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画眉草

大画眉草,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大画眉草Eragristiscilianensis(All.)LinkexVignolo-Lutati的全草。分布几遍全国。具有利尿通淋,疏风清热之功效。常用于热淋,石淋,目赤痒痛。

别名 星星草、西连画眉草
药味 味甘、淡
药性
归经 味甘、淡,性凉
分类 -
产地 -
功能 利尿通淋,疏风清热。
主治

用于热淋,石淋,目赤痒痛。

大画眉草
  • 大画眉草
  • 大画眉草
  • 大画眉草
大画眉草
拼音注音
Dà Huà Méi Cǎo
别名

星星草、西连画眉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大画眉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ragrostis cilianensis(All.)Link ex Vignolo-Lutati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荒芜草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几遍全国。

原形态

大画眉草 一年生草本。秆粗壮,高30-90cm,径3-5mm,直立丛生,基部常膝曲,具3-5节,节下有一明显的腺体。叶鞘疏松裹茎,脉上有腺体,鞘口具长柔毛;叶舌为1圈成束的短毛,长约0.5mm;叶片线形扁平,伸展,长6-20cm,宽2-6mm,无毛,叶脉上与叶缘均有腺体。小穗长圆形或尖塔形,长5-20cm,分枝粗壮,单生,上举,胞间具柔毛,小枝和小穗柄上均有腺体;小穗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墨绿色带淡绿色或黄褐色,扁压并弯曲,长5-20mm;宽2-3mm,有10-40朵小花,小穗除单生外,常密集簇生;颖近等长,长约2mm,颖具1脉或第2颖具3脉,脊上均有腺体;外稃广卵形,朱端钝,第1外稃长约2.5mm,宽约1mm,侧脉明显,主脉有腺体,暗绿色而有光泽,内停宿序,稍短于外稃,脊上具短纤毛;雄蕊3,花药长0.5mm。颖果近圆形,径约0.7mm。花、果期7-10月。

性味

甘;淡;凉

功能主治

利尿通淋;疏风清热。主热淋;石淋;目赤痒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60-120g。外用:适量,煎水洗。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大画眉草

功效作用

功能

利尿通淋,疏风清热。

主治

用于热淋,石淋,目赤痒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60-120g。外用:适量,煎水洗。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疏风清热,利尿。主治膀胱结石,肾结石,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结膜炎,角膜炎。”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禾本科植物大画眉草。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秆粗壮,高30-90cm,径3-5mm,直立丛生,基部常膝曲,具3-5节,节下有一明显的腺体。叶鞘疏松裹茎,脉上有腺体,鞘口具长柔毛;叶舌为1圈成束的短毛,长约0.5mm;叶片线形扁平,伸展,长6-20cm,宽2-6mm,无毛,叶脉上与叶缘均有腺体。小穗长圆形或尖塔形,长5-20cm,分枝粗壮,单生,上举,腋间具柔毛,小枝和小穗柄上均有腺体;小穗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墨绿色带淡绿色或黄褐色,扁压并弯曲,长5-20mm;宽2-3mm,有10-40朵小花,小穗除单生外,常密集簇生;颖近等长,长约2mm,颖具1脉或第2颖具3脉,脊上均有腺体;外稃广卵形,先端钝,第1外稃长约2.5mm,宽约1mm,侧脉明显,主脉有腺体,暗绿色而有光泽,内稃宿序,稍短于外稃,脊上具短纤毛;雄蕊3,花药长0.5mm。颖果近圆形,径约0.7mm。花、果期7-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几遍全国。

道地产区

全国。

生长环境

于荒芜草地上。分布几遍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