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松

水松,中药名。为松藻科植物刺松藻Codiumfragile(Sur.)Heriot及长松藻CodiumcylindricumHolm.的藻体。刺松藻分布于我国黄海、渤海沿岸分布较多;东南沿海较少。长松藻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均有分布,福建、广东沿海较多。具有清暑解毒,利水消肿,驱虫之功效。用于中暑,水肿,小便不利,蛔虫病。

别名 -
药味 味甘、咸
药性
归经 味甘、咸,性寒。归膀胱、大肠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清暑解毒,利水消肿,驱虫。
主治

用于中暑,水肿,小便不利,蛔虫病。

水松
  • 水松
  • 水松
  • 水松
  • 水松
  • 水松
  • 水松
  • 水松
  • 水松
水松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松

拼音注音
Shuǐ Sōnɡ
别名

水松柏

来源

杉科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 (Lamb.)K. Koch [G. lineatus (Poir.)Druce],以球果、枝叶、树皮入药。

生境分布

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

化学成分

本植物含双黄酮类化合物:扁柏黄酮(hinokiflavone)。叶含蜡质。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化气止痛。

胃痛、疝气疼痛:用球果0.5~1两。

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用枝叶0.5~1两。

皮炎:用鲜叶适量煎水洗。

烫伤:用树皮煅炭研末调油敷。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水松

拼音注音
Shuǐ Sōnɡ
别名

刺海松(《拉汉孢子植物名称补遗》),刺松藻(《中国经济海藻志》)。

出处

《本草经集注》

来源

为松藻科植物刺松藻藻体

生境分布

我国黄海、渤海沿岸分布甚广。

原形态

藻体黑绿色,海绵质,富汁液,长10~30厘米。固着器为盘状或皮壳状,自基部向上叉状分枝,越向上分枝越多。枝圆柱状,枝径1.5~5毫米,枝端圆钝。整个藻体为分枝很多、管状无隔膜的多核单细胞组成。髓部为无色丝状体交织,自其上分枝,枝端膨胀为棒状胞,形成一连续的外栅状层。叶绿体小,盘状,无淀粉核。棒状胞长为径的4~7倍,顶端壁厚,常有毛状突起。生长在中及低潮带的岩石上或石沼中,常集生成大的群落。

性味

《纲目》:"甘咸,寒。"

功能主治

①《本草经集注》:"疗溪毒。"

②《本草拾遗》:"主水肿,催生。"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水松

拼音注音
Shuǐ Sōnɡ
别名

刺海松、刺松藻、软软菜、鼠尾巴、青虫子、鹿角菜

英文名
Yew
出处

出自1.《本草经集注》。

2.《海藻学》:水松,可供食用,广东人民常用它煮水,作为清凉饮料。

3.《中国经济海藻志》:日本人民以刺松藻作为驱蛔虫剂,据他们的试验结果,刺松藻的驱虫药效很高,如以海人草浸出液的驱虫效率为100%,则刺松藻为300%。

来源

药材基源:为松藻科植物刺松藻及长松藻的藻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dium fragile(Sur.) Heriot[Acanthocodium fragile Sur.];Codium cylindricum Holm.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中、低潮带向阳的岩石上或石沼中,常集群生成。

2.生于低潮带或低潮线下岩石上和泥沙滩的石砾上。

资源分布:1.我国黄海、渤海沿岸分布较多;东南沿海较少。

2.我国东、南沿海均有分布,福建、广东沿海较多。

原形态

1.刺松藻 藻体暗绿色或深绿色,海绵质,富汁液,幼体被白色绒毛,高10-30cm,粗1.5-3(-5)mm。自基部向上叉状分枝,渐分渐多,达同一高度时呈扇状,分枝圆柱状,上粗下细,先端钝圆。体内有许多无色的管状丝体,疏松地交强成髓部,侧生于髓部周围的棒状囊胞,排列成可行光合作用的栅状皮层,囊胸直径为215-350μm;长为900-1025μm,顶端较厚,尖突,其上有毛。叶绿体小盘形,不含淀粉核,多数分布在囊胞的顶部。藻体基部由假根组成的固着器,呈盘状或皮壳状。

2.长松藻 藻体亮黄绿色,海绵质,一般长约60cm,有时可极大延长,这与海绵质盘状固着器大小有关。体圆柱形,疏叉状二岐分枝,上部渐细长,先端钝圆,分枝处节间呈楔形或宽三角形。囊胞顶端薄,其上无毛。薄体成熟时,产生配子囊的囊胞很大,一般直径为400-550μm,长1.5-2.5mm,突出于藻体,呈颗粒状,肉眼即能见到。

