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豆瓣,中药名。为景天科植物安龙景天SedumtsiangiiFrod.的全草。分布于贵州西部、云南东北部。具有凉血,散瘀之功效。用于痔血,跌打损伤。
用于痔血,跌打损伤。
小万年草。
药材基源:为景天科植物安龙景天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dum tsiangii Frod.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岩石或悬崖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贵州西部、云南东北部。
安龙景天 一年生无毛草本。花茎高10-15cm,近直立,下部或中部以上有分枝。叶互生或基部有轮生;叶片倒披针形,长10-15mm,有短钝距,疏生乳头状突起。疏伞房状花序,花少数,苞片近倒卵形。花为不等的五基数,有短梗;萼片披针形或线形,不等长,长3.5-4.2mm,无距,有乳头状突起;花瓣黄色,长圆形,长4.5-5mm,微合生或离生;雄蕊10,2轮;鳞片方形,中部略收缩;心皮近卵形,直立,长3.5-4.5mm,合生0.8-1.2mm。种子卵圆形,长0.5mm,有乳头状突起。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苦;涩;凉
凉血;散瘀。主痔血;跌打损伤
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石豆瓣
凉血,散瘀。
用于痔血,跌打损伤。
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
尚不明确。
《贵州草药》:“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1、治痔疮出血:石豆瓣15g。蒸酒冷服。
2、治跌打损伤:石豆瓣、岩豇豆各15g。泡酒服,每日服2次。(1-2方出自《贵州草药》)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景天科植物安龙景天。
一年生草本,无毛。花茎近直立,高10-15厘米,下部或中部以上分枝。叶互生或基部兼轮生,倒披针形,长10-15毫米,有短钝距,先端近钝形,疏生乳头状突起。花序疏伞房状,有少数花;苞片近倒卵形。花为不等的五基数,有短梗;萼片披针形或线形,不等长,长3.5-4.2毫米,无距,先端近钝,有乳头状突起;花瓣黄色,长圆形,长4.5-5毫米,微合生或离生,先端有突尖头;雄蕊10,2轮,内轮的生于距花瓣基部0.5-1.2毫米处,长1.8-2.2毫米;鳞片方形,长0.5毫米,中部略收缩,先端截平;心皮直立,近卵形,长3.5-4.5毫米,合生0.8-1.2毫米,具短花柱,有多数胚珠,胎座线形。种子卵圆形,长0.5毫米,有乳头状突起。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分布于贵州西部、云南东北部。
贵州西部、云南东北部。
生于山坡岩石或悬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