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氏蒿

阿氏蒿,中药名。为菊科蒿属植物阿氏蒿ArtemisiaadamsiiBess.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健胃之功效。主治肺炎,胃炎,喉炎,扁桃体炎,结膜炎。
别名 丝叶蒿、雅夫冈一沙里尔日、堪巴色保
药味
药性
归经 苦,寒;归肺、胃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清热解毒,健胃。
主治 肺炎,胃炎,喉炎,扁桃体炎,结膜炎。
阿氏蒿
  • 阿氏蒿
  • 阿氏蒿
  • 阿氏蒿
阿氏蒿

《全国中草药汇编》:阿氏蒿

拼音注音
ā Shì Hāo
来源

菊科阿氏蒿Artemisia adamsii Bess.,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东北、内蒙古。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健胃。主治肺炎,胃炎,喉炎,扁桃体炎,结膜炎。

用法用量

配方用,1~3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标准藏药》:阿氏蒿

拼音注音
ā Shì Hāo
别名

藏药名:堪巴色保

英文名
HERBA ARTEMISIAE ADAMSII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阿氏蒿Artemisia adamsii Besser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花期采收,除去杂质,洗净,晾干水气,切段,揉搓出香气,阴干,干燥。

性状

本品长短不等。茎圆柱形,长2~10cm,直径1~3mm,红棕色,中空,具纵棱,有稀疏白色柔毛。叶片皱缩,浅绿灰色,叶背灰白色,完整叶羽状深裂,两面具白色绒毛,叶柄长0.5~1.0cm。头状花序球形,直径约3mm,黄色,排列成伞房状,花管状,总苞膜质,2列,绿色。质脆,易折断。气微香,味苦。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炮制

除去杂质。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用于肺炎,胃炎,喉炎,扁桃体炎,结膜炎等。

用法用量

3~9g。

摘录
《标准藏药》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阿氏蒿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健胃。
主治
肺炎,胃炎,喉炎,扁桃体炎,结膜炎。
用法用量
3-9g。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花期采收,除去杂质,洗净,晾干,切段,揉搓出香气,阴干,干燥。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菊科蒿属阿氏蒿。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或为半灌木状。主根细长或稍粗,植株有浓烈的香气;根状茎稍粗短,有少数营养枝。茎少数或单一,高15-40cm,暗褐色,基部稍木质,茎上部分枝,枝短;茎、枝幼时微被苍白色蛛丝状柔毛,后渐脱落,绿色。叶暗绿色,常被腺点及蛛丝状柔毛;茎下部叶与营养枝叶椭圆形或近圆形,(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每侧有裂片3-4枚,小裂片狭线形,长2-4mm,宽0.5mm,先端尖或钝尖,叶柄长0.5-1cm;茎中部叶卵圆形,长、宽1.5-2.5(-3)cm,一至二回羽状全裂,每侧裂片3-4枚,小裂片狭线形,长2-3mm,宽0.5-1mm,叶柄短或近无柄;上部叶羽状全裂,无叶柄;苞片叶近掌状全裂,裂片狭线形。头状花序近球形,直径2-3mm,具短梗,下垂,在分枝上排成短总状花序,并在茎的中上部排成狭窄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外层总苞片长椭圆形至长卵形,背面微被短柔毛,边缘膜质,中层、内层略长,卵圆形或宽卵形,近无毛;花序托凸起,半球形;雌花9-12朵,花冠狭圆锥状,背面有腺点,花柱线形,伸出花冠外,先端2又,叉端钝尖;两性花35-45朵,结实或中央数朵不结实,花冠管状,外面稍有腺点或无腺点,花药线形或披针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具小尖头,花柱线形,与花冠近等长,先端2叉,叉端截形,有睫毛。瘦果长椭圆状倒卵形,稍扁,上端略平。花果期7-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黑龙江(西部)及内蒙古(东部);蒙古东部及苏联(西伯利亚东部)也有。
生长环境
生于低海拔地区的河湖岸边的盐渍化草原或草甸地区,也生长在石质草原地区或小山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