性状

性状鉴别 (1)刺松藻 藻体深绿色,复叉分枝,呈扇状,长10-30cm,海绵质。分枝直径1.5-3mm,上粗下细,枝端钝圆,腑间狭窄。固着器圆盘状或皮壳状。整个藻体为一分枝很多、管状无隔膜的多核单细胞组成。气微腥,味微咸。

(2)长松藻 藻体黄绿色,长约60cm。叉状分枝稀疏,腑间楔形或宽三角形。

化学成分

刺松藻藻体含硫酸多糖(sulfated polysaccharide),甘露聚糖(mannan)、淀粉型多糖(starchtype polysaccharide)和水溶的硫酸阿拉伯半乳聚糖(sulfated arabogalactan)。又含3种水溶性砷化物:1-甘油磷酰基-2-羟基-3-[5'-去氧-5'-(二甲基胂基)-β-呋喃核糖氧基]丙烷

药理作用

水松浸出液驱虫效果较海人草强三倍。水松所含成分丙烯酸有强大的抑菌作用。芳樟醇和牻牛儿醇有抗菌、抗真菌作用。对小鼠有镇静作用。

归经

膀胱;大肠经

性味

甘;咸;寒

注意

孕妇慎服。

功能主治

利水消肿;杀虫解毒。主水肿;蛔虫病;中暑;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

各家论述

1.《本草经集注》:疗溪毒。

2.《本草拾遗》:主水肿,催生。

摘录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水松

功效作用

功能

清暑解毒,利水消肿,驱虫。

主治

用于中暑,水肿,小便不利,蛔虫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

注意事项

孕妇慎服。

药理作用

1、抗菌、抗真菌作用。

2、镇静作用。

相关论述

《本草拾遗》:“主水肿,催生。”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水肿,小便不利:刺松藻15-30g,车前、玉米须各15g。煎服。(《中国药用海洋生物》)

2、治蛔虫病:(1)刺松藻30g。煎服。(《中国药用海洋生物》)(2)刺松藻9g。研末,吞服。(《中国药用孢子植物》)(3)刺松藻30g,红糖15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1)刺松藻,藻体深绿色,复叉分枝,呈扇状,长10-30cm,海绵质。分枝直径1.5-3mm,上粗下细,枝端钝圆,腋间狭窄。固着器圆盘状或皮壳状。整个藻体为一分枝很多、管状无隔膜的多核单细胞组成。气微腥,味微咸。(2)长松藻,藻体黄绿色,长约60cm。叉状分枝稀疏,腋间楔形或宽三角形。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松藻科植物刺松藻及长松藻。

形态特征

1、刺松藻又名:刺海松、海松。藻体暗绿色或深绿色,海绵质,富汁液,幼体被白色绒毛,高10-30cm,粗1.5-3(-5)mm。自基部向上叉状分枝,渐分渐多,达同一高度时呈扇状,分枝圆柱状,上粗下细,先端钝圆。体内有许多无色的管状丝体,疏松地交织成髓部,侧生于髓部周围的棒状囊胞,排列成可行光合作用的栅状皮层,囊胸直径为215-350μm;长为900-1025μm,顶端较厚,尖突,其上有毛。叶绿体小盘形,不含淀粉核,多数分布在囊胞的顶部。藻体基部由假根组成的固着器,呈盘状或皮壳状。 2、长松藻又名:柱松藻。藻体亮黄绿色,海绵质,一般长约60cm,有时可极大延长,这与海绵质盘状固着器大小有关。体圆柱形,疏叉状二岐分枝,上部渐细长,先端钝圆,分枝处节间呈楔形或宽三角形。囊胞顶端薄,其上无毛。薄体成熟时,产生配子囊的囊胞很大,一般直径为400-550μm,长1.5-2.5mm,突出于藻体,呈颗粒状,肉眼即能见到。

分布区域

1、刺松藻:我国黄海、渤海沿岸分布较多;东南沿海较少。 2、长松藻:我国东、南沿海均有分布,福建、广东沿海较多。

生长环境

1、刺松藻生于中、低潮带向阳的岩石上或石沼中,常集群生成。 2、长松藻生于低潮带或低潮线下岩石上和泥沙滩的石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