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合香

苏合香,中药名。为金缕梅科苏合香属植物苏合香树 Liquidambar orientalis Mill.的树干渗出的香树脂。具有开窍醒神,辟秽,止痛的功效。主治寒闭神昏,胸腹冷痛、满闷,冻疮等。

别名 苏和香,帝膏,苏合油,帝油流,苏合香油
药味
药性
归经 脾经,心经
分类 开窍药
产地 进口,我国广西也有产
功能 开窍醒神,辟秽,止痛。
主治

主要用于寒闭神昏,胸腹冷痛、满闷,冻疮等。

苏合香
  • 苏合香
  • 苏合香
  • 苏合香
  • 苏合香
  • 苏合香
  • 苏合香
  • 苏合香
  • 苏合香
苏合香

《中国药典》:苏合香

拼音注音
Sū Hé Xiānɡ
别名

苏合油、流动苏合香

英文名
STYRAX
来源

本品为金缕梅科枫香属植物苏合香树Liquidambar orientalis Mill. 的树干渗出的香树脂,经加工精制而成。

性状

本品为半流动性的浓稠液体。棕黄色或暗棕色,半透明。质黏稠。气芳香。本品在90%乙醇、二硫化碳、氯仿或冰醋酸中溶解,在乙醚中微溶。

贮藏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鉴别

(1)取本品1g与细砂3g混合后,置试管中,加高锰酸钾试液5ml,微热,即产生显着的苯甲醛香气。

(2)取本品1g,加乙醚10ml溶解,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桂皮醛和肉桂酸对照品,分别加乙醚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2μl、对照品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正已烷-甲酸乙酯-甲酸(10:30:15:1)为展开剂,在10~15℃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

取本品约1.25g ,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加新配制的乙醇制氢氧化钾滴定液(0.5mol/L)25ml,加热回流1 小时,于低温迅速蒸去乙醇,残渣加热水50ml使均匀分散,放冷,加水80ml与硫酸镁溶液(1.5→50) 50ml,混匀,静置10分钟,滤过,滤渣用水20ml洗涤,合并洗液与滤液,加盐酸使成酸性后,用乙醚振摇提取4次,每次40ml。合并乙醚液,用碳酸氢钠溶液(1→20) 振摇提取5次(20ml、20ml、10ml、10ml、10ml),每次分出的水液均用同一乙醚20ml洗涤。合并水液,加盐酸使成酸性,再用氯仿振摇提取4次(30ml、20ml、20ml、10ml),每次氯仿提取液均用同一个装有无水硫酸钠的脱脂棉层滤过。合并滤液蒸发至约10ml时,停止蒸发,任其自然挥散除尽溶剂,残渣用中性乙醇(对酚红指示液)10ml温热溶解,放冷,加酚红指示液2~3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每1ml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 相当于14.82mg的肉桂酸(C9H8O2)。

本品含总香脂酸以桂皮酸(C9H8O2)计,不得少于28.5%。

归经

归心、脾经。

性味

辛,温。

功能主治

开窃,辟秽,止痛。用于中风痰厥,猝然昏倒,胸腹冷痛,惊痫。

用法用量

0.3~1g,宜入丸散服。

摘录
《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苏合香

拼音注音
Sū Hé Xiānɡ
别名

帝膏(侯宁极《药谱》),苏合油(《太平寰宇记》),苏合香油(《局方》),帝油流(《现代实用中药》)。

出处

《别录》

来源

为金缕梅科植物苏合香树所分泌的树脂。通常于初夏将树皮击伤或割破,深达木部,使分泌香脂,浸润皮部。至秋季剥下树皮,榨取香脂;残渣加水煮后再榨,除去杂质,即为苏合香的初制品。如再将此种初制品溶解于酒精中,过滤,蒸去酒精,则成精制苏合香。宜装于铁筒中,并灌以清水浸之,置阴凉处,以防止走失香气。

