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叶

石榴叶,中药名。为石榴科植物石榴PunicagranatumL.的叶。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具有收敛止泻,解毒杀虫之功效。用于泄泻,痘风疮,癞疮,跌打损伤。

别名 -
药味 味酸、涩
药性
归经 味酸、涩,性温。归肝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收敛止泻,解毒杀虫。
主治

用于泄泻,痘风疮,癞疮,跌打损伤。

石榴叶
  • 石榴叶
  • 石榴叶
  • 石榴叶
  • 石榴叶
  • 石榴叶
石榴叶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榴叶

拼音注音
Shí Liu Yè
来源

石榴科石榴属植物石榴Punica granatum L.,以入药。夏秋采,晒干。

性味

酸、涩,温。

功能主治

收敛止泻,杀虫。用于急性肠炎。

用法用量

1~2两。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石榴叶

拼音注音
Shí Liu Yè
出处

《本草抬遗》

来源

石榴种植物石榴叶片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石榴皮"条。

化学成分

含β-谷甾醇、甘露醇。叶能从胆甾醇合成娠烯醇酮。

功能主治

①《滇南本草》:"治跌打损伤,敷患处。"

②《滇南本草图说》:"煎洗痘风疮及风癞。"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石榴叶

拼音注音
Shí Liu Yè
英文名
Pomegranate Leaf
出处

出自《本草拾遗》。

来源

药材基源:石榴科植物石榴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unica granatum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落叶灌木或乔木,高通常3-5m,稀达10m。枝顶常成尖锐尖长刺,幼枝有棱角,无毛,老枝近圆柱形。叶对生或簇生;叶柄短;叶片长圆圆状披针形,纸质,长2-9cm,宽1-1.8cm,先端尖或微凹,基部渐狭,全缘,上面光亮;侧脉稍细密。花1-5朵生枝顶;花梗长2-3mm;花径约3cm;萼筒钟状,长2-3cm,通常红色或淡黄色,6裂,裂片略外展,卵状三角形,外面近顶端有一黄绿以腺体,边缘有小乳突;花瓣6,红色、黄色或白色,与萼片互生,倒卵形,长1.5-3cm,宽1-2cm,先端圆钝;雄蕊多数,着生于萼管中部,花药球形,花丝细短;雌蕊1,子房下位,柱头头状。浆果近球形,直径5-12cm,通常淡黄褐色、淡黄绿色或带红色,果皮肥厚,先端有宿存花萼裂片。种子多数,钝角形,红色至乳白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化学成分

叶含熊果酸(ursoic acid),白桦脂酸(betul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甘露醇(D-mannitol)[1]。叶能从胆甾醇合成娠烯醇酮(pregnenolone)[2]。栽培吕种的叶中不同和度地含无机元素氮、钾、钙、镁[3]。

功能主治

收敛止泻;角毒杀虫。主泄泻;痘风疮;癞疮;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外用: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各家论述

1.《滇南本草》:治跌打损伤,敷患处。

2.《滇南本草图说》:煎洗痘风疮及风癞。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石榴叶

功效作用

功能

收敛止泻,解毒杀虫。

主治

用于泄泻,痘风疮,癞疮,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急性肠炎。”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急性肠炎,水泻不止:石榴树叶60g,生姜15g,食盐30g,炒黑。煎汤代茶,频频饮服。另用葱白、大粒食盐各适量,放锅内炒热,布包敷于腹部。(《全国中草药汇编》)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炮制方法

若使石榴叶,用浆水浸一宿,方可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石榴科植物石榴。

形态特征

石榴又名:楉榴、安石榴、丹若、金罂、金庞、若榴木、山力叶、海石榴。落叶灌木或乔木,高通常3-5米,稀达1O米,枝顶常成尖锐长刺,幼枝具棱角,无毛,老枝近圆柱形。叶通常对生,纸质,矩圆状披针形,长2-9厘米,顶端短尖、钝尖或微凹,基部短尖至稍钝形,上面光亮,侧脉稍细密;叶柄短。花大,1-5朵生枝顶;萼筒长2-3厘米,通常红色或淡黄色,裂片略外展,卵状三角形,长8-13毫米,外面近顶端有1黄绿色腺体,边缘有小乳突;花瓣通常大,红色、黄色或白色,长1.5-3厘米,宽1-2厘米,顶端圆形;花丝无毛,长达13毫米;花柱长超过雄蕊。浆果近球形,直径5-12厘米,通常为淡黄褐色或淡黄绿色,有时白色,稀暗紫色。种子多数,钝角形,红色至乳白色,肉质的外种皮供食用。

分布区域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道地产区

我国大部分地区。

生长环境

生于向阳山坡或栽培于庭园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