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麻,中药名。为荨麻科植物大叶苎麻BoehmeriapendulifloraWedd.的全草。分布于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具有消积,解毒之功效。用于小儿疳积,小儿头疮,中耳炎。
用于小儿疳积,小儿头疮,中耳炎。
水麻柳、水苏麻
荨麻科水麻Debregeasia edulis (Sieb. et Zucc.) Wedd.,以茎皮、叶入药。
甘肃、陕西、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四川。
辛、微苦,平。
清热利湿,止血解毒。主治小儿急惊风,风湿关节痛,咳血,痈疖肿毒。
3~5钱,外用适量。
沟边木、假密蒙、折骨藤、水细麻、水玄麻
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大叶苎麻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ehmeria penduliflora Wedd[B.macrophylaD.Don]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1600m的山坡溪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灌木或小乔木,高1.5-3m。枝条粗壮,四棱形,疏生短糙伏毛。叶对生;叶柄长1-3cm;托叶披针形;叶片近革质,披针形,长12-24cm,宽2-4.8cm,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常稍不对称,边缘密生小牙齿;有明显的3条基生脉,上面脉下陷形成泡状隆起,下面疏生短糙毛。花单性,由团伞花序组成穗状花序,雄花序腋生,较叶短;雄花直径约1.5mm,数朵簇生;雌花序比叶短或近等长,下垂;雌花簇球形,直径约4mm,密集,有多数花。瘦果狭倒卵形,长约2mm。花、果期夏、秋季。
微苦;性平
消积;解毒。主小儿疳积;小儿头疮;中耳炎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水麻
消积,解毒。
用于小儿疳积,小儿头疮,中耳炎。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脾胃虚弱者慎服。
《广西民族药简编》:“全草水煎服,治小儿疳积。”
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炎等。
1、治小儿急惊风:水麻柳嫩尖10个,葱白3-5棵,水煎服。
2、治风湿痹证筋骨关节疼痛:水麻柳、红禾麻根各30g,水煎服,并熏洗痛处。
3、治咳嗽带血:水麻柳嫩尖10g,捣绒取汁,加白糖服。
4、治无名肿疮:水麻柳根30g,苎麻根15g,捣烂外敷患处。(1-4方出自《新编中草药图谱及经典配方4》)
夏、秋季
荨麻科植物大叶苎麻。
大叶苎麻又名:长叶苎麻。灌木,直立,有时枝条蔓生,高1.5-4.5米;小枝多少密被短伏毛,近方形,有浅纵沟。叶对生;叶片厚纸质,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长(8-)14-25(-29)厘米,宽(1.4-)2.2-5.2厘米,顶端长渐尖或尾状,基部钝、圆形或不明显心形,边缘自基部之上有多数小钝牙齿,上面脉网下陷,常有小泡状隆起,粗糙,无毛或有疏短毛,很快变无毛,下面沿隆起的脉网有疏或密的短毛,侧脉3-4对;叶柄长0.6-3厘米;托叶钻形,长达1.5厘米。穗状花序通常雌雄异株,有时枝上部的雌性,单生叶腋,长6-32厘米,其下的为雄性,常2条生叶腋,长4.5-8厘米;雄团伞花序直径1-2毫米,有少数雄花,雌团伞花序直径2.5-6毫米,有极多数密集的雌花。雄花:花被片4,椭圆形,长约1.2毫米,下部合生,外面有短毛;雄蕊4,长约1.8毫米,花药长约0.6毫米;退化雌蕊椭圆形,长约0.5毫米。雌花:花被倒披针形或狭倒披针形,长(1.2-)1.6-2.2毫米,顶端圆形,突缢缩成2小齿,外面上部疏被短毛,有时近无毛;柱头长(0.7)1.2-2.2毫米。瘦果本身椭圆球形或卵球形,长约0.5毫米,周围具翅,并具长约1.2毫米的柄。花期7-10月。
分布于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生于海拔700-1600m的山坡溪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