生境分布

喜生于湿润肥沃的土壤。原产小亚细亚南部。我国广西有栽培。主产土耳其西南部。

原形态

乔木,高10~15米。叶互生;具长柄;托叶小,早落;叶片掌状5裂,偶为3或7裂,裂片卵形或长方卵形,先端急尖,基部心形,边缘有锯齿。花小,单性,雌雄同株,多数成圆头状花序,黄绿色。雄花的花序成总状排列;雄花无花被,仅有苞片;雄蕊多数,花药矩圆形,2室纵裂,花丝短。雌花的花序单生;花柄下垂;花被细小;雄蕊退化;雌蕊多数,基部愈合,子房半下位,2室,有胚珠数颗,花柱2枚,弯曲。果序圆球状,直径约2.5厘米,聚生多数蒴果,有宿存刺状花柱;蒴果先端喙状,成熟时顶端开裂。种子1或2枚,狭长圆形,扁平,顶端有翅。

性状

苏合香为半流动性的浓稠液体,黄白色至灰棕色,半透明,质粘稠,挑起则连绵不断。体重,入水则沉。气芳香,味略苦辣而香。以黄白色、半透明、有香味者为佳。

化学成分

树脂含齐墩果酮酸和3-表-齐墩果酸。绿色果实含油0.26%。

药理作用

苏合香为刺激性祛痰药,并有较弱的抗菌作用,可用于各种呼吸道感染。与橄榄油混合后外用可治疥疮。本品有温和的刺激作用,用于局部可缓解炎症,如湿疹和瘙痒,并能促进溃疡与创伤的愈合。即使服较大剂量亦不产生蛋白尿。

归经

入肺、肝经。

①《玉楸药解》:"入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

②《得配本草》:"入足太阴经。"

③《本草再新》:"入脾、胃二经。"

性味

辛,温。

①《别录》:"味甘,温,无毒。"

②《本草正》:"味甘辛,性温。"

注意

《本经逢原》:"阴虚多火人禁用。"

功能主治

通窍,辟秽,开郁,豁痰。治卒然昏倒,痰壅气厥,惊痫,温疟,心腹猝痛,疥癣,冻疮。

①《别录》:"主辟恶,温疟,痫痓。去三虫,除邪,令人无梦魇。"

②《本草正》:"杀虫毒。疗癫痫,止气逆疼痛。"

③《本草备要》:"走窜,通窍开郁,辟一切不正之气。"

④《玉楸药解》:"利水消肿,治胀,疹疿,气积血症,调和脏腑。"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剂。外用:溶于酒精,涂敷。

复方

①治骨蒸,殗殜,肺痿,卒心痛,霍乱吐利,时气瘴疟,赤白暴利,瘀血月闭,痃癖,丁肿,惊痫,小儿吐乳:白术、青木香、乌犀屑、香附子(炒去毛)、朱砂(研水飞)、诃黎勒(煨,去皮)、白檀香、安息香(别为末,用无灰酒一升熬膏)、沉香、麝香(研)、丁香、荜拨各二两,龙脑(研)、苏合香油(入安息香膏内)各一两,熏陆香(别研)一两。上为细末,入研药匀,用安息香膏,并炼白蜜和剂。每服旋丸如梧桐子大,井华水化服四丸,老人小儿可服一丸;温酒化服亦得,并空心服之。(《局方》苏合香丸)

②治卒大腹水病:真苏合香、水银、白粉等分。蜜丸,服如大豆二丸,日三,当下水。节饮,好自养。(《补缺肘后方》)

③治冻疮:苏合香溶解于酒精中涂敷之。(《现代实用中药》)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苏合香

拼音注音
Sū Hé Xiānɡ
别名

帝膏、苏合油、苏合香油、帝油流。

英文名
Storesin, Oriental Sweetgum
出处

出自《名医别录》。

1.《唐本草》:苏合香,紫赤色,与紫真檀相似,坚实,极芬香,惟重如石,烧之灰白者好。

2.《梦溪笔谈》:苏合香酒,每一斗酒,以苏含香丸一两同煮。极能调五脏,却腹中诸疾。每冒寒夙兴,则饮一杯。此方本出《广济方》,谓之白术丸,后人亦编入《千金》、《外台》,治疾有殊效。今之苏合香,如坚木,赤色。又有苏合油,如粝胶,今多用此为苏合香。按刘梦得《传信方》用苏合香云:皮薄,子如

来源

药材基源:为金缕梅科植物苏合香树所分泌的树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quidambar orientalis Mill.

