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果卫矛

大果卫矛,中药名。为卫矛科植物大果卫矛EuonymusmyrianthusHemsl.的根、茎。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具有益肾壮腰,化瘀,利湿之功效。常用于肾虚腰痛,胎动不安,慢性肾炎,产后恶露不尽,跌打骨折,风湿痹痛,带下。

别名 白鸡槿、青得方
药味 味甘、微苦
药性
归经 味甘、微苦,性平,归肝、脾、肾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益肾壮腰,化瘀,利湿。
主治

用于肾虚腰痛,胎动不安,慢性肾炎,产后恶露不尽,跌打骨折,风湿痹痛,带下。

大果卫矛
  • 大果卫矛
  • 大果卫矛
大果卫矛
拼音注音
Dà Guǒ Wèi Máo
别名

白鸡槿、青得方。

英文名
root of Denseflower Euonymus
出处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

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大果卫矛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onymus myrianthus Hemsl.

采收和储藏:根,秋后采收,洗净,切片,晒干;茎,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溪边沟谷较湿润处和海拔1000m以上山林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原形态

大果矛卫 灌木,高达6m。叶对生;叶柄长5-8mm;革质,倒卵状披针形至长椭圆形,长5-13cm,宽3-4.5cm,先端渐尖,边缘纯圆细锯齿。花序近顶生,多回分枝形多花聚伞圆锥花序;花黄色,直径7-10mm,4数,雄蕊具极短花丝。蒴果金黄色,倒卵形或倒卵状圆锥形,长约1.5cm,直径约1cm。种子有橙黄色假种皮。

归经

肝;脾;肾经

性味

甘;微苦;平

功能主治

益肾壮腰;化瘀利湿。主肾虚腰痛;胎动不安;慢性肾炎;产后恶露不尽;跌打骨折;风湿痹痛;带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60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根:有补肾,活血,健脾,利湿的功能。用于肾炎,肾虚腰痛,产后恶露不净,白带,口干,潮热。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大果卫矛

功效作用

功能

益肾壮腰,化瘀,利湿。

主治

用于肾虚腰痛,胎动不安,慢性肾炎,产后恶露不尽,跌打骨折,风湿痹痛,带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60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广西民族药简编》:“根:治肾炎。”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肾虚腰痛:大果卫矛、鸦椿卫矛、扶芳藤、截叶铁扫帚、石吊兰、葨芝、多花勾儿茶、含羞草叶黄檀(豆科)各12g。煎服。

2、治产后恶露不清,口干潮热腹痛:大果卫矛30g,紫金牛9g,珍珠茶9g,大青根(马鞭草科)12g,鹿含草6g,腹水草4.5g;如食欲不振、乳汁少,加丛毛榕12g。水煎服。

3、治脾胃虚弱,湿浊带下:大果卫矛30g,白鸡冠花15g,白木槿30g,白美丽胡枝子30g,截叶铁扫帚9g,三白草15g。水煎服。

4、治胎动不安:大果卫矛、胡颓子、长叶小檗、紫金牛、鸦椿卫矛各6-12g。煎服。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根,秋后采收,洗净,切片,晒干;茎,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卫矛科植物大果卫矛。

形态特征

大果矛卫:又名黄楮。灌木,高达6m。叶对生;叶柄长5-8mm;革质,倒卵状披针形至长椭圆形,长5-13cm,宽3-4.5cm,先端渐尖,边缘钝圆细锯齿。花序近顶生,多回分枝形多花聚伞圆锥花序;花黄色,直径7-10mm,4数,雄蕊具极短花丝。蒴果金黄色,倒卵形或倒卵状圆锥形,长约1.5cm,直径约1cm。种子有橙黄色假种皮。

分布区域

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道地产区

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溪边沟谷较湿润处和海拔1000m以上山地林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