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苍子叶

山苍子叶,中药名。为樟科木姜子属植物山鸡椒Litseacubeba(Lour.)Pers.的叶。植物山鸡椒,分布于我国西南、华南及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西藏等地。具有理气散结,解毒消肿,止血之功效。主治痈疽肿痛,乳痈,蛇虫咬伤,外伤出血,脚肿。其挥发油可用于慢性气管炎。

别名 -
药味 味辛、微苦
药性
归经 味辛、微苦,性温
分类 -
产地 -
功能 理气散结,解毒消肿,止血。
主治

痈疽肿痛,乳痈,蛇虫咬伤,外伤出血,脚肿。其挥发油可用于慢性气管炎。

山苍子叶
  • 山苍子叶
  • 山苍子叶
  • 山苍子叶
山苍子叶
拼音注音
Shān Shēnɡ Zǐ Yè
来源

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山鸡椒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tsea cubeba(Lour.)Pers.[Laurus cubeba Lou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向阳山坡、丘陵、林缘灌丛或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华南及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西藏等地。

原形态

山鸡椒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0m。叶和果实有芳香气。根圆锥形,灰白色;幼树树皮黄绿色,光滑,老树树皮灰褐色。叶芽无鳞片;幼枝细长,被绢毛。叶膜质,互生;叶柄细弱,长1-2cm;叶片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4-11cm,宽1.2-2.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苍白绿色,两面均无毛,羽状脉,侧脉每边6-10条,纤细,中脉、侧脉在两面均突起。花先叶开放,雌雄异株;伞形花序单生或簇生,总花梗纤细,长5-10mm,总苞片4,上有4-6朵小花,淡黄色;花被裂片6,倒卵圆形;能育雄蕊9,排成3轮,第3轮基部的腺体具短柄。雌花中退化雄蕊多数,子房卵形,花柱短,柱头头状。浆果状核果近球形,直径4-5mm,无毛,幼时绿色,成熟时黑色;果梗长2-4mm。花期2-4月,果期6-8月。

性状

性状鉴别 叶片披针形或长椭圆形,易破碎。表面棕色或棕绿色,长4-10cm,宽1-2.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羽状网脉明显,于下表面稍突起。质较脆。气芳香,味辛凉。

化学成分

叶含挥发油仅0.006%,主为桉叶素(cineole),丁香烯(caryophyllene),乙酸龙脑酯(bornyl acetate),柠檬烯(limonene),γ-榄香烯(γ-elemene),乙酸牻牛儿醇酯(geranyl acetate)等。

性味

辛;微苦;温

功能主治

理气散结;解毒消肿;止血。主痈疽肿痛;乳痈;蛇虫咬伤;外伤出血;脚肿;慢性气管炎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鲜叶捣敷;或水煎温洗全身。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山苍子叶

功效作用

功能

理气散结,解毒消肿,止血。

主治

痈疽肿痛,乳痈,蛇虫咬伤,外伤出血,脚肿。其挥发油可用于慢性气管炎。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鲜叶捣敷;或水煎温洗全身。

注意事项

阴虚者不宜用。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外用治痈疖疼痛,乳腺炎,虫蛇咬伤,预防蚊子叮咬。”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行军引起的脚肿,山苍子叶、三加皮各15g,仙茅12g,薄荷、香附各3g。上药均用鲜品,混合捣烂,加白酒适量,调匀,敷于患处,每日换药1次。(《全国中草药汇编》)

2、治急性乳腺炎,鲜山苍子叶适量,与淘米水共捣,外敷患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3、治痈肿、外伤出血,山苍子叶(鲜)适量,捣烂外敷。(《江西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鲜用或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叶片披针形或长椭圆形,易破碎。表面棕色或棕绿色,长4-10cm,宽1-2.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羽状网脉明显,于下表面稍突起。质较脆。气芳香,味辛凉。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为樟科木姜子属植物山鸡椒。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0米。叶和果实有芳香气。根圆锥形,灰白色;幼树树皮黄绿色,光滑,老树树皮灰褐色。叶芽无鳞片;幼枝细长,被绢毛。叶膜质,互生;叶柄细弱,长1-2厘米;叶片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4-11厘米,宽1.2-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苍白绿色,两面均无毛,羽状脉,侧脉每边6-10条,纤细,中脉、侧脉在两面均突起。花先叶开放,雌雄异株;伞形花序单生或簇生,总花梗纤细,长5-10毫米,总苞片4,上有4-6朵小花,淡黄色;花被裂片6,倒卵圆形;能育雄蕊9,排成3轮,第3轮基部的腺体具短柄。雌花中退化雄蕊多数,子房卵形,花柱短,柱头头状。浆果状核果近球形,直径4-5毫米,无毛,幼时绿色,成熟时黑色;果梗长2-4毫米。花期2-4月,果期6-8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我国西南、华南及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西藏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向阳山坡、丘陵、林缘灌丛或疏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