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爪金龙花

五爪金龙花,中药名。为旋花科番薯属植物五爪金龙Ipomoeacairica(L.)Sweet的花。植物五爪金龙,分布于我国台湾、福建、广东及其沿海岛屿、广西、云南等地。具有止咳除蒸之功效。主治骨蒸劳热,咳嗽溢血。

别名 -
药味 味甘
药性
归经 味甘,性寒。入肺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止咳除蒸。
主治

骨蒸劳热,咳嗽溢血。

五爪金龙花
  • 五爪金龙花
  • 五爪金龙花
五爪金龙花

《中药大辞典》:五爪金龙花

拼音注音
Wǔ Zhǎo Jīn Lónɡ Huā
出处

《泉州本草》

来源

旋花科植物五爪金龙花蕾,夏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五爪龙"条。

性味

甘,寒,无毒。

功能主治

止咳除蒸。治骨蒸劳热,咳嗽溢血。

复方

①治骨蒸劳热盗汗:五爪金龙花(干)十四朵,合老母鸭一只炖服。

②治咳血:五爪金龙花(鲜)十四朵,煎汤调蜜服。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五爪金龙花

拼音注音
Wǔ Zhǎo Jīn Lónɡ Huā
英文名
Flower of Cairo Morningglory
出处

出自《泉州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五爪金龙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pomoea cairica (L.) Sweet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高2-8m。全株有乳汁;嫩技中空,枝、叶、叶柄和花序托(榕果)均被金黄色广展的长硬毛。单叶互生;叶柄粗壮,长2-7cm;托叶卵状被针形,长l-3cm,膜质,红色,被柔毛;叶片多型,卵状椭圆形、长圆状被针形或倒卵状被针形,长8-25cm,宽4-18cm,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狭,浑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锯齿,全线或3-5深裂,叶表面粗糙,疏生短硬毛,下面除金黄色长硬毛外,有时密生柔毛,基生脉3-7条,侧脉5-7对。隐头花序成对腋生或生于已落叶枝的叶腋,呈球形或椭圆球形,无柄或近无柄,直径8-20mm,幼时顶部苞片形成脐状突起,基生苞片卵状披外形,长1-3cm,红色,被长硬毛;雄花、瘿花生于同一花序托中,雄花着生近口部,有梗,花被片4,雄蕊2-3;瘿花花被片与雄花同数,子房球形,花柱短,侧生;雌花生于另一植株花序托中,球形,花被片4,有梗或无梗。瘦果,表面有小瘤体,花柱侧生,柱头棒状。花、果期3-11月。

归经

肺经

性味

甘;寒

功能主治

止咳除蒸。主骨蒸劳热;咳嗽溢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五爪金龙花

功效作用

功能

止咳除蒸。

主治

骨蒸劳热,咳嗽溢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

禁忌

虚寒者禁服。

注意事项

虚寒者禁服。

相关论述

《泉州本草》:“甘、寒,无毒。”“治骨蒸劳热盗汗:五爪金龙花(干)十四朵,合老母鸭一只炖服。”“治咳血:五爪金龙花(鲜)十四朵,煎汤调蜜服。”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骨蒸劳热盗汗,五爪金龙花(干)十四朵,合老母鸭一只炖服。(《泉州本草》)

2、治咳血,五爪金龙花(鲜)十四朵,煎汤调蜜服。(《泉州本草》)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旋花科番薯属植物五爪金龙。

形态特征

多年生缠绕草本,全体无毛,老时根上具块根。茎细长,有细棱,有时有小疣状突起。叶掌状5深裂或全裂,裂片卵状披针形、卵形或椭圆形,中裂片较大,长4~5厘米,宽2~2.5厘米,两侧裂片稍小,顶端渐尖或稍钝,具小短尖头,基部楔形渐狭,全缘或不规则微波状,基部1对裂片通常再2裂;叶柄长2~8厘米,基部具小的掌状5裂的假托叶(腋生短枝的叶片)。聚伞花序腋生,花序梗长2~8厘米,具1~3花,或偶有3朵以上;苞片及小苞片均小,鳞片状,早落;花梗长0.5~2厘米,有时具小疣状突起;萼片稍不等长,外方2片较短,卵形,长5~6毫米,外面有时有小疣状突起,内萼片稍宽,长7~9毫米,萼片边缘干膜质,顶端钝圆或具不明显的小短尖头;花冠紫红色、紫色或淡红色、偶有白色,漏斗状,长5~7厘米;雄蕊不等长,花丝基部稍扩大下延贴生于花冠管基部以上,被毛;子房无毛,花柱纤细,长于雄蕊,柱头2球形。蒴果近球形,高约1厘米,2室,4瓣裂。种子黑色,长约5毫米,边缘被褐色柔毛。

分布区域

分布于我国台湾、福建、广东及其沿海岛屿、广西、云南等地。

道地产区

台湾、福建、广东及其沿海岛屿、广西、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90~610米的平地或山地路边灌丛,生长于向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