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矾花

山矾花,中药名。为山矾科山矾属植物山矾SymplocoscaudataWall.[SymplocossumuntiaBuch.-Ham.exD.Don]的花。植物山矾,分布于我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具有化痰解郁,生津止渴之功效。主治咳嗽胸闷,小儿消渴。

别名 -
药味 味苦、辛
药性
归经 味苦、辛,性平。入肺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化痰解郁,生津止渴。
主治

咳嗽胸闷,小儿消渴。

山矾花
  • 山矾花
  • 山矾花
山矾花

《中药大辞典》:山矾花

拼音注音
Shān Fán Huā
出处

《江西草药》

来源

山矾科植物山矾

性味

性平,味苦辛。

功能主治

理气化痰。

复方

治咳嗽、胸闷:山矾花三钱,陈皮二钱,菊花一钱。水煎当茶饮。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山矾花

拼音注音
Shān Fán Huā
出处

出自《江西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山矾科植物山矾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mplocos sumuntia Buch.-Ham·ex D·Don[S.Caudata Wall.]

采收和储藏:2~3月采花,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500m的山谷、溪边灌丛中或山坡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原形态

乔木。嫩枝褐色。叶互生;叶柄长0.5-1cm;叶片薄革质,卵形、狭倒卵形、倒披针状椭圆形,长3.5-8cm,宽1.5-3cm,先端常呈尾状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线具浅锯齿或波状齿,有的近全缘;中脉在叶面凹下,侧脉和网脉在两面均凸起,侧脉每边4-6条。总状花序长2.5-4cm,被展开的柔毛;苞片早落,阔卵形至倒卵形,长约1mm,密被柔毛;小苞片与苞片同形;花萼长2-2.5mm,萼筒倒圆锥形,无毛,裂片三角状卵形,与萼筒等长或稍短于萼筒,背面有微柔毛;花冠白色,5深裂几达基部,长4-4.5mm,裂片背面有微柔毛;雄蕊25-35,花丝基部稍合生;花盘环状,无毛;子房3室。核果卵状坛形,黄绿色,长7-10mm,外果皮薄而脆,朱端宿萼裂片直立,有时脱落。花期2-3月,果期6-7月。

性状

性状鉴别 总状花序长2-4cm,被展开的柔毛;苞片阔卵形至倒卵形,密被柔毛,小苞片和苍片圆形;花萼筒倒圆锥形,无毛,裂片三角状卵形,背面有微柔毛;花冠黄褐色,5深裂几达基部,长4-6mm,裂片背面有微柔毛。气微,味淡。

归经

肺经

性味

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

化痰解郁;生津止渴。主咳嗽胸闷;小儿消渴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山矾花

功效作用

功能

化痰解郁,生津止渴。

主治

咳嗽胸闷,小儿消渴。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

注意事项

脾胃虚弱、气虚阴亏者慎用。

相关论述

1、《江西草药》:“理气化痰。治咳嗽胸闷。”2、《湖南药物志》:“止渴。”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咳嗽胸闷,山矾花9g,陈皮6g,菊花3g。水煎当茶饮。(《江西草药》)2、治小儿消渴症,(山矾)带花枝梢30g,甘蔗(茎梢)15g。水煎作茶饮。(《湖南药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2-3月采花,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总状花序长2-4cm,被展开的柔毛;苞片阔卵形至倒卵形,密被柔毛,小苞片和苞片圆形;花萼筒倒圆锥形,无毛,裂片三角状卵形,背面有微柔毛;花冠黄褐色,5深裂几达基部,长4-6mm,裂片背面有微柔毛。气微,味淡。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山矾科山矾属植物山矾。

形态特征

植物山矾,别名郑花《山谷内集》,芸香、椗花、柘花、瑒花、春桂、七里香《纲目》,㮳花《植物名实图考》,山桂花《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乔木,嫩枝褐色。叶薄革质,卵形、狭倒卵形、倒披针状椭圆形,长3.5-8厘米,宽1.5-3厘米,先端常呈尾状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具浅锯齿或波状齿,有时近全缘;中脉在叶面凹下,侧脉和网脉在两面均凸起,侧脉每边4-6条;叶柄长0.5-1厘米。总状花序长2.5-4厘米,被展开的柔毛;苞片早落,阔卵形至倒卵形,长约1毫米,密被柔毛,小苞片与苞片同形;花萼长2-2.5毫米,萼筒倒圆锥形,无毛,裂片三角状卵形,与萼筒等长或稍短于萼筒,背面有微柔毛;花冠白色,5深裂几达基部,长4-4.5毫米,裂片背面有微柔毛;雄蕊25-35枚,花丝基部稍合生;花盘环状,无毛;子房3室。核果卵状坛形,长7-10毫米,外果皮薄而脆,顶端宿萼裂片直立,有时脱落。花期2-3月,果期6-7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我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00-1500米的山林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