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叶子

香叶子,中药名。为樟科植物香叶子LinderafragransOliv.的树皮或叶。分布陕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祛风散寒,行气温中之功效。用于风寒感冒,胃脘疼痛,消化不良,风湿痹痛。

别名 -
药味 味辛
药性
归经 味辛,性温。归胃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祛风散寒,行气温中。
主治

用于风寒感冒,胃脘疼痛,消化不良,风湿痹痛。

香叶子
  • 香叶子
  • 香叶子
香叶子

《中药大辞典》:香叶子

拼音注音
Xiānɡ Yè Zi
出处

《贵州药植目录》

来源

为樟种植物香叶子树皮枝、叶

生境分布

生长于阔叶林的疏林下及多岩石的沟谷中。分布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原形态

香叶子,又名:香树。

常绿灌木,高1~3米。小枝光滑,树皮黄绿色。叶互生,有香气,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4.5~9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长尖,基都尖锐或为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嫩时有丝毛,两面有细密凹点;3出脉,侧脉细而不明显;叶柄长约5~8毫米。花雌雄异株,黄色,有香气,伞形花序腋生,雄花序无总花梗,有花2~7朵;花被6裂;能育雄蕊9,花药2室,内向瓣裂。核果长卵形,无毛,长约1厘米,成熟时黑色,果梗约与果同长,有绢状毛。

功能主治

①《贵州药植目录》:"树皮:温经通脉,行气散结。"

②《湖南民间药物资料》:"枝叶:顺气,治胃痛,胃溃疡,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香叶子

拼音注音
Xiānɡ Yè Zi
英文名
Bark of Fragrant Spicebush
出处

出自《贵州药植目录》

来源

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香叶子的树皮或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ndera fragrans Oliv.[L.rosthornii Diels.]

采收和储藏:个年均可采收,切碎,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1200m的疏林下及多岩的沟谷中。

资源分布:分布陕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香叶子,常绿灌木,高l-3m。小枝光滑,树皮黄绿色。叶互生,有香气,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4.5-9cm,宽1.5-2.5cm,先端长尖,基部尖锐或为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嫩时有丝毛,两面有细密凹点;3出脉,侧脉细而不明显;叶柄长约5-8mm。花雌雄异株,黄色,有香气。伞形花序腋生,雄花序无总花梗,有花2-7朵;花被6裂;能育雄蕊9,花药2室,内向瓣裂。果实长卵形,无毛,长约lcm,成熟时黑色,果梗约与果同长,有绢状毛。

归经

胃经

性味

辛;温

功能主治

温中行气;祛风散寒。主风寒感冒;胃脘疼痛;消化不良;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

各家论述

1.《贵州药植目录》:树皮:温经通脉,行气散结。

2.《湖南民间药物资料》:枝叶:顺气。治胃病,胃溃疡,消化不良。

摘录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香叶子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散寒,行气温中。

主治

用于风寒感冒,胃脘疼痛,消化不良,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贵州药植目录》:“树皮,温经通脉,行气散结。”

临床应用

附注

乌药味药典收载品,正名是乌药;香叶子为四川省地方标准收载台乌的原植物名。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切碎,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樟科植物香叶子,

形态特征

香叶子又名:香树、小叶香叶树、香叶山胡椒。常绿小乔木,高可达5米;树皮黄褐色,有纵裂及皮孔。幼枝青绿或棕黄色,纤细、光滑、有纵纹,无毛或被白色柔毛。叶互生;披针形至长狭卵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上面绿色,无毛;下面绿带苍白色,无毛或被白色微柔毛;三出脉,第一对侧脉紧沿叶缘上伸,纤细而不甚明显,但有时几与叶缘并行而近似羽状脉;叶柄长5-8毫米。伞形花序腋生;总苞片4,内有花2-4朵。雄花黄色,有香味;花被片6,近等长,外面密被黄褐色短柔毛;雄蕊9,花丝无毛,第三轮的基部有2个宽肾形几无柄的腺体;退化子房长椭圆形,柱头盘状。雌花未见。果长卵形,长1厘米,宽0.7厘米,幼时青绿,成熟时紫黑色,果梗长约0.5-0.7厘米,有疏柔毛,果托膨大。

分布区域

分布于陕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道地产区

陕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00-1200m的疏林下及多岩的沟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