感、结膜炎(如意草)全草30-60g。水煎。或鲜全草适量捣汁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2、治蛾子 鲜消毒药少许,捣烂泡淘米水,含嘴里(吞下无妨),随时更换。另用消毒药适量,兑淘米水,气急败烂敷于颈项下,以蛾消为度,(《贵州民间药物》)3、治肺热咳嗽 鲜消毒药60g,马兜铃30g。水煎温服。

4、治结膜炎,刀伤 消毒药、千里光各30g。共捣烂取汁,滴眼或外涂患外,每日3次。(3-4方出自《中国民间生草药原色图谱》)5、治一切红肿及癀毒 消毒药、芙蓉花叶、小血藤叶、生半夏及夏枯草各等分/晒干研成末,调开水敷患处。(《贵州民间药物》)6、治蜊蛇咬伤 如意草和紫花地丁捣烂外敷。(《浙江民间常用草药》)7、治刀伤 将消毒药适量,嚼烂,敷伤处。(《贵州民间药物》)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消毒药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止咳,止血。
主治
用于肺热咳嗽,乳蛾,眼结膜炎,疔疮肿毒,蝮蛇咬伤,刀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事项
忌鸡、鱼、蛋、面、豆腐和酸辣食物。
药理作用
堇菜抗菌、抗炎、抗病毒作用显著,其不仅对多种致病菌具有抑杀作用,而且具有强的抗HIV-1病毒活性作用。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止咳,止血。主治肺热咯血,扁桃体炎,眼结膜炎,腹泻,外用治疮疖肿毒,外伤出血,蝮蛇咬伤。”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上感、结膜炎:(如意草)全草30-60g,水煎服,或鲜全草适量捣汁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2、治蛾子:鲜消毒药少许,捣烂泡淘米水,含嘴里(吞下无妨),随时更换。另用消毒药适量,兑淘米水,捣烂敷于颈项下,以蛾消为度。(《贵州民间药物》)

3、治肺热咳嗽:鲜消毒药60g,马兜铃30g。水煎温服。

4、治结膜炎,刀伤:消毒药、千里光各30g。共捣烂取汁,滴眼或外涂患处,每日3次。(3-4方出自《中国民间生草药原色图谱》)

5、治一切红肿及癀毒:消毒药、芙蓉花叶、小血藤叶、生半夏及夏枯草各等分。晒干研成末,调开水敷患处。(《贵州民间药物》)

6、治蝮蛇咬伤:如意草和紫花地丁捣烂外敷。(《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7、治刀伤:将消毒药适量,嚼烂,敷伤处。(《贵州民间药物》)

附注
堇菜用做花坛、花境的地被材料。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7-8月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多皱缩成团。湿润展开后,基生叶具长柄,宽心形。茎纤细,单叶互生,心形,先端钝尖,基部深心形,边缘具圆齿,基部有2枚小形披针形托叶。花顶生,淡棕紫色。气微,味微涩。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堇菜科植物堇菜。
形态特征
堇菜又名:葡堇菜。多年生草本,高5-20厘米。根状茎短粗,长1.5-2厘米,粗约5毫米,斜生或垂直,节间缩短,节较密,密生多条须根。地上茎通常数条丛生,稀单一,直立或斜升,平滑无毛。基生叶叶片宽心形、卵状心形或肾形,长1.5-3厘米(包括垂片),宽1.5-3.5厘米,先端圆或微尖,基部宽心形,两侧垂片平展,边缘具向内弯的浅波状圆齿,两面近无毛;茎生叶少,疏列,与基生叶相似,但基部的弯缺较深,幼叶的垂片常卷折;叶柄长1.5-7厘米,基生叶之柄较长具翅,茎生叶之柄较短具极狭的翅;基生叶的托叶褐色,下部与叶柄合生,上部离生呈狭披针形,长5-10毫米,先端渐尖,边缘疏生细齿,茎生叶的托叶离生,绿色,卵状披针形或匙形,长6-12毫米,通常全缘,稀具细齿。花小,白色或淡紫色,生于茎生叶的叶腋,具细弱的花梗;花梗远长于叶片,中部以上有2枚近于对生的线形小苞片;萼片卵状披针形,长4-5毫米,先端尖,基部附属物短,末端平截具浅齿,边缘狭膜质;上方花瓣长倒卵形,长约9毫米,宽约2毫米,侧方花瓣长圆状倒卵形,长约1厘米,宽约2.5毫米,上部较宽,下部变狭,里面基部有短须毛,下方花瓣连距长约1厘米,先端微凹,下部有深紫色条纹;距呈浅囊状,长1.5-2毫米;雄蕊的花药长约1.7毫米,药隔顶端附属物长约1.5毫米,下方雄蕊的背部具短距;距呈三角形,长约1毫米,粗约1.5毫米,末端钝圆;子房无毛,花柱棍棒状,基部细且明显向前膝曲,向上渐增粗,柱头2裂,裂片稍肥厚而直立,中央部分稍隆起,前方位于2裂片间的基部有斜升的短喙,喙端具圆形的柱头孔。蒴果长圆形或椭圆形,长约8毫米,先端尖,无毛。种子卵球形,淡黄色,长约1.5毫米,直径约1毫米,基部具狭翅状附属物。花果期5-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吉林、辽宁、河北、陕西、甘肃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湿草地、山坡草丛、灌丛、杂木林林缘、田野、宅旁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