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姜三七

滇姜三七,中药名。为姜科植物曲蕊姜Caulokaempferiayunnanensis(Gagnep.)R.M.Smithp的球茎。分布于四川和云南等省。具有散瘀消肿,止痛,止血之功效。常用于跌打损伤,骨折,吐血,衄血,功效性子宫出血,外伤出血。
别名 姜三七、石竹花、岩白姜、土山柰、水马鞭
药味 味辛
药性
归经 味辛,性温。归心、肺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散瘀消肿,止痛,止血。
主治 跌打损伤,骨折,吐血,衄血,功效性子宫出血,外伤出血。
滇姜三七
  • 滇姜三七
  • 滇姜三七
滇姜三七
别名

姜三七[云南]

来源

姜科曲蕊姜属植物曲蕊姜Camptandra yunnanensis (Gagnep.) K. Schum.,以球茎入药。秋季采挖,洗净去皮和毛,切片晒干研末。

性味

辛,温。

功能主治

止血消肿。用于跌打损伤,骨折,吐血,衄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外用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1钱;外用适量,研末撒布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滇姜三七

功效作用

功能
散瘀消肿,止痛,止血。
主治
跌打损伤,骨折,吐血,衄血,功效性子宫出血,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3g。外用:适量,研末撒患处。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集,洗净去皮,切片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本品近球形,直径1.5-2cm,表皮黄色。顶端具茎残基或茎痕,球体具纵的皱纹及微洼点,具环状纹及鳞片。底部具粗根或圆形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粉质,白色。气微,味微辛。以大小均匀,质坚实,粉质,色黄褐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