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草

瓦草,中药名。为石竹科蝇子草属植物瓦草SileneviscidulaFranch.的根。植物瓦草,分布于我国四川、云南、贵州、西藏(东南)。具有镇痛,清热,化痰,利尿之功效。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疼痛,胃脘痛,热淋,肺热咳嗽,外伤出血,疮疖肿毒。

别名 白前《滇南本草》,滇白前《植物名实图考》,青骨藤、大牛膝、九大牛《云南中草药选》,金柴胡《云南中草药》
药味 味苦、辛
药性
归经 味苦、辛,性凉。入肺、肝、膀胱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镇痛,清热,化痰,利尿。
主治

跌打损伤,风湿疼痛,胃脘痛,热淋,肺热咳嗽,外伤出血,疮疖肿毒。

瓦草
  • 瓦草
  • 瓦草
瓦草

《中药大辞典》:瓦草

拼音注音
Wǎ Cǎo
别名

白前(《滇南本草》),滇白前(《植物名实图考》),金柴胡、大牛膝、九大牛(《云南中草药》),青骨藤(《云南中草药选》)。

出处

《滇南本草》

来源

为石竹科植物瓦草。秋季采.除去须根,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山野荒地及石灰岩地区。分布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产云南。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斜卧,高约50厘米。根圆锥形,肉质肥厚。茎中空,具膨大的节,有短柔毛与头状腺毛。叶对小,无柄,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4~5厘米,宽2~3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楔形,边缘做呈波状,两面具乳灾及短柔毛,二歧聚伞花序,顶生;萼筒绿色,密被腺毛,先端5裂;花瓣5,淡红色,匙状倒披针形,喉部具副花冠,鳞片2深裂;雄蕊10,花丝吐露,花药白色,丁字着生;子房上位,花柱3枚,分生。蒴果圆锥形,1室。种子肾形,棕色。

性状

干燥根呈圆锥形,长可达40厘米,常扭曲。外表黄白色,有纵皱纹及横孔纹。质脆,易折断。断面蜡样状,维管束不明显,呈黄色而稀疏的放射状排列。气无,味辛苦。

性味

辛苦,凉,有毒。

①《滇南本草》:"性微寒,味辛苦。"

②《云南中草药选》:"苦辛,凉,有小毒。"

功能主治

清热,止痛,利水通淋。治肺热咳嗽,风湿骨痛,腹痛,外伤疼痛,淋病。

①《滇南本草》:"开关通窍,清肺热,利小便,治热淋。"

②《云南中草药选》:"镇痛,止血,清热,利水,通窍。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腹痛等各种疼痛,外伤山血。"

③《云南中草药》:"止咳化痰,清热通淋,止痛。治肺热咳嗽,热淋,外伤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用于止痛:取青骨藤根制成片剂,每片0.5克,每次2~4片,痛时口服。临床用于各种疼痛32例,一般15分钟开始痛减,半小时痛止。维持时间最短5小时,长达20小时。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瓦草

拼音注音
Wǎ Cǎo
别名

白前、滇白前、青骨藤、大牛膝、九大牛、金柴胡

出处

出自《滇南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瓦草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lene asclepiadea Franch.[Melandriumviscidulum( Franch.)Hand.-Mazz.Var.Szechuanense(Wills.)Hand.-Mazz.]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根,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200m以下的山野荒地及石灰岩地区。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地区。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斜卧,高约50cm。根圆锥形,肉质肥厚。茎中空,具膨大的节,被有短柔毛及腺毛。叶对生;无柄;叶片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4-5cm,宽2-3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边缘微呈波状,两面具乳突及短柔毛。二歧聚伞花序顶生;萼筒绿色,密被腺毛,先端5裂;花瓣5,淡红色,匙状倒披针形,喉部具副花冠,鳞片2深裂;雄蕊10,花丝吐露,花药白色,丁字着生;子房上位,花柱3枚,分生。蒴果圆锥形,1室。种子肾形,棕色。花期6-9月,果期9-10月。

性状

性状鉴别 根条长圆锥形,有时分枝,直径3-12mm,长达30cm,芦头明显。表面黄白色或棕黄色,具横形的皮孔及纵皱。质坚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显蜡质,外轮皮层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气微,味苦、微麻。

归经

肺;肾经

性味

苦;辛;性凉

功能主治

镇痛;清热;利尿;化痰。主跌打损伤;风湿疼痛;胃脘痛;热淋;肺热咳嗽;外伤出血;疮疖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研末,1.5~3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撤敷。

各家论述

1.《滇南本草》:开关通窍,清肺热,利小便,治热淋。

2.《云南中草药选》:镇痛,止血,清热,利水,通窍。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腹痛等各种疼痛,外伤出血。

3.《云南中草药》:止咳化痰,清热通淋,止痛。治肺热咳嗽,热淋,外伤疼痛。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瓦草

功效作用

功能

镇痛,清热,化痰,利尿。

主治

跌打损伤,风湿疼痛,胃脘痛,热淋,肺热咳嗽,外伤出血,疮疖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研末,1.5~3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敷。

注意事项

体质虚弱者慎服。

药理作用

1、镇痛作用。

2、止咳平喘作用。

相关论述

《滇南本草图谱》:“白前,滇白前之为一物,通呼为瓦草。《滇南本草》作者附会为白前,吴氏以其与《本草纲目》所载非一物,故又增‘滇’字耳。宜用瓦草,以别与官药之白前。”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治疗产后宫缩痛、手术后痛等各种疼痛。

相关配伍

1、治外伤疼痛,每用(瓦草)3-6g,研末,冷开水吞服;或用根捣烂敷患处。(《云南中草药》)

2、治小便黄赤,淋涩疼痛,鲜瓦草15g,淡竹叶10g,每日一剂,水煎服。(《农家药采集加工与应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根,鲜用或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根呈圆锥形或纺锤状,常数个簇生、扭曲,外皮黄棕色或浅黄白色,有纵皱纹及横孔纹。折断面蜡样黄白色,维管束黄白色,稀疏放射状排列。无臭,味微辛,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竹科蝇子草属植物瓦草。

形态特征

植物瓦草,别名粘萼蝇子草《中国植物志》,四川粘萼女娄菜《贵州植物志》,为多年生草本,全株被短柔毛。根簇生,圆柱形,黑褐色。茎俯仰,分枝,长达80厘米,上部被腺毛。叶片椭圆形,长3~6厘米,基部楔形或渐狭成短柄状,稀近圆形,顶端急尖,两面微粗糙,被短柔毛,沿脉较密,边缘具短缘毛,中脉明显。二歧聚伞花序大型,密被腺柔毛和粘液;花直立,直径10~12毫米;花梗与花萼等长或较长;苞片卵状披针形,草质;花萼钟形,长8~10毫米,基部圆形,密被腺柔毛,纵脉紫色,萼齿卵状披针形,顶端急尖;雌雄蕊柄长1~2毫米;花瓣淡红色,长10~20毫米,爪倒披针形,露出花萼约5毫米,无毛,耳不明显,瓣片轮廓长圆形,深2裂,裂片狭长圆形,有时两侧各具1细齿;副花冠片长椭圆状,全缘或具齿;雄蕊明显外露,花丝无毛;花柱明显外露。蒴果卵形,长5~8毫米,比宿存萼短;种子圆肾形,长约1毫米,黑褐色,脊宽平。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我国四川、云南、贵州、西藏(东南)。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200~)1450~3200米的灌丛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