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复花根

旋复花根,中药名。为菊科植物旋复花InulabritannicaL.var.chinensis(Rupr.)Reg.、线叶旋复花I.linariaefoliaTurcz.或大花旋复花I.britannicaL.的根。旋复花分布于我国北部、东北部、中部、东部各省,四川、贵州、福建、广东;线叶旋复花分布于我国东北部、北部、中部、东部各省;大花旋复花分布于新疆北部至南部、黑龙江(黑河、克山等)、内蒙古东部和南部、河北北部、华北、东北等地。具有平喘镇咳,祛风胜湿之功效。常用于面寒疼,筋伤,刀伤,咳喘。
别名 -
药味 味微苦、咸
药性
归经 味微苦、咸,性温。归肺、肝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平喘镇咳,祛风胜湿。
主治 用于面寒疼,筋伤,刀伤,咳喘。
旋复花根
  • 旋复花根
  • 旋复花根
旋复花根
拼音注音
Xuán Fù Huā Gēn
出处

《别录》

来源

为菊科植物旋复花、线叶旋复花大花旋复花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旋复花"条。

功能主治

①《别录》:"主风湿。"

②《江苏植药志》:"治刀伤,疔疮;煎服平喘镇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

复方

①续断筋:旋复花根洗净,捣,量疮大小,取多少敷之,日一易之,以瘥为度。(《救急方》)

②治面寒疼:旋复根、水牛肉。煎服。(《滇南本草》)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旋复花根

功效作用

功能
平喘镇咳,祛风胜湿。
主治
用于面寒疼,筋伤,刀伤,咳喘。
用法用量
内服:9-15克,水煎服。外用:捣敷。
相关论述

1、《名医别录》:“主风湿。”

2、《救急方》:“续断筋;旋复花根洗净,捣、量疮大小,取多少敷之。日一易之,以瘥为度。”

3、《滇南本草》:“治面寒痛;旋复根,水牛肉。煎服。”

4、《江苏植药志》:“治刀伤,疔疮;煎服平喘镇咳。”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苏仲景家獠奴治破筋断者:用旋复花根捣汁沥疮中,仍用滓封疮上。十日五易,断筋便续。(历代无名医家验案:238.)

2、旋复花细末5/6钱,加白蔗糖两许,和水半茶杯同熬成膏。候冷加麝香少许(无亦可),摊布上,缠伤处。至旬日,将药揭下,筋之两端皆长一小疙瘩。再换药1贴,其两小疙瘩即连为一,而断者续矣。其筋断在关节之处,又必须设法闭住,勿令其关节伸屈,筋方能续。(《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册)》:346.)

