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白芷果

滇白芷果,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糙叶独活HeracleumscabridumFranch.的果实。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具有祛风燥湿,止痒之功效。常用于风疹,湿疹,阴痒带下。
别名 土蛇床子
药味 味辛、苦
药性
归经 味辛、苦,性温
分类 -
产地 -
功能 祛风燥湿,止痒。
主治 风疹,湿疹,阴痒带下。
滇白芷果
  • 滇白芷果
  • 滇白芷果
滇白芷果
拼音注音
Diān Bái Zhǐ Guǒ
别名

土蛇床子

英文名
Heracleum scabridum Franch.
来源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糙叶独活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racleum scabridumFranch.

采收和储藏:8-9月采收成熟的果实,摘下果序,除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全株被粗糙的细刺毛。根纺锤形,有香气,下部分枝。茎圆柱形,中空,具纵沟纹,被白色刺毛,上部分枝。茎下部叶轮廓卵形至三角形,二回羽状深裂,长5-20cm,宽5-7cm,裂片宽卵形至条椭圆形,长2.5-5cm,宽1.5-2cm,边缘具不等的齿牙,表面绿色,粗糙而细皱背面浅绿色,两面均被刺毛,以背面较多;茎上部叶与茎下部形状相似,基部有阔叶鞘,密被灰白以刺毛。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总伞梗长14-18cm;总苞片缺或1-3,线状披针形,伞辐13-17,有粗毛,小总苞片4-5,线形;小伞形花序有花30余朵;萼齿短,线状三角形;花瓣白色,二型,外转者为辐射瓣;雄蕊5,与花瓣互生,花丝粗而弯曲;花柱基圆锥形,花柱2,较短,叉开。分生果倒卵形或卵形,长7-8mm,宽5-6mm,光滑,每棱槽有油管1,棒形,长度为分生果长度的1/2或超过,合生面有油管2。花期5-6,果期8-9月。

性味

味辛;苦;性温

功能主治

祛风燥湿;止痒。主风疹;湿疹;阴痒带下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撒。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滇白芷果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燥湿,止痒。
主治
风疹,湿疹,阴痒带下。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撒。
相关论述
《滇南本草》:“治妇科阴肿,清除粘性分泌物,阴部瘙痒及皮肤病。”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妇女阴肿瘙痒:土蛇床子适量,煎汤熏洗。(《滇南本草》)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8-9月采收成熟的果实,摘下果序,除去杂质,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伞形科植物糙叶独活。
形态特征
糙叶独活,又名野香芹、马尿芹、猪钱草、白面风、大翻白叶、大马芹。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全株被粗糙的细刺毛。根纺锤形,有香气,下部分枝。茎圆柱形,中空,具纵沟纹,被白色刺毛,上部分枝。茎下部叶轮廓卵形至三角形,二回羽状深裂,长5-20cm,宽5-7cm,裂片宽卵形至长椭圆形,长2.5-5cm,宽1.5-2cm,边缘具不等的齿牙,表面绿色,粗糙而细皱,背面浅绿色,两面均被刺毛,以背面较多;茎上部叶与茎下部形状相似,基部有阔叶鞘,密被灰白色刺毛。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总伞梗长14-18cm;总苞片缺或1-3,线状披针形,伞辐13-17,有粗毛,小总苞片4-5,线形;小伞形花序有花30余朵;萼齿短,线状三角形;花瓣白色,二型,外围者为辐射瓣;雄蕊5,与花瓣互生,花丝粗而弯曲;花柱基圆锥形,花柱2,较短,叉开。分生果倒卵形或卵形,长7-8mm,宽5-6mm,光滑,每棱槽有油管1,棒形,长度为分生果长度的1/2或超过,合生面有油管2。花期5-6,果期8-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000m以上的高山灌林下、草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