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鼠李

小叶鼠李,中药名。为鼠李科植物小叶鼠李RhamnusparvifoliaBunge的果实。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山东、河南。具有清热泻下,解毒消瘰之功效。常用于热结便秘,瘰疬,疥癣,疮毒。

别名 麻绿、大绿、黑格铃、琉璃枝、臭李子、鼠李子、挠胡子、雅西勒
药味 味辛
药性
归经 味辛,性凉。归肺、大肠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清热泻下,解毒消瘰。
主治

用于热结便秘,瘰疬,疥癣,疮毒。

小叶鼠李
  • 小叶鼠李
  • 小叶鼠李
小叶鼠李
别名

琉璃枝、挠胡子、黑格令、臭李子

来源

鼠李科小叶鼠李Rhamnus parvifolia Bunge,以果实入药。

生境分布

内蒙古。

性味

苦,凉。有小毒。

功能主治

清热泻下,消瘰疬。主治腹满便秘,疥癣瘰疬。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小叶鼠李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泻下,解毒消瘰。

主治

用于热结便秘,瘰疬,疥癣,疮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g。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相关论述

《内蒙古中草药》:“清热泻下,消瘰疬。主治腹满便秘,疥癣,瘰疬。”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诸疮:鼠李子捣敷患处。(《内蒙古中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果熟后采收,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鼠李科植物小叶鼠李。

形态特征

小叶鼠李,又名麻绿、大绿、驴子刺、叫驴子刺。灌木,高1.5-2m;小枝对生或近对生,紫褐色,初时被短柔毛,后变无毛,平滑,稍有光泽,枝端及分叉处有针刺;芽卵形,长达2mm,鳞片数个,黄褐色。叶纸质,对生或近对生,稀兼互生,或在短枝上簇生,菱状倒卵形或菱状椭圆形,稀倒卵状圆形或近圆形,长1.2-4cm,宽0.8-2(3)cm,顶端钝尖或近圆形,稀突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具圆齿状细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或被疏短柔毛,下面浅绿色,干时灰白色,无毛或脉腋窝孔内有疏微毛,侧脉每边2-4条,两面凸起,网脉不明显;叶柄长4-15mm,上面沟内有细柔毛;托叶钻状,有微毛。花单性,雌雄异株,黄绿色,4基数,有花瓣,通常数个簇生于短枝上;花梗长4-6mm,无毛;雌花花柱2半裂。核果倒卵状球形,直径4-5mm,成熟时黑色,具2分核,基部有宿存的萼筒;种子矩圆状倒卵圆形,褐色,背侧有长为种子4/5的纵沟。花期4-5月,果期6-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山东、河南。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400-2300m的向阳山坡、草丛或灌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