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肝,中药名。为兔科兔属动物东北兔LepusmandschuricusRadde、华南兔LepussinensisGray、蒙古兔LepustolaiPallas、高原兔LepusoiostolusHodgson及穴兔属动物家兔Oryctolaguscuniculusdomesticus(Gmelin)等的肝脏。东北兔,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华南兔,分布于我国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等地;蒙古兔,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甘肃、宁夏、山西、河北等地;高原兔,分布于我国四川、云南、甘肃、青海、西藏等地;家兔,全国大部地区均有饲养。具有补肝明目,退翳之功效。主治肝虚眩晕,目暗昏糊,目翳,风热目赤,目痛。
肝虚眩晕,目暗昏糊,目翳,风热目赤,目痛。
《别录》
为兔科动物蒙古兔或家兔等的肝。
①《纲目》:"性冷。"
②《医林纂要》:"甘苦咸,寒。"
补肝,明目。治肝虚眩晕,目暗昏糊,目翳,目痛。
①《别录》:"主目暗。"
②孟诜:"主明目,和决明子作丸服之。"
③《日华子本草》:"明目补劳,治头旋眼疼。"
④《日用本草》:"明目退翳。"
内服:煮食或捣研合药为丸。
①治肝虚目暗:黄连(去须)一两半,胡黄连一两,熟干地黄(焙)一两,草决明半两。上四味捣罗为末,细切兔肝,研烂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米次下,食后临卧。(《圣济总录》兔肝丸)
②治肝肾气虚,风热上攻,目肿暗:兔肝一具,米三合,和豉汁如常煮粥食。(《普济方》)
③治疮疹入眼,初觉眼肿痛:黄柏一两(去皮),苍术半两(米泔水浸一日),石决明一两(生)。上为细末,煮兔肝捣烂,和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米泔水送下,食后临卧时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兔肝丸)
出自《名医别录》。
药材基源:为兔科动物蒙东北兔、华南兔、家兔、蒙古兔及高原兔等的肝脏。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Lepus mandschuricus Radde2.Lepus sinensis Gray3.Oryctolagus cuniculus domesticus(Gmelin)4.Lepus tolai Pallas5.Lepus oiostolus Hodgson
采收和储藏:捕杀活兔,取出肝脏,随用随取。
生态环境:1.栖息于海拔300-900m的针阔叶混交林、林下灌木与草本植物茂盛之处。一般无固定巢穴,产仔时才有固定住所,白天多居于灌木丛、杂草或树根旁,晚上出来活动觅食。吃树皮、嫩枝及草本植物等。
2.多栖息于山地丘陵的稀树灌丛、杂草丛、墓地或农田附近多利用现存洞穴居住,洞口比较光滑,附近有成堆粪便。昼夜均有活动。以青草、树苗和细嫩枝呀为食,尤喜青苗、豆苗和疏菜。
3.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饲养。
4.栖息于平原、荒草地、山坡灌丛、丘陵平原、农田和苗圃等地,并因季节不同,食物条件的改变而有所适移。常无固定的洞穴,白天常在较隐蔽的地方挖临时的卧穴。以青草、嫩枝、树皮、蔬菜及谷物、豆类等为食。
5.一般栖息于海拔较高的高山草甸及草原地区。无固定洞穴,白天常在草丛活动,吃植物性食料。
资源分布:1.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
2.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
3.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饲养。
4.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宁夏、甘肃等地。
5.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1.东北兔,体形较大,长44-48cm,重1.5-2.5kg。耳较短,向前折不达鼻端。后足略长于前足。尾短。其毛较粗。头、背部冬毛为浅棕黑色,毛基为黑灰色。夏毛色更深。耳前部棕黑色,后部棕黄色,边缘白色,耳尖黑色。后背部及臀部有较长的黑毛,隐邮斑点。腹部为纯白色秘。四肢为浅棕黄色。属背部黑色,下部污白色。