采收和储藏:初夏将树皮割裂,深达木部,使分泌香脂,浸润皮部。至秋季剥下树皮,榨取香脂;残渣加水煮后再榨,除去杂质和水分,即为苏合香的初制品。如再将此种初制品溶解于乙醇中,过滤,蒸去乙醇,则成精制苏合香。宜置明凉处,以防止走失香气。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喜生于湿润肥沃的土壤。

资源分布:原产小亚细亚南部,如土耳其、叙利亚北部地区,现我国广西等南方地区有少量引种栽培。

原形态

苏合香树 乔木,高10-15m。叶互生,具长柄;托叶小,早落;叶片掌状5裂,偶为3或7裂,裂片卵形或长方卵形,先端急尖,基部心形,边缘有锯齿。花单性,雌雄同株,多数成圆头状花序,小花黄绿色。雄花的花序成总状排列;雄花无花被,仅有苞片;雄蕊多数,花药长圆形,2室纵裂,花丝短;雌花的花序单生,花柄下垂,花被细小,雄蕊心皮多数,基部愈合,子房半下位,2室,有胚珠数枚,花柱2枚,弯曲。果序圆球状,直径约2.5cm,聚生多数蒴果,有宿存刺状花柱;蒴果先端喙状,成熟时顶端开裂。种子1-2枚,狭长圆形,扁平,顶端有翅。

性状

性状鉴别 为半流动性的浓稠液体,棕黄色或暗棕色,半透明。质粘稠,挑起时呈胶样,连绵不断。较水重。气芳香,味苦、辣,嚼之粘牙。本品在90%乙醇、二硫化硫、氯仿或冰醋酸中溶解,在乙醚中微溶。以粘稠似饴糖、质细腻、半透明、桃之成丝、无杂质、香气浓者为佳。

化学成分

苏合香树脂含挥发油,内有a-及β-蒎烯(pinene),月桂烯(myrcene),樟烯(camphene),柠檬烯(limonene),1,8-按叶素(l,8-cineole),对聚伞花素(p-cymene),异松油烯(terpinolene),芳樟醇(linalool),松油-4-醇(4-terpineol),a-松油醇(a-terpineol),桂皮醛(cinnamicaldehyde),反式桂皮酸甲酯(trans-methyl cinnamate),乙基苯酚(ethyphenol),烯丙基苯酚(allylphenol),桂皮酸正丙酯(n-propyl cinnamate),β-苯丙酸(β-phenylpropionic acid),1-苯甲酰基-3-苯基丙炔(l-benzoyl-3-phenylpropyne),苯甲酸(benzo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二氯香豆酮(dihydrocoumarone),桂皮酸环氧桂皮醉酯(epoxycinnamylcinnamate),顺式桂皮酸(cis-cinnamic acid),顺式桂皮酸桂皮醉酯(cis-cinnamyl cinnamate)等。又含齐墩果酮酸(oleanonic acid), 3-表齐墩果酸(3-epioleanolic acid)。

药理作用

1.抗血小板聚集功能:实验证明苏合香有抗血栓的作用,用苏合香每10mg用0.1ml乙醇溶解再加1%CMC-Na0.9ml配制成混悬液,对照组为不含药的乙醇和CMC-Na的混合液。健康家兔(体重1.9±0.4kg),雌雄兼用作试验,结果如下:。

