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马钱

滇南马钱,中药名。为马钱科植物毛柱马钱StrychnosnitidaG.Don的果实、种子。分布于广西、云南南部。具有祛风活络,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中风,四肢麻木、拘挛、瘫痪,痈肿疮毒,咽喉肿痛。
别名 马钱子、番木鳖、车里马钱子、云南马钱
药味 味苦
药性
归经 味苦,性寒
分类 -
产地 -
功能 祛风活络,解毒消肿。
主治 中风,四肢麻木、拘挛、瘫痪,痈肿疮毒,咽喉肿痛。
滇南马钱
  • 滇南马钱
  • 滇南马钱
滇南马钱
别名

车里马钱、云南马钱、马钱子

来源

马钱科滇南马钱Strychnos cheliensis Hu,以种子入药。

生境分布

云南。

化学成分

种子含番木鳖碱。

性味

苦,含。剧毒。

功能主治

兴奋健胃,消肿毒,凉血。主治四肢麻木,瘫痪,食欲不振,痞块,痈疮肿毒,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1~3分,配成丸散服用。

备注

本品亦用于农业除害药,可毒杀鼠类、麻雀等。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滇南马钱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活络,解毒消肿。
主治
中风,四肢麻木、拘挛、瘫痪,痈肿疮毒,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炮制后配入丸、散服,0.09-0.15g。
注意事项
不可久服,以防中毒。孕妇禁服。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兴奋健胃,消肿毒,凉血。主治四肢麻木、瘫痪,食欲不振,痞块,痈疮肿毒,咽喉肿痛。”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瘫痪,食欲不振,痈疮肿毒,咽喉肿痛:滇南马钱1.2-3.2g,配成丸散服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果熟时采收,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马钱科植物毛柱马钱。
形态特征
藤状灌木,长达7m。枝圆柱形,无毛,小枝常变态成为双曲沟。叶对生;叶柄有沟,长约7mm,无毛;叶片革质,椭圆形、宽卵形、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7-13cm,宽3.5-6cm,有时中间有成对小叶,长4.5cm,宽2.5cm,先端钝至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边缘稍外卷,上面绿而光亮,背面淡绿色;基出脉3条,稀5出或离基3出。聚伞花序顶生;花萼筒细,长约1cm,裂片5,长1-2mm;雄蕊5,近无柄,着生于花冠筒口部。果球形,绿色,无毛,芳香,直径约5cm,外壳木质,厚约4mm。种子1-2颗,近球形,长2-3cm,宽1.8-2cm,有不争气的棱角,表面被微毛。花期3-7月,果期8-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广西、云南南部。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00-1800m的灌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