2.华南兔,体形较小,体长34-44cm,重1-1.5kg。耳长6.5-8.2cm。尾短,不及后足长之半,长4-5.7cm。被毛短粗且硬。。头部、背部沙黄棕色或棕黑色。毛基淡黑灰色,绒毛毛端棕黄色。长形针毛的亚洲部有一显着的棕色环,毛尖黑色。耳前边缘毛较长,耳尖和后缘的毛较短。颈部有一黄色区域。下体赭黄或淡黄白色。足、尾背部与背色相似。
3.家兔,个体变异较大。一般头部、耳较野兔为短,后肢亦然。毛色亦有多种变化,通常以纯白色为多,耳尖无黑色。
4.蒙古兔,体形中等,长约45cm,尾长约9cm,体重在2kg以上。耳甚长,有窄的黑尖,向前折超过鼻端。尾连端毛略等于后足长。全身背部为沙黄色,杂有黑色。头部颜色较深,在鼻部两侧各有一圆形浅色毛圈。眼周围有白色窄环;耳内侧有稀疏的白毛。腹毛纯白色。臂部为沙灰色。颈下及四肢外侧均为浅棕黄色。尾背面中间为黑褐色,两边白色,尾腹面为纯白色。科毛长而蓬松,有细长的白色针毛伸出毛被之外。夏毛色略深,为淡棕色。
5.高原兔,体形较大,毛长而蓬松。耳长,向前折显着超过鼻端。全身背为暗灰色,毛细长面略带波纹。臂部全为灰色细毛,中央较深而两侧较浅。头部尤其是鼻部中央颜色较深,面颊及眼周色较淡。颈背呈浅灰棕色,颈腹为黄灰色。腹毛纯白色。前肢为极浅的棕黄色,后肢外侧棕色,足背白色。尾背方有一很窄的暗灰色区域,尾两侧为白色,并有灰色毛基。
肝经
味甘;苦;咸;性寒
养肝明目;清热退翳。主肝虚眩晕;目暗昏糊;目翳;目痛
内服:煮食,30-60g;或和药研丸。
1.《名医别录》:主目暗。
2.孟诜:主明目,和决明子作丸服之。
3.《日华子本草》:明目补劳,治头旋眼疼。
4.《日用本草》:明目退翳。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兔肝
补肝明目,退翳。
肝虚眩晕,目暗昏糊,目翳,风热目赤,目痛。
内服:煮食,30~60g;或和药研丸。
便溏腹泻者不宜食。
1、《别录》:“主目暗。”
2、《日华子》:“明目补劳,治头旋眼眩。”
1、治肝虚目暗,黄连(去须)一两半,胡黄连一两,熟地黄(焙)一两,草决明半两。上为末,细切兔肝,研烂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临卧米饮下。(《圣济总录》兔肝丸)
2、治肝肾气虚,风热上攻,目暗肿痛,兔肝一具,米三合,和豉汁如常煮粥食。(《普济方》)
将兔杀死,取肉,鲜用。
兔科兔属动物东北兔、华南兔、蒙古兔、高原兔及穴兔属动物家兔等。
1、东北兔,体形较大。耳较短,向前折不达到鼻端。尾短。头部和身体背面为棕黑色,由黑色长毛与浅棕色毛相间。两侧颜色较浅,黑色针毛较少。头部色较深,颈下黄棕色。尾背面黑灰色。腹面灰色。夏毛颜色较深。有时也出现全黑棕色的个体变异。 2、华南兔,又名:短耳兔,粗毛兔。体形较小。耳短,向前折不达到鼻端。尾亦短,不及后足之一半。四肢较细。全身毛色较深,为黄褐色,并杂有黑色长的针毛。额脸部色较浅,鼻的两侧各有一浅色区,向后伸延直达耳基部。两颈处生有长的黑色针毛。耳廓边缘色较淡,耳端部无明显黑尖。腹部及四肢内侧为黄白色。四肢外侧为黄棕色。尾背面为黄棕褐色,尾腹面为淡黄色。 3、高原兔,又名:灰尾兔、长毛兔。体形较大,毛长而蓬松。耳长,向前折时显然超过鼻端。全身背部为暗黄灰色,毛细长而略带波纹。臀部全为灰色细毛,中央较深而两侧较浅。头部尤其是鼻部中央颜色较深,面颊部及眼圈周围色较淡。颈背呈浅棕灰色,颈腹部都为黄灰色。腹毛纯白色。前肢为极浅的棕黄色,后肢外侧棕色,足背白色。尾背方有一很窄的暗灰色区域,尾两侧为白色,并有灰色毛基。 4、蒙古兔,又名:草原兔、跳猫。体形中等,长约45厘米,尾长约9厘米。体重一般在2公斤以上。耳甚长,有窄的黑尖,向前折超过鼻端。尾连端毛略等于后足长。全身背部为沙黄色,杂有黑色。头部颜色较深,在鼻部两侧面颊部,各有一圆形浅色毛圈,眼周围有白色窄环。耳内侧有稀疏的白毛。腹毛纯白色。臀部沙灰色。颈下及四肢外侧均为浅棕黄色。尾背面中间为黑褐色,两边白色,尾腹面为纯白色。冬毛长而蓬松,有细长的白色针毛,伸出毛被外方。夏毛色略深,为淡棕色。 5、家兔,个体的变异很大。一般头部及耳较野兔为短,后肢亦然。毛色亦有多种变异,通常以纯白色者为多。耳尖无黑色。
1、东北兔,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 2、华南兔,分布于我国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等地。 3、蒙古兔,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甘肃、宁夏、山西、河北等地。 4、高原兔,分布于我国四川、云南、甘肃、青海、西藏等地。 5、家兔,全国大部地区均有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