1.1.对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兔耳中央动脉采血1.8ml与药液或对照液0.2ml混匀,注入聚乙烯管环内,启动旋转环使血液在37℃环境中以17/r/min转动15分钟。自环内倾出血栓,立即量取血栓长度和湿重,然后将血栓置20℃恒温器烘干20分钟,称取血栓干重。结果对照组:血栓长度7.6±2.3cm,血栓湿重202.4±48.1mg,血栓干重105.6±21.4mg;苏合香组:血栓长度3.7±0.4cm,血栓湿重116.2±20.7cm,血栓干重55.7±14.1mg。与对照组比较,苏合香lmg/ml,显着抑制体外血栓形成。

1.2.对血小板内cAMP含量的影响:测定血小板内cAMP含量。结果对照组7.4±2.8pmol/mg蛋白,苏合香大剂量2mg/ml为14.7±4.1pmol/mg蛋白,小剂量1mg/ml为7.5±3.1pmol/mg蛋白。与对照组比较,苏合香大剂量组可显着提高血小板内cAMP含量(P<0.001)。

1.3.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1.3.1.体外实验:测定复钙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纤溶酶活性。苏合香能明显延长血浆复钙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白陶土凝血活酶时间、显着提高纤溶酶活性。

1.3.2.体内实验:家兔灌胃给药苏合香100mg/kg,容积为10ml,对照组给予等容积乙醇和CMC-Na的混合液,同时给生理盐水作空白对照。按照给药前、给药后不同时间取血样作下述各项测定。结果表明苏合香口服给药能明显延长复钙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含量,促进纤溶酶活性。苏合香抗血小板聚集的主要成分是顺式桂皮酸。

2.对心血管的影响:冠心苏合丸可使实验性心肌梗塞犬的冠窦血流量明显增加,使其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并能明显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对于非心肌梗塞大的冠窦血流量无明显影响,但可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拆方研究表明冠心苏合丸组成中药中仅苏合香及冰片具有上述作用,另外几味药无效。由苏合香与冰片两药组成的苏冰滴丸具有显着的抗心肌缺血的效果,对于游泳应激及垂体后叶素所致小鼠心肌缺血性超微结构改变有明显的保护效果,并能对抗垂体后叶素所致心肌营养性血溶量的降低,对抗去甲肾上腺素所致的主动脉收缩。

3.抑菌、抗炎作用:苏合香有较弱的抗菌作用,可用于各种呼吸道感染。苏合香还有温和的刺激作用,用于局部可缓解炎症,如湿疹和瘙痒,并能促进溃疡与创伤的愈合。

鉴别

理化鉴别 取苏合香1g与细砂3g混合后,置试管中,加高锰酸钾试液5ml,微热,即产生显着的苯甲醛香气。(检查苏合香烯及桂皮酸)

归经

肺;肝;脾;胃经

性味

辛;甘;温;无毒

注意

《本经逢原》:阴虚多火人禁用。

功能主治

通窍辟秽;开郁豁痰;行气止痛。主中风;痰厥;气厥之寒闭症;温疟;惊痫;湿浊吐利;心腹卒痛以及冻疮;疥癣

用法用量

内服:0.3-1g,入丸、散;或泡汤;不入煎剂。外用:适量,溶于乙醇或制成软膏、搽剂涂敷。

复方

1.利水汤(《补缺肘后方》),用治卒大腹水病。2.冻疮汤(《现代实用中药》):苏合香溶解于酒精中涂敷冻疮。3.冠心苏合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年版),功效温通开窍,理气活血止痛,主治冠心病,心绞痛。4.通窍镇痛散(《北京市药品标准》1980年),功效理气散寒,解郁开窍,主治因情志不舒,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气血逆乱,脉络闭塞而出现的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胸痛彻背等症。5.十香返生丹(《春脚集》),功效芳香开窍,化痰定惊,主治昏厥,小儿惊痫,中恶等病。6.苏合香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功效温通开窍,理气解郁,散寒化浊,辟秽醒神,主治中风寒闭,中恶客忤,神志昏迷等。

