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绵绵

地绵绵,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小野芝麻Galeobdolonchinense(Benth.)C.Y.Wu的块根。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北部及广西东北部。具有止血之功效。常用于外伤出血。

别名 小野芝麻、蜘蛛草
药味 味苦
药性
归经 味苦,性寒,归肝、脾、肺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止血。
主治

外伤出血。

地绵绵
  • 地绵绵
  • 地绵绵
地绵绵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绵绵

别名

小野芝麻、蜘蛛草

来源

唇形科地绵绵Galeobdolon chinense (Benth.) C. Y. Wu,以块根入药。

生境分布

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

功能主治

外伤止血。

用法用量

外用捣烂敷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地绵绵

拼音注音
Dì Mián Mián
别名

蜘蛛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小野芝麻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leobdolon chinense(Benth.)C.Y.Wu[Lamium chinense Benth.]

生境分布

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北部及广西东北部。

原形态

小野芝麻,草本植物,高10-60cm。有时具块根。茎直立,四棱形,密被污黄色绒毛。叶对生;叶柄长5-15mm;叶片卵形、卵状长圆形或宽披针形,长1.5-4cm,宽1.1-2.2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阔楔形,边缘具圆具状锯齿,上面密被贴生的纤毛,下面被污黄色绒毛。轮伞花序2-4花,腋生于上总工戏叶内;苞内线形,长约6mm,早落;花萼管关钟形,长约1.5cm,外面被密绒毛,萼齿5,等在,披针形,长4-6mm,先端呈芒状;花冠粉红色,长约2.1cm,外面被白色长 柔行,内面下部有毛环,上唇倒卵圆形,长1.1cm,基部渐狭,下唇较短,3裂,中裂片较大;雄蕊4,前对较长,花丝扁平,无毛。,花药紫色,卵圆形,2室,叉开;子房4裂,无毛,柱头2浅裂;花盘杯状。小坚查倒卵圆状三棱形,长约2.1mm,顶端截形。花期3-5月,果期4-6月。

功能主治

止血。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外用:适怛,鲜品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地绵绵

功效作用

功能

止血。

主治

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湖南药物志》:“化瘀止血。主治创伤出血。”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挖。洗净鲜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唇形科植物小野芝麻。

形态特征

草本植物,高10-60cm。有时具块根。茎直立,四棱形,密被污黄色绒毛。叶对生;叶柄长5-15mm;叶片卵形、卵状长圆形至宽披针形,长1.5-4cm,宽1.1-2.2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阔楔形,边缘具圆齿状锯齿,上面密被贴生的纤毛,下面被污黄色绒毛。轮伞花序2-4花,腋生于上部茎叶内;苞内线形,长约6mm,早落;花萼管状钟形,长约1.5cm,外面被密绒毛,萼齿5,等大,披针形,长4-6mm,顶端呈芒状;花冠粉红色,长约2.1cm,外面被白色长柔毛,内面下部有毛环,上唇倒卵圆形,长1.1cm,基部渐狭,下唇较短,3裂,中裂片较大;雄蕊4,前对较长,花丝扁平,无毛,花药紫色,卵圆形,2室,叉开;子房4裂,无毛,柱头2浅裂;花盘杯状。小坚果倒卵状三棱形,长约2.1mm,顶端截形。花期3-5月,果期4-6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北部及广西东北部。

道地产区

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0-300m低海拔山区、丘陵地区的路旁及疏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