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树果

桉树果,中药名。为桃金娘科植物蓝桉EucalyptusglobulesLabill.的果实。分布于广西、云南、四川等地。果实入药,具有消炎杀虫,发表祛风之功效。常用于预防疟疾,流感,消化不良。

别名 洋草果,楠桉果,桉树果,桉果
药味 苦,辛
药性 有小毒,温
归经  
分类 理气药
产地 -
功能 消炎杀虫,发表祛风。
主治

预防疟疾,流感,消化不良。

桉树果
  • 桉树果
  • 桉树果
桉树果
拼音注音
ān Shù Guǒ
别名

洋草果、楠桉果、桉果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蓝桉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calyptus globulus Labill.

采收和储藏:夏季或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

常绿大乔木。树皮灰蓝色,往状剥落;嫩枝略有棱。幼嫩叶对生;叶片卵形,基部心形,无柄,有白粉;成长叶片革质,披针形,镰状,长15-30cm,宽1-2cm,两面有腺点,叶柄长1.5-3cm,稍扁平。花大,白色,径约4cm,单生或2-3朵聚生于叶腋内;无花梗或极短;萼管倒圆锥形,长1cm,宽1.3cm,表面有4条突起棱角和小瘤关突起,被白粉;帽状体稍扁平,中部为圆锥状突起,比萼管短,2层,外层平滑,早落;雄蕊多数,长8-13mm,多列,花丝纤细,着生于花药中部,花药椭圆形,阔耳状纵裂;子房与萼管合生,花柱长7-8mm,粗大。蒴果半球形,有4棱,宽2-2.5cm,果缘平而宽,果瓣不突出。果期夏季及冬季。

性味

味辛;苦;性微温;小毒

注意

内服不宜过量。

功能主治

理气;健胃;栽疟;止痒。主食积;腹胀;疟疾;皮炎;癣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研末。外用:适量,泡酒外涂。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桉树果

功效作用

功能

消炎杀虫,发表祛风。

主治

预防疟疾,流感,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研末。外用:适量,泡酒外涂。

禁忌

内服不宜过量。

注意事项

孕妇忌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或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桃金娘科植物蓝桉。

形态特征

常绿大乔木;高达10余米。树皮常片状剥落而呈淡蓝灰色,枝略四棱形,有腺点,棱上有窄翼。叶二型:老树着生正常叶,叶柄长约2cm,叶片镰状披针形,较厚,长12-30cm,先端长,渐尖,有时稍成尾状,基部宽契形且略偏斜;幼株及新枝着生异常叶,单叶对生,叶片椭圆状卵形,无柄抱茎,长约10cm,先端短尖,基部潜心形;两种叶下面均密生白粉而呈绿灰色,两面有明显腺点。春季开花,通常单生于叶腋或2-3朵聚生,无柄或有极短而扁平的梗;花瓣与萼片和生成一冒状体,淡黄白色,直径3cm;雄蕊多数,数列分离。蒴果杯状,有四棱及不明显瘤体,直径约2cm,果缘厚,果瓣4。种子多数,细小,棕色。

分布区域

广西、云南、四川等地栽培,最北可到成都和汉中。原产地在澳大利亚东南角的塔斯马尼亚岛,从海岸至海拔300米的温暖地区,已不是很热,也不是很冷,年雨量为600-135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