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口血

小一口血,中药名。为秋海棠科植物石上海棠BegoniabretschneiderianaHemsl.的全草。分布于广西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止血,利水之功效。常用于疔疮肿毒,荨麻疹,疥疮,毒蛇咬伤,外伤出血,咳血,吐血,急性肾炎,肝硬化腹水。

别名 石上莲
药味 味酸、微涩
药性
归经 味酸、微涩,性凉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清热解毒,止血,利水。
主治

用于疔疮肿毒,荨麻疹,疥疮,毒蛇咬伤,外伤出血,咳血,吐血,急性肾炎,肝硬化腹水。

小一口血
  • 小一口血
  • 小一口血
小一口血
拼音注音
Xiǎo Yì Kǒu Xuè
别名

石上莲。

来源

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石上海棠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gonia bretschneideriana Hems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石壁阴湿处。

资源分布:产广西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0-25cm。根茎横生,褐红色,有节。叶基生;叶柄纤弱,长2-5cm,被棕褐色长柔毛;叶片纸质,圆形或卵形,基部心形,偏斜,直径3-6cm,全缘或具微齿。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花萼2枚,花瓣状;花瓣2,常小于花萼。

性味

味酸;微涩,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止血;利水。主疔疮肿毒;荨麻疹;疥疮;毒蛇咬伤;外伤出血;咳血;吐血;急性肾炎;肝硬化腹水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品15-30g;或捣汁。外用:适量,鲜品捣料敷;或研末敷;或煎水洗。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小一口血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止血,利水。

主治

用于疔疮肿毒,荨麻疹,疥疮,毒蛇咬伤,外伤出血,咳血,吐血,急性肾炎,肝硬化腹水。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品15-30g;或捣汁。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研末敷;或煎水洗。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1、《广西本草选编》:“凉血止血,散瘀消肿。主治荨麻疹,无名肿毒,毒蛇咬伤,外伤出血,咳血,吐血,月经不调,急性肾炎。”

2、《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除湿,利水软坚,消肿止痛。主治肝硬化腹水,暑热口渴,跌打肿痛,疔疮肿毒。”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荨麻疹,无名肿毒,毒蛇咬伤:小一口血鲜全草捣烂外涂患处,或水煎外洗。

2、治外伤出血:小一口血鲜全草捣烂外敷,或研粉撒敷。(1-2方出自《广西本草选编》)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秋海棠科植物石上海棠。

形态特征

石上海棠,又名伯乐秋海棠。石上海棠石上海棠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直径(5-)8-10毫米,表面凸凹不平,结节状,有残存褐色之鳞片,节处常生出长匍伏枝和多数纤维状根。叶均基生,具柄;叶片两侧极不相等,轮廓近圆形,或宽卵圆形,长4-8厘米,宽4.5-9厘米,先端圆钝,或急尖至短尾尖,基部偏斜,心形,窄侧宽1-2.3厘米,呈窄圆形,宽侧宽2.3-5.3厘米,呈圆耳锤状,边缘有细密微凸起之齿,幼时齿尖带芒,芒长0.5-1毫米,老时枯萎,上面褐绿色,有白斑,下面色淡,沿脉被锈褐色卷曲长毛,近叶柄处较密,两面密被细小下陷圆形窝孔,掌状5-7条脉,直达叶缘,窄侧2条,宽侧4条;叶柄长4-9.5厘米,有棱,幼时密被锈褐色卷曲长毛,老时减少;托叶膜质,卵形,长约5毫米,先端有长芒,早落。花白色或粉红色,2-5(-7)朵,花序梗长约2厘米,被疏毛;雄花:花梗长6-11毫米,被疏毛或近无毛,苞片膜质,卵形,长5-6毫米,边有缘毛;花被片4,外轮2枚宽卵形,长约7-9毫米,宽约8-10毫米,先端圆,内轮2枚长圆形,长5-7毫米,宽约3毫米;雄蕊多数,离生,花丝长1-1.2毫米,花药长倒卵球形,长约1.2毫米,先端微凹;雌花:近无梗;苞片膜质,卵形,长3.5-5毫米,边有缘毛;花被片4,外轮2枚倒宽卵形或近圆形,长7-9毫米,宽8-9毫米,先端圆,内轮2枚倒卵长圆形,长5-7毫米,宽约3毫米,先端圆;子房长圆形,3室,每室胎座具2裂片;花柱3,离生,中部以上分枝,柱头呈螺旋状扭曲,并带刺状乳突。蒴果下垂,梗长1.2-1.5毫米;轮廓纺锤状,长1.2-2厘米,外面有圆形窝孔,无翅;种子极多数,椭圆形,表面有窝孔。花期9月,果期10月开始。

分布区域

产广西等地。

道地产区

广西。

生长环境

生于石壁阴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