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叶马蔺根

镰叶马蔺根,中药名。为鸢尾科植物膜苞鸢尾IrisscariosaWilld.exLink.的根茎或根。分布于新疆。具有清热解毒,利咽之功效。常用于咽喉肿痛,音哑。
别名 膜苞鸢尾
药味 味微苦、微甘
药性
归经 味微苦、微甘,性凉。归肺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清热解毒,利咽。
主治 咽喉肿痛,音哑。
镰叶马蔺根
  • 镰叶马蔺根
  • 镰叶马蔺根
镰叶马蔺根
拼音注音
Lián Yè Mǎ Lìn Gēn
来源

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膜苞鸢尾的根茎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ris scariosa Willd.ex Link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石质山坡向阳处或沟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新疆。

原形态

膜苞鸢尾 多年生草本。植株基部疏被老叶残留毛发状的纤维。根茎粗壮、肥厚,棕黄色;须根黄白色,分枝少。叶剑形或镰刀形弯曲,长10-18cm,宽1-1.8cm,先端短渐尖,基部黄白色鞘状,中部较宽。花茎长约10cm,无茎生叶;苞片3枚,膜质,边缘红紫色,内含有2朵花;花蓝紫色,直径达6cm;花梗甚短;花被管上部扩大成喇叭形,外花被裂片倒卵形,中脉上具有黄色须毛状的附属物,内花被裂片倒被针形,直立;雄蕊3;花枝分枝淡紫色,先端裂片狭三角形,子房纺锤形。蒴果长5-7.5cm,直径达3cm,先端无明显的喙,但略膨大成环状,6条肋突出,成熟时室背开裂。花期4-5月,果期6-7月。

归经

肺经

性味

微苦;微甘;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咽。主咽喉肿痛;音哑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镰叶马蔺根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利咽。
主治
咽喉肿痛,音哑。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相关论述
《新疆中草药》:“治咽喉肿痛,音哑。”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咽喉肿痛,音哑:镰叶马蔺根2份,唇香草1份,甘草1份。研成细粉,炼蜜适量,为丸,每丸重1-1.2g。含化。(《新疆中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鸢尾科植物膜苞鸢尾。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株基部围有稀疏的毛发状的老叶残留纤维。根状茎粗壮、肥厚,直径1.5-2.2厘米,斜伸,棕黄色;须根黄白色,上、下近于等粗,分枝少。叶灰绿色,剑形或镰刀形弯曲,长10-18厘米,宽1-1.8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黄白色鞘状,中部较宽。花茎长约10厘米,无茎生叶;苞片3枚,膜质,边缘红紫色,长卵形至宽披针形,长4-5.5厘米,宽1.5-2厘米,顶端短渐尖,内包含有2朵花;花蓝紫色,直径5.5-6厘米;花梗甚短,花被管长约1.5厘米,上部扩大成喇叭形,外花被裂片倒卵形,长约6厘米,宽约1.5厘米,爪部狭楔形,中脉上生有黄色须毛状的附属物,内花被裂片倒披针形,长约5厘米,宽约5毫米,直立;雄蕊长约1.8厘米,花柱分枝淡紫色,长约3.5厘米,顶端裂片狭三角形,子房纺锤形,长约1.5厘米。蒴果纺锤形或卵圆状柱形,长5-7.5厘米,直径2.5-3厘米,顶端无明显的喙,但略膨大成环状,6条肋明显、突出,成熟时室背开裂。花期4-5月,果期6-7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新疆。
生长环境
生长于石质山坡向阳处或沟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