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漆

生漆,中药名。为漆树科植物漆树Toxicodendronvernicifluum(Stokes)F.A.Barkl.的树脂。全国除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以外,各地均有分布。具有杀虫之功效。用于虫积,水蛊。

别名 大漆(四川、贵州)
药味 味辛
药性
归经 味辛,性温。归肝、脾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杀虫。
主治

用于虫积,水蛊。

生漆
  • 生漆
  • 生漆
生漆

《中药大辞典》:生漆

拼音注音
Shēnɡ Qī
出处

《本经》

来源

为漆树科植物漆树树脂。4~5月采收。砍破树皮,承取溢出的脂液,贮存备用。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干漆"条。

化学成分

树脂含漆酚50~80%,为儿茶酚的四种衍生物(Ⅰ、Ⅱ、Ⅲ、Ⅳ)的混合物。其中漆酚Ⅳ占50%。漆酚具有毒性,能引起皮肤强烈起泡与过敏性皮炎。树脂还含漆树蓝蛋白、虫漆酶、酚酶、鞣质及胶质;胶质的主要成分为多糖类,还含有葡糖醛酸、半乳糖和木糖。

药理作用

对某些特异质的人,接触生漆可产生严重的过敏性皮炎。

性味

陶弘景:"毒烈。"

注意

体虚无瘀滞者忌服。

功能主治

治虫积,水蛊。

①《本经》:"去长虫。"

②《本经逢原》:"用真漆涂鲮鲤甲煅入药,破血最捷。"

用法用量

内服:生用和丸或熬干研末入丸、散。外用:涂。

复方

①治钩虫病:生漆用饭包如黄豆大,每次吞服一粒。(《湖南药物志》)

②治水蛊:真生漆一斤(锅内溶化,麻布绞去渣,复入锅内熬干),雄黄一斤。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四分,大麦芽煎汤下。(《医学入门》漆雄丸)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生漆

拼音注音
Shēnɡ Qī
别名

大漆。

英文名
resin of True Lacquertree
出处

出自《本经》。

来源

药材基源:为漆树科植物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 (Stokes)F.A.Barkl.的树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 (Stokes)F.A.Barkl.[Rhus verniciflua Stokes]

采收和储藏:4-5月采收。砍破树皮,承取溢出的脂液,贮存备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2 800(-3800)m的向阳山坡林内,亦有栽培。

资源分布:全国除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以外,各地均有分布。

原形态

漆树 落叶乔木,高达20m。树皮灰白色,粗糙,呈不规则纵裂,小枝粗壮,被棕色柔毛;冬芽生枝顶,大而显着,被棕黄色绒毛。奇数羽状复叶螺旋状,互生,长22-75cm;叶柄长7-14cm,被微柔毛,近基部膨大,半圆形,上面平;小叶4-6对,小叶柄长4-7mm,卵形、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长6-13cm,宽3-6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偏斜,圆形或阔楔形,全缘,上面无毛或中脉被微毛,下面初有细毛,老时沿脉密被淡褐色柔毛;例脉10-15对,两面略凸,膜质至薄纸质。圆锥花序长15-30cm,被灰黄色微柔毛;花杂性或雌雄异株,花黄绿色;雄花花萼5,卵形,长约0.8mm;花瓣5,长圆形,开花外卷;雄蕊5,长约2.5mm,着生于花盘边缘,花丝线形,花药长圆形;雌花较雄蕊小,子房球形,1室,径约1.5mm,花柱3。果序稍下垂,核果肾形或椭圆形,不偏斜,略压扁,长5-6mm,宽7-8mm,外果皮黄色,无毛,具光泽,成熟后不裂,中果皮错质,具树脂条纹,果核棕色,与果同形,长约3mm,宽约5mm,坚硬。花期5-6月,果期7-10月。

化学成分

生漆含粗漆酚(urushiol)约80%,少量氢化漆酚(hydrourushiol),还含虫胶酶(laccase),树胶及少量甘露醇(mannitol);漆酚为一混合物,收集210°-222°(0.4-0.6mm)蒸馏液,分离得4种成分。漆酚在虫胶酶的作用下,吸收空气中的氧转变为黑色树脂状物质。

药理作用

对某些特异质的人,接触生漆可产生严重的过敏性皮炎。

归经

肝;脾经

性味

辛;温;大毒

注意

体虚无瘀滞者忌服。

功能主治

杀虫。主虫积;水蛊

用法用量

内服:生用和丸或熬干研末入丸、散。外用:适量,涂抹。

各家论述

1.《本经》:去长虫。

2.《本经逢原》:用真漆涂鲮鲤甲煅入药,破血最捷。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生漆

功效作用

功能

杀虫。

主治

用于虫积,水蛊。

用法用量

内服:生用和丸,或熬干研末入丸、散。外用:适量,涂抹。

注意事项

体虚无瘀滞及漆过敏者禁服、禁外用。

药理作用

1、本品具有毒性。

2、漆酚能引起过敏性皮炎。

相关论述

《本经》:“去长虫,久服轻身耐老。”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钩虫病:生漆用饭包如黄豆大,每次吞服一粒。(《湖南药物志》)

2、治水蛊:真生漆一斤(锅内融化,麻布绞去渣,复入锅内熬干)。雄黄一斤。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四分,大麦芽煎汤下(《医学入门》漆雄丸)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4-5月采收,划破树皮,收取溢出的脂液,贮存。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漆树科植物漆树。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20米,树皮灰白色,粗糙,呈不规则纵裂,小枝粗壮,被棕黄色柔毛,后变无毛,具圆形或心形的大叶痕和突起的皮孔;顶芽大而显著,被棕黄色绒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常螺旋状排列,有小叶4-6对,叶轴圆柱形,被微柔毛;叶柄长7-14厘米,被微柔毛,近基部膨大,半圆形,上面平;小叶膜质至薄纸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长6-13厘米,宽3-6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偏斜,圆形或阔楔形,全缘,叶面通常无毛或仅沿中脉疏被微柔毛,叶背沿脉上被平展黄色柔毛,稀近无毛,侧脉10-15对,两面略突;小叶柄长4-7毫米,上面具槽,被柔毛。圆锥花序长15-30厘米,与叶近等长,被灰黄色微柔毛,序轴及分枝纤细,疏花;花黄绿色,雄花花梗纤细,长1-3毫米,雌花花梗短粗;花萼无毛,裂片卵形,长约0.8毫米,先端钝;花瓣长圆形,长约2.5毫米,宽约1.2毫米,具细密的褐色羽状脉纹,先端钝,开花时外卷;雄蕊长约2.5毫米,花丝线形,与花药等长或近等长,在雌花中较短,花药长圆形,花盘5浅裂,无毛;子房球形,径约1.5毫米,花柱3。果序多少下垂,核果肾形或椭圆形,不偏斜,略压扁,长5-6毫米,宽7-8毫米,先端锐尖,基部截形,外果皮黄色,无毛,具光泽,成熟后不裂,中果皮蜡质,具树脂道条纹,果核棕色,与果同形,长约3毫米,宽约5毫米,坚硬;花期5-6月,果期7-10月。

分布区域

全国除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以外,各地均有分布。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800-2800(-3800)m的向阳山坡林内,亦有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