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远志

土远志,中药名。为报春花科珍珠菜属植物奇异排草LysimachiainsignisHemsl.的根。植物奇异排草,分布于我国云南、广西等地。具有行气止咳,活血续伤,祛风除湿之功效。主治心胃气痛,肺痨咳嗽,跌打损伤,骨折,风湿痛。
别名 -
药味 味辛、涩
药性
归经 味辛、涩,性平。入肺、脾、胃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行气止咳,活血续伤,祛风除湿。
主治 心胃气痛,肺痨咳嗽,跌打损伤,骨折,风湿痛。
土远志
  • 土远志
  • 土远志
土远志
拼音注音
Tǔ Yuǎn Zhì
出处

《广西中药志》

来源

为报春花科植物奇异排草。春、夏季挖掘地下根部,洗净晒干。或临时采用新鲜品。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三张叶"条。

性状

根呈圆柱形,往往蛇形弯曲,长5~15厘米或更长,径2~5毫米,表面淡褐色,稍带红,较平滑,密被棕红色细小斑点,或分布有稀疏的细根疤痕。质脆,易折断,断时有粉尘,皮部较木部为厚,约占断面的3/5,粉白色,木部淡黄色,两者易于分离。

归经

入心、肺二经。

性味

味辛,性涩。

注意

《广西中药志》:"实火者忌用。"

功能主治

①调血,止血,行气,散瘀。治痨咳,跌打损伤,心胃气痛。(性味以下出《广西中药志》)

②《广西药植名录》:"解毒,化痰。治风湿,跌打内外伤,骨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

复方

治跌打肿痛:土远志一两,浸酒半斤,每次饮五钱至一两。(《广西中药志》)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土远志

功效作用

功能
行气止咳,活血续伤,祛风除湿。
主治
心胃气痛,肺痨咳嗽,跌打损伤,骨折,风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
注意事项
实火者忌用。
相关论述

1、《广西中药志》:“调血、止血、行气、散瘀。治痨咳,跌打损伤,心胃气痛。”

2、《广西药植名录》:“解毒,化痰。治风湿,跌打内外伤,骨折。”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跌打损伤,土远志30g,浸酒250ml,每次饮15~30ml。(《广西中药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夏季采挖地下根部,洗净晒干。或临时采用鲜品。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根圆柱形,常弯曲,长5~15㎝,或更长;直径2~5㎜,表面较平滑,淡红褐色,有众多棕红色小斑点,并有稀疏的细根痕;质脆,易折断,断时有粉尘,断面皮部较木部厚,约占断面的3/5,粉白色。木部淡黄色;两者易于分离。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报春花科珍珠菜属植物奇异排草。
形态特征
奇异排草,别名三叶排草,为多年生草本,高50~80cm。根圆柱形,肉质,表面赤褐色。茎光滑,表面灰绿色,有细纵纹。叶三出,顶部轮生,叶片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8~18cm,宽2~9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呈微波状;叶柄长约5毫米,上面有纵沟。总状花序侧生于茎上;花黄色,径约1厘米;萼5裂,裂片披针形;花冠5裂,裂片长约6毫米;雄蕊6,花丝甚短,花药基部着生,箭形;雌蕊1花柱线形,柱头头状或平截,先端有棕色斑点,子房上位,果实球形,径约4毫米,基部有宿萼。种子细小,棕红色,花期5~6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我国云南、广西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潮湿的杂草及灌木丛中,分布云南、广西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