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种半边莲

大种半边莲,中药名。为桔梗科植物江南山梗菜LobeliadavidiiFranch.的根或全草。分布于西南及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具有宣肺化痰,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之功效。常用于咳嗽痰多,水肿,痈肿疮毒,下肢溃烂,蛇虫咬伤。

别名 大半边莲、野靛、穿耳草、偏杆草、江南大将军、白苋菜
药味 味辛、甘
药性
归经 味辛、甘,性平,归肺、肾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宣肺化痰,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主治

用于咳嗽痰多,水肿,痈肿疮毒,下肢溃烂,蛇虫咬伤。

大种半边莲
  • 大种半边莲
  • 大种半边莲
大种半边莲
拼音注音
Dà Zhǒnɡ Bàn Biān Lián
别名

大半边莲、野靛、穿耳草、偏杆草、江南大将军、白苋菜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桔梗科植物江南山梗菜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obelia dauidii Franch.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300m以下的山地林边沟边较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广东、广西等地。

原形态

江南山梗菜 多年生草,高可达180cm。茎直立,无毛或具极短的倒生糙。毛叶互生;叶柄长达4cm,两边有翅;叶片螺旋状排列,下部的早落;卵状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可达17cm,宽达7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成柄,边缘具不规则的重锯齿或波状而具细齿。总状花序顶生,长20-50cm,花序轴无毛或具极短的柔毛;苞片卵状披针形,裂片条状披针形,长8-12mm,边缘有小齿;花冠紫红色或红紫色,长1.8-2.5(-2.8)cm,近二唇形,上唇裂片条形,下唇裂片长椭圆形或披针形状椭圆形,中肋明显,无毛或生微毛,喉部以下生柔毛;雄蕊在基部以上连合成筒。蒴果球状,直径6-10mm,底部常背向花序轴,无毛或有微毛。种子黄褐色,稍压扁。花、果期8-10月。

化学成分

江南山梗菜全草含生物碱去甲基半边莲碱(norlelobanidine),去甲基山梗菜酮碱(norlobelanine),山梗菜醇碱(lobelanidine),去甲基山梗菜醇碱(norlobelanidine)和半边莲酮碱(lelobanonoline);还含三萜化合物:β-香树脂醇棕榈酸酯(β-amyrin palmitate)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

归经

归肺;肾经

性味

味辛;甘;性平;小毒

功能主治

宣肺化痰;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主咳嗽痰多;水肿;痈肿疮毒;下肢溃烂;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大种半边莲

功效作用

功能

宣肺化痰,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主治

用于咳嗽痰多,水肿,痈肿疮毒,下肢溃烂,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1、《江西草药》:“解毒,止痛。”

2、《湖南药物志》:“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治疗肝硬化腹水,水肿,疮疖肿毒,毒蛇咬伤。”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痈肿疔毒:山梗菜根(鲜)适量,白糖、熟盐少许。捣烂外敷。(《江西草药》)

2、治下肢溃烂:山梗菜500-1000g。煎水,外洗患处。(《湖北中草药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桔梗科植物江南山梗菜。

形态特征

江南山梗菜:又名山梗草。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80cm。茎直立,无毛或具极短的倒生糙毛。叶互生;叶柄长达4cm,两边有翅;叶片螺旋状排列,下部的早落;卵状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可达17cm,宽达7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成柄,边缘具不规则的重锯齿或波状而具细齿。总状花序顶生,长20-50cm,花序轴无毛或具极短的柔毛;苞片卵状披针形,比花长;花萼筒倒卵状,长约4mm,基部浑圆,被极短的柔毛,裂片条状披针形,长8-12mm,边缘有小齿;花冠紫红色或红紫色,长1.8-2.5(-2.8)cm,近二唇形,上唇裂片条形,下唇裂片长椭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中肋明显,无毛或生微毛,喉部以下生柔毛;雄蕊在基部以上连合成筒。蒴果球状,直径6-10mm,底部常背向花序轴,无毛或有微毛。种子黄褐色,稍压扁,椭圆状。花、果期8-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西南及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道地产区

西南及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300m以下的山地林边或沟边较阴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