各家论述

1.《名医别录》:主辟恶,温疟,癎庢。去浊,除邪,令人无梦魇。

2.《本草正》:杀虫毒。疗癫癎,止气逆疼痛。

3.本草备要》:走窜,通窍开郁,辟一切不正之气。

4.《玉楸药解》:利水消肿,治胀,疹痱,气积血症,调和脏腑。

5.《本经逢原》:苏合香,聚诸香之气而成,能透诸窍脏,辟一切不正之气,凡痰积气厥,必先以此开导,治痰以理气为本也。凡山岚瘴湿之气,袭于经络,拘急弛缓不均者,非此不能除。

6.本草从新》:今人滥用苏合丸,不知诸香走散真气,每见服之,轻病致重,重病即死,惟气体壮实者,庶可暂服一、二丸,否则当深戒也。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苏合香

功效作用

功能

开窍醒神,辟秽,止痛。

主治

主要用于寒闭神昏,胸腹冷痛、满闷,冻疮等。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服,0.3-1g。入丸、散,不入煎剂。外用:适量,溶于乙醇或制成软膏、搽剂涂敷。

注意事项

1、性温,凡外感风热或温热、实热内炽,阴虚火旺、血虚血热等证,忌单味药服用。

2、辛香偏燥而散,有伤津耗液之弊,阴血不足者禁用。症见烦躁汗多、咳嗽、吐血、精滑者不宜单味药长期服用。

3、辛香走窜,行气力强,年老体弱等气虚证者不宜长期服用。

4、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等作用,出血性疾病患者忌用。

5、孕妇不宜长期服用。

化学成分

苏合香中主要含萜类和挥发油,包括单萜、倍半萜、三萜类化合物及芳樟醇、α,β-蒎烯、松香油醇、二氢香豆酮、柠檬烯、肉桂酸、桂皮醛、乙苯酚等。

药理作用

1、对血液系统的影响:苏合香能缩短血栓形成长度,减轻血栓形成重量,延长体外血浆复钙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提高纤溶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

2、其他作用:苏合香为刺激性祛痰药,并有较弱的抗菌作用,用于局部可缓解炎症,并能促进溃疡和创伤的愈合。

相关论述

1、《名医别录》:主辟恶,……温疟,蛊毒,痫庢,去三虫,除邪。

2、《本草纲目》:气香窜,能通诸窍脏腑,故其功能辟一切不正之气。

3、《本经逢原》:能透诸窍藏,辟一切不正之气。凡痰积气厥,必先以此开导,治痰以理气为本也。凡山岚瘴湿之气袭于经络,拘急弛缓不均者,非此不能除。但性燥气窜,阴虚多火人禁用。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寒闭神昏。苏合香辛香气烈,有开窍醒神之效,作用与麝香相似而力稍逊,且长于温通、辟秽,故为治面青、身凉、苔白、脉迟之寒闭神昏之要药。治疗中风痰厥、惊痫等属于寒邪、痰浊内闭者,常与麝香、安息香、檀香等同用,如苏合香丸(《和剂局方》)。

2、胸腹冷痛,满闷。本品温通、走窜,可收化浊开郁,祛寒止痛之效。用治痰浊,血瘀或寒凝气滞之胸脘痞满、冷痛等症,常与冰片等同用,如苏合丸(《和剂局方》)。

3、此外,本品能温通散寒,为治疗冻疮的良药,可用苏合香溶于乙醇中涂敷冻疮。

相关配伍

1、苏合香配冰片:两药皆有开窍醒神之效,冰片微寒;而苏合香则长于温通。两药配伍,共收开窍、化浊、祛寒止痛等功效。适用于寒闭神昏或寒凝气滞之胸脘痞满、冷痛等。

2、苏合香配麝香:苏合香辛温气香,有开窍辟秽醒神之功,为治寒闭神昏之要药;麝香辛香走窜之性甚烈,有极强的开窍通闭之效,为醒神回苏、治疗闭证神昏之要药。两药相须为用,增强了温开之力,常用于寒邪或痰湿阻闭心窍之寒闭神昏,症见面青、身凉、苔白、脉迟。方如苏合香丸。

