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鹅掌柴

西南鹅掌柴,中药名。为五加科鹅掌柴属植物西南鹅掌柴ScheffleradiversifoliolataLi的叶、茎皮。分布于云南。分布于云南东南部。具有祛风除湿,止痛之功效。用于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疼痛,胃痛,感冒,皮炎,湿疹,外伤出血。
别名 -
药味 味微甘、苦
药性
归经 味微甘、苦,性温。归肝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祛风除湿,止痛。
主治 用于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疼痛,胃痛,感冒,皮炎,湿疹,外伤出血。
西南鹅掌柴
  • 西南鹅掌柴
  • 西南鹅掌柴
西南鹅掌柴
别名

龙爪树、七叶加、鸭脚木、七叶莲

来源

五加科西南鹅掌柴Schefflera Khasiana (C. B. Clarke) Vig.,以叶、茎皮入药。

生境分布

云南。

性味

微甘、苦,温。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止痛。主治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疼痛,胃痛,感冒,皮炎,湿疹。还可治外伤出血,流行性感冒等症。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鲜品适量煎水外洗。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西南鹅掌柴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除湿,止痛。
主治
用于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疼痛,胃痛,感冒,皮炎,湿疹,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15-30g。外用鲜品适量,煎水外洗。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祛风除湿,止痛。主治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疼痛,胃痛,感冒,皮炎,湿疹,外伤出血。”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疼痛,胃痛:干七叶莲15-30g。煎服。外用鲜品捣敷。

2、治感冒:鲜七叶莲15g,防风12g,生姜3片。煎服。

3、治皮炎、湿疹:鲜七叶莲适量。煎水外洗。(1-3方出自《红河中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冬采集,洗净,切片,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完整叶或切碎。完整叶片长圆形至披针形,长15-20cm,宽6-9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全缘,无毛,网状叶脉明显;小叶柄长可至10cm,无毛。革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五加科鹅掌柴属植物西南鹅掌柴。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2-8米。叶有小叶12-14,稀7-8;叶柄长达50厘米,无毛;小叶片纸质至薄革质,椭圆状长圆形,稀倒卵状长圆形,长9-18厘米,宽3.5-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至近圆形,稍下延,上面无毛,下面疏生星状细柔毛或无毛,边缘全缘,侧脉8-15对,上面略明显,下面隆起,网脉疏散,上面不明显,下面略明显;小叶柄不等长,中央的长约7厘米,两侧的长0.5-2厘米。圆锥花序顶生,长40厘米以上,主轴和分枝均疏生星状细柔毛至几无毛;花长约3毫米;苞片小,长约1毫米;花梗长1.5-3毫米,扁平,疏生星状短柔毛;萼钟形,长1.5毫米,疏生星状短柔毛,边缘有5个三角形小齿;花瓣5,三角状卵形,长约2毫米,无毛;雄蕊5,比花瓣短;子房5室;花柱合生成柱状,长约1毫米。果实球形,有5棱,黑色,直径约4毫米;宿存花柱长约1.5毫米,柱头盘状,5小裂;花盘扁平。花期9月,果期11-12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云南东南部。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650米的疏林中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