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兵豆,中药名。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小果叶下珠PhyllanthusreticulatusPoir.的根及茎、叶。植物小果叶下珠,分布于我国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祛风,利湿,活血之功效。主治风湿关节痛,肝炎,肾炎,肠炎,痢疾,跌打损伤。
风湿关节痛,肝炎,肾炎,肠炎,痢疾,跌打损伤。
大戟科山兵豆Phyllanthusreticulatus Poir.,以根入药。
云南。
涩,平。
消炎,收敛,止泻。主治痢疾,肠炎,肠结核,肝炎,肾炎,小儿疳积。
2~5钱。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山兵豆
祛风,利湿,活血。
风湿关节痛,肝炎,肾炎,肠炎,痢疾,跌打损伤。
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尚不明确。
1、《广西本草选编》:“祛风活血,散瘀消肿。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
2、《全国中草药汇编》:“消炎,收敛,止泻。主治痢疾,肠炎,肠结核,肝炎,肾炎,小儿疳积。”
1、治风湿关节痛,(山兵豆)全株9-15g。浸酒服。(《广西本草选编》)
2、治跌打损伤,(山兵豆)茎、叶捣烂外敷。(《广西本草选编》)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小果叶下珠。
直立或稍攀援状灌木,高1.5-5米。枝柔弱,秃净或稍被毛。叶互生;叶柄长2-5米;托叶褐红色,长约l.7毫米,后期变厚,略呈刺状;叶片纸质,形状和大小变异很大,通常卵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1.5-5厘米,宽0.7-3厘米,先端钝或短尖。基部钝、浑圆或心脏形,全缘,背面粉绿。花单性同株,单生或数朵雄花和1朵雌花同生于每一叶腋内。具纤柄,长2-3毫米,绿而染紫;雄花萼片5-6枚,雄蕊5,其中3枚较长,花丝合生,花盘腺体5,鳞片状;雌花萼片同雄花,花盘腺体5-6,子房4-12室,花柱与之同数。果扁球形,肉质,平滑,直径5-7毫米,红色;有宿存萼;种子8-16颗。花期3-6月,果期6-10月。
分布于我国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我国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生于海拔200-400米的山谷、路旁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