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头苋

凹头苋,中药名。为苋科苋属植物凹头苋AmaranthuslividusL.的全草和种子。具有清热利湿之功效。主治肠炎,痢疾,咽炎,乳腺炎,痔疮肿痛出血,毒蛇咬伤。
别名 野苋菜、光苋菜
药味 味甘、淡
药性
归经 味甘、淡,性凉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清热利湿。
主治 肠炎,痢疾,咽炎,乳腺炎,痔疮肿痛出血,毒蛇咬伤。
凹头苋
  • 凹头苋
  • 凹头苋
  • 凹头苋
  • 凹头苋
  • 凹头苋
  • 凹头苋
凹头苋
拼音注音
āo Tóu Xiàn
别名

野苋菜、光苋菜

来源

苋科苋属植物凹头苋Amaranthus ascendens Loisel.,以全草种子入药。

性味

甘、淡,凉。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用于肠炎,痢疾,咽炎,乳腺炎,痔疮肿痛出血,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4~6钱。外用鲜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凹头苋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利湿。
主治
肠炎,痢疾,咽炎,乳腺炎,痔疮肿痛出血,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18g。外用:鲜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苋科苋属凹头苋。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10-30cm,全体无毛;茎伏卧而上升,从基部分枝,淡绿色或紫红色。叶片卵形或菱状卵形,长1.5-4.5cm,宽1-3cm,顶端凹缺,有1芒尖,或微小不显,基部宽楔形,全缘或稍呈波状;叶柄长1-3.5cm。花成腋生花簇,直至下部叶的腋部,生在茎端和枝端者成直立穗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苞片及小苞片矩圆形,长不及1mm;花被片矩圆形或披针形,长1.2-1.5mm,淡绿色,顶端急尖,边缘内曲,背部有1隆起中脉;雄蕊比花被片稍短;柱头3或2,果熟时脱落。胞果扁卵形,长3mm,不裂,微皱缩而近平滑,超出宿存花被片。种子环形,直径约12mm,黑色至黑褐色,边缘具环状边。花期7-8月,果期8-9月。
分布区域
除内蒙古、宁夏、青海、西藏外,全国广泛分布。还分布于日本、欧洲、非洲北部及南美。
生长环境
生于田野、人家附近的杂草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