附注
据原文按,《外台》中亦有急续断筋方,是取旋复花根洗净捣敷创上,日一二易,瘥止,是取其鲜根捣烂用之。因药房无旋复花根,故后世多用其花,亦能奏效。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采挖,除去杂质,洗净,晒干,切段,备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菊科植物旋复花、线叶旋复花或大花旋复花。
形态特征
旋复花: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横走或斜升,有多少粗壮的须根。茎单生,有时2-3个簇生,直立,高30-70厘米,有时基部具不定根,基部径3-10毫米,有细沟,被长伏毛,或下部有时脱毛,上部有上升或开展的分枝,全部有叶;节间长2-4厘米。基部叶常较小,在花期枯萎;中部叶长圆形,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4-13厘米,宽1.5-3.5稀4厘米,基部多少狭窄,常有圆形半抱茎的小耳,无柄,顶端稍尖或渐尖,边缘有小尖头状疏齿或全缘,上面有疏毛或近无毛,下面有疏伏毛和腺点;中脉和侧脉有较密的长毛;上部叶渐狭小,线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径3-4厘米,多数或少数排列成疏散的伞房花序;花序梗细长。总苞半球形,径13-17毫米,长7-8毫米;总苞片约6层,线状披针形,近等长,但最外层常叶质而较长;外层基部革质,上部叶质,背面有伏毛或近无毛,有缘毛;内层除绿色中脉外干膜质,渐尖,有腺点和缘毛。舌状花黄色,较总苞长2-2.5倍;舌片线形,长10-13毫米;管状花花冠长约5毫米,有三角披针形裂片;冠毛1层,白色有20余个微糙毛,与管状花近等长。瘦果长1-1.2毫米,圆柱形,有10条沟,顶端截形,被疏短毛。花期6-10月,果期9-11月。线叶旋复花:多年生草本,基部常有不定根。茎直立,单生或2-3个簇生,高30-80厘米,多少粗壮,有细沟,被短柔毛,上部常被长毛,杂有腺体,中部以上或上部有多数细长常稍直立的分枝,全部有稍密的叶,节间长1-4厘米。基部叶和下部叶在花期常生存,线状披针形,有时椭圆状披针形,长5-15厘米,宽0.7-1.5厘米,下部渐狭成长柄,边缘常反卷,有不明显的小锯齿,顶端渐尖,质较厚,上面无毛,下面有腺点,被蛛丝状短柔毛或长伏毛;中脉在上面稍下陷,网脉有时明显;中部叶渐无柄,上部叶渐狭小,线状披针形至线形。头状花序径1.5-2.5厘米,在枝端单生或3-5个排列成伞房状;花序梗短或细长。总苞半球形,长5-6毫米;总苞片约4层,多少等长或外层较短,线状披针形,上部叶质,被腺和短柔毛,下部革质,但有时最外层叶状,较总苞稍长;内层较狭,顶端尖,除中脉外干膜质,有缘毛。舌状花较总苞长2倍;舌片黄色,长圆状线形,长达10毫米。管状花长3.5-4毫米,有尖三角形裂片。冠毛1层,白色,与管状花花冠等长,有多数微糙毛。子房和瘦果圆柱形,有细沟,被短粗毛。花期7-9月,果期8-10月。大花旋复花: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横走或斜升。茎直立,单生或2-3个簇生,高20-70厘米,径2-4稀6毫米,基部常有不定根,上部有伞房状分枝,稀不分枝,被长柔毛,全部有叶;节间长1.5-5厘米。基部叶在花期常枯萎,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3-12厘米,宽1-2.5厘米,下部渐狭成长柄;中部叶长椭圆形,长5-13厘米,宽0.6-2.5厘米,基部宽大,无柄,心形或有耳,半抱茎,顶端尖或稍尖,有浅或疏齿,稀近全缘,上面无毛或被疏伏毛,下面被密伏柔毛,有腺点;中脉和侧脉被较密的长柔毛;上部叶渐小。头状花序1-5个,生于茎端或枝端,径2.5-5厘米;花序梗长1-4厘米。总苞半球形,径1.5-2.2厘米,长达1厘米;总苞片4-5层,外层线状披针形,基部稍宽,上部草质,被长柔毛,有腺点和缘毛,但最外层全部草质,且常较长,常反折;内层披针状线形,除中脉外干膜质。舌状花舌片线形,黄色,长10-20毫米。管状花花冠上部稍宽大,有三角披针形裂片;冠毛1层,白色,与管状花花冠约等长,有20-25个微糙毛。瘦果圆柱形,长1-1.2毫米,有浅沟,被短毛。花期7-9月,果期8-10月。
分布区域
旋复花:广产于我国北部、东北部、中部、东部各省,极常见,在四川、贵州、福建、广东也可见到。在蒙古、朝鲜、苏联西伯利亚、日本都有分布。线叶旋复花:广产我国东北部、北部、中部和东部各省。也分布于蒙古、朝鲜、苏联远东地区和日本。大花旋复花:产新疆北部至南部、黑龙江(黑河、克山等)、内蒙古东部和南部;在河北北部、华北、东北的一些地区也可见到。
生长环境
旋复花:生于山坡路旁、湿润草地、河岸和田埂上,海拔150-2400米。线叶旋复花:生于山坡、荒地、路旁、河岸,极常见,海拔150-500米。大花旋复花:生于河流沿岸、湿润坡地、田埂和路旁。欧洲、苏联、朝鲜、日本等地都有广泛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