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乌

八角乌,中药名。为菊科大吴风草属植物大吴风草Farfugiumjaponicum(L.f.)Kitam.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血,散结消肿之功效。主治痈肿疮毒,感冒咳嗽,咽喉肿痛,便血,尿血,月经不调,瘰疬,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别名 活血莲、金杯盂、独脚莲、铁冬苋、大马蹄、一叶莲
药味 味辛、甘、微苦
药性
归经 味辛、甘、微苦,性凉;归肺、肝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清热解毒,活血止血,散结消肿。
主治 痈肿疮毒,感冒咳嗽,咽喉肿痛,便血,尿血,月经不调,瘰疬,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八角乌
  • 八角乌
  • 八角乌
  • 八角乌
八角乌
拼音注音
Bā Jiǎo Wū
别名

活血莲[湖北、湖南]、金杯盂、独脚莲[福建]、橐吾、铁冬苋、大马蹄、大马蹄香、马蹄当归、一叶莲

来源

为菊科大吴风草属植物大吴风草Farfugium japonicum (L)Kitam.[Liguaria Kaempferi Kino].以全草入药。野生于深山、溪谷、石崖下等处。我国东南部各省有分布。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野生于深山、溪谷、石崖下等处。我国东南部各省有分布,也有栽培。

原形态

常绿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根状茎短细,且生条状枝根。基生叶有长柄,丛生,叶片肾形,长4~15厘米,宽6~30厘米,厚而有光泽,边缘波状,具凸头状细齿。花葶直立,高30~75厘米,幼时具密毛,渐脱落,有疏生苞叶,苞叶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无柄,基部多抱茎。10~12月开花,头状花序成疏生的伞房状,直径4~6厘米,有梗,长1.5~7厘米。总苞筒形,苞片长椭圆形,先端尖锐,稍有细毛;缘花舌状,长3~4厘米,宽5~6毫米,中央花管状,黄色。瘦果圆筒形,长5~6.5毫米,具有纹和短毛,冠毛长8~11毫米,棕褐色。

化学成分

叶含挥发油约1%,油中主成分为己烯醛(β-α-hexenal C5H9CHO)具特有臭气,并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根含千里光酸(senecionic acid,为二甲基丙烯酸dimethyl-acrylic. C5H8O2)。

性味

辛、甘、微苦,凉。

功能主治

活血止血,散结消肿。用于咳嗽咯血,便血,月经不调,跌打损伤,乳腺炎,痈疖肿毒。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复方

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八角乌叶7~8片(鲜干均可),鸡肉或猪瘦肉半斤。放在没煮过盐的瓦罐内,加水煮熟,临睡前半小时吃肉喝汤。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八角乌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活血止血,散结消肿。
主治
痈肿疮毒,感冒咳嗽,咽喉肿痛,便血,尿血,月经不调,瘰疬,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9-3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菊科大吴风草属植物大吴风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葶状草本。根茎粗壮,直径达1.2cm。花葶高达70cm,幼时被密的淡黄色柔毛,后多少脱毛,基部直径5-6mm,被极密的柔毛。叶全部基生,莲座状,有长柄,柄长15-25cm,幼时被与花葶上一样的毛,后多脱毛,基部扩大,呈短鞘,抱茎,鞘内被密毛,叶片肾形,长9-13cm,宽11-22cm,先端圆形,全缘或有小齿至掌状浅裂,基部弯缺宽,长为叶片的1/3,叶质厚,近革质,两面幼时被灰色柔毛,后脱毛,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茎生叶1-3,苞叶状,长圆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2cm。头状花序辐射状,2-7,排列成伞房状花序;花序梗长2-13cm,被毛;总苞钟形或宽陀螺形,长12-15mm,口部宽达15mm,总苞片12-14,2层,长圆形,先端渐尖,背部被毛,内层边缘褐色宽膜质。舌状花8-12,黄色,舌片长圆形或匙状长圆形,长15-22mm,宽3-4mm,先端圆形或急尖,管部长6-9mm;管状花多数,长10-12mm,管部长约6mm,花药基部有尾,冠毛白色与花冠等长。瘦果圆柱形,长达7mm,有纵肋,被成行的短毛。花果期8月至翌年3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也栽培于国内外的一些植物园中和家庭中。在日本常见,野生或栽培。
生长环境
生于低海拔地区的林下,山谷及草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