鉴别用药

1、麝香与苏合香:两药均为辛温芳香走窜之品,有开窍启闭醒神之功,用治窍闭神昏证。但麝香辛窜开窍之力较强,经配伍寒闭、热闭皆常应用,为治疗闭证神昏之要药。此外,麝香善于活血散结止痛,可治疗经闭癥瘕、心腹暴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难产死胎等。苏合香开窍醒神之功与麝香相似,但药力较弱,主要用于寒闭神昏。另外,又长于辟秽化浊、开郁止痛,为治疗胸腹满闷暴痛所常用。

2、安息香与苏合香:安息香与苏合香均为温开药,同具开窍醒神之效,适应于闭证神昏证。然而安息香性平偏温, 香气较淡,开窍之功似苏合香而力逊,又能祛痰,善治闭证神昏,痰涎壅盛者。还能行气活血止痛,以治气滞血瘀引发的心腹疼痛及风寒痹痛。苏合香性温气烈,开窍力胜于安息香,又善辟秽化浊,主治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之寒闭证;还能温通行气、散寒止痛,用治胸腹满闷冷痛及冠心病心绞痛。

3、苏合香与石菖蒲:两药均为辛温芳香走窜之品,皆归心经,均有开窍醒神、化浊辟秽之功,均可用治痰浊寒湿内闭心窍而见神志昏迷者。但苏合香长于温通辟秽而开窍醒神,多用治寒闭神昏;且善辟秽化浊,祛寒止痛,常治痰浊、血瘀或寒凝气滞之胸腹冷痛、满闷。石葛蒲以祛湿浊、开心窍、醒神志为其特长,多用治痰湿蒙蔽清窍所致之神志昏乱;又善化湿浊,醒脾开胃,亦常用治湿阻中焦之脘腹胀闷、痞塞疼痛。

相关药品

冠心苏合丸。

相关方剂

苏合香丸(《广济方》),录自《外台秘要》。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初夏时将树皮击伤或割破,深达木部,使香树脂渗入树皮内。至秋季剥下树皮,榨取香树脂。即为普通苏合香。如将普通苏合香溶解于乙醇中,过滤,蒸去乙醇,则为精制苏合香。

保存方法

置阴凉干燥处、密闭。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为半流动性的浓稠液体,棕黄色或暗棕色,半透明。质粘稠,挑起时呈胶样,连绵不断。较水重。气芳香,味苦、辣,嚼之粘牙。以粘稠似饴糖、质细腻、半透明、桃之成丝、无杂质、香气浓者为佳。本品在90%乙醇、二硫化硫、氯仿或冰醋酸中溶解,在乙醚中微溶。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金缕梅科苏合香属植物苏合香树。

形态特征

乔木,高10-15m。叶互生;具长柄;托叶小,早落;叶片掌状5裂,偶为3或7裂,裂片卵形或长方卵形,先端急尖,基部心形,边缘有锯齿。花单性,雌雄同株,多数成圆头状花序,小花黄绿色;雄花的花序成总状排列, 雄花无花被,仅有苞片,雄蕊多数,花药长圆形,2室纵裂, 花丝短;雌花的花序单生,花柄下垂,花被细小,雌蕊心皮多数,基部愈合,子房半下位,2室,有胚珠数枚,花柱2枚,弯曲。 果序圆球状,直径约2.5cm,聚生多数蒴果,有宿存刺状花杆;蒴果先端喙状,成熟时先端开裂。种子1-2枚,狭长圆形,扁平,顶端有翅。

分布区域

原产小亚细亚南部,如土耳其叙利亚北部地区,现我国广西等南方地区有少量引种栽培。

道地产区

主产于非洲、印度及土耳其等地,我国广西、云南有栽培。

生长环境

喜生于肥沃的湿润土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