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管花

弯管花,中药名。为茜草科弯管花属植物弯管花ChassaliacurvifloraThwaites的根或全株。植物弯管花,分布于我国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西藏(墨脱、察隅、芒康),中南半岛和印度东北部和安达曼、锡金、不丹、斯里兰卡、孟加拉国、马来西亚、加里曼丹等地也有分布。具有祛风湿,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痛,筋骨、关节疼痛,咳嗽,咳痰黄,发热,咽喉肿痛。

别名 柴桫树、水松罗、银锦、假蓝枕《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药味 味辛、苦
药性
归经 味辛、苦,性寒。入肝、肺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祛风湿,清热解毒。
主治

风湿痹痛,筋骨、关节疼痛,咳嗽,咳痰黄,发热,咽喉肿痛。

弯管花
  • 弯管花
  • 弯管花
弯管花
拼音注音
Wān Guǎn Huā
别名

柴桫树、水松罗、银锦、假蓝枕

英文名
root of Curvedflower Chasalis
出处

始载于《海南植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弯管花的根或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assalia curviflora Thw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2500m的山坡阔叶林中湿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地。

原形态

直立小灌木,高1-2m。无毛。叶对生;叶柄柔弱,长1-4cm;托叶宽卵形或三角形,长约4mm,全缘或2浅裂;叶片长圆状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10-20cm,宽2.5-7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楔形,全缘,干时黄绿色,侧脉8-10对,在背面突起;膜质。花序顶生,长3-7cm,总轴和对生的分枝稍呈扁状,紫红色;苞片小,披针形;弯简倒卵形,长1-1.5mm,顶部5浅裂;花冠管弯曲,长10-15mm,先端4-5裂,裂片卵状三角形,长约2mm,肿胀,具浅槽,向内弯;雄蕊5,花丝长2-5mm,花药长约2.5mm;子房下位于,花柱无毛。核果稍肉质,扁球形,直径3-7mm,平滑或具浅槽,紫黑色;小核脆壳质,有种子1颗。花期6-7月,果期8-9月。

归经

肝;肺经

性味

味苦;辛;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胜湿。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风湿关节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根:用于风湿、肺炎、喉痛。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弯管花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湿,清热解毒。

主治

风湿痹痛,筋骨、关节疼痛,咳嗽,咳痰黄,发热,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根:用于风湿、肺炎、喉痛。”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产后诸疾,弯管花根10g,扇叶铁线蕨10g,煎服。(勐海县傣医岩吨囡验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挖取根,洗净晒干备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茜草科弯管花属植物弯管花。

形态特征

弯管花,又名柴桫梸。直立小灌木,高1~2m,通常全株被毛。叶膜质,长圆状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10~20cm,宽2.5~7cm,顶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楔形,边全缘,干时黄绿色;侧脉每边8~10条,纤细,上面清楚可见;叶柄长1~4cm,无毛;托叶宿存,阔卵形或三角形,长4~4.5mm,短尖或钝,全缘或浅2裂,基部短合生。聚伞花序多花,顶生,长3~7cm,总轴和分枝稍压扁,带紫红色;苞片小,披针形;花近无梗,3型:花药伸出而柱头内藏,柱头伸出而花药内藏,或柱头和花药均伸出;萼倒卵形,长1~1.5mm,檐部5浅裂,裂片长不及0.5mm,短尖;花冠管弯曲,长10~15mm,内外均有毛,裂片4~5,卵状三角形,长约2mm,顶部肿胀,具浅沟。核果扁球形,长6~7mm,平滑或分核间有浅槽。花期春夏间。

分布区域

我国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西藏(墨脱、察隅、芒康),中南半岛和印度东北部和安达曼、锡金、不丹、斯里兰卡、孟加拉国、马来西亚、加里曼丹等地也有分布。

道地产区

我国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西藏(墨脱、察隅、芒康),中南半岛和印度东北部和安达曼、锡金、不丹、斯里兰卡、孟加拉国、马来西亚、加里曼丹等地也有分布。

生长环境

生于低海拔林中湿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