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刁

树刁,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点花黄精PolygonatumpunctatumRoyleexKunth的根茎。分布于西南及广东、海南、广西、西藏等地。具有补脾益血,解毒消痈之功效。用于脾虚血少,头昏食少,倦怠乏力,痈疽肿毒。
别名 葳参、玉术《滇南本草》、树吊(四川)
药味 味甘、微苦
药性
归经 味甘、微苦,性平。归脾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补脾益血,解毒消痈。
主治 用于脾虚血少,头昏食少,倦怠乏力,痈疽肿毒。
树刁
  • 树刁
  • 树刁
树刁

《全国中草药汇编》:树刁

拼音注音
Shù Diāo
别名

生扯拢[四川]

来源

百合科黄精属植物点花黄精Polygonatum punctatum Royle ex Kunth,以根状茎全草入药。秋冬采挖,洗净,晒干。

性味

辛,平。

功能主治

解毒消肿,止血。外用治外伤出血,痈疽疔毒,疥疮,头癣。

用法用量

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树刁

拼音注音
Shù Diāo
出处

《四川中药志》

来源

为百合种植物树刁根茎

生境分布

多生于山地枯树上。分布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20~30厘米。地下茎为联接的球形体,横行;生须根。茎下部叶对生;上部叶互生,长圆形,长6~9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全缘,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弧形叶脉明显,基部钝圆或阔楔形,无柄或近于无柄。花单生叶腋,浅绿色或白色,下垂;花被6,成筒状,先端开裂;雄蕊6,2枚外露;子房3室,花柱单生,线形。浆果球形,熟时变为黑色。花期7月。

性味

味辛,性平,无毒。

功能主治

治痈疽肿毒,疔疮。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或制成膏药外贴。

复方

①治痈疽肿毒:树刁、黄丹、龙衣(煅)、血余(煅)、蓖麻子、松香、黄蜡、雄黄、铜绿。放入麻油中熬焦后,将药渣滤去,再熬成浓汁,候冷,摊在皮纸上贴患处。

②治疔疮:树刁、蟾酥。捣涂患处。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树刁

拼音注音
Shù Diāo
别名

葳参、玉术、树吊

英文名
rhizome of Variegated Solomonseal
出处

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点花黄精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atum punctatum Royle ex Kunth[Convallaria punctatum Wall.;Polygonatum anomalum Hua]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鲜用或蒸后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林下岩石上或附生树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广东、海南、广西、西藏等地。

原形态

树刁,多年生直立草本,高30-70cm。根状茎多少呈连珠状,直径1-1.5cm,密生肉质须根。茎具紫红色斑点。叶互生,具短柄;叶片卵形、卵状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6-14cm,宽1.5-5cm,先端尖至渐尖,幼时稍肉质,老时厚纸质或近革质。花序腋生,具2-6花,略呈总状,总花梗上举而花后平展;花梗长2-10mm;花被合生略呈坛状,全长7-9mm,裂片6,长1.5-2.5mm,花柱稍短于子房,柱头稍膨大。浆果近球形,直径约7mm,熟时红色,具8-10颗种子。花期4-6月,果期9-11月。

归经

脾经

性味

甘;苦;平

功能主治

补脾益血,解毒消痈。。主脾虚血少;头昏少食;倦怠乏力;痈疽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树刁

功效作用

功能
补脾益血,解毒消痈。
主治
用于脾虚血少,头昏食少,倦怠乏力,痈疽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相关论述
《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能解热毒,搽疮疡。治痈疽肿毒,疗疮疥癞。”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男妇虚证,肢体酸软,自汗盗汗:葳参五钱,丹参二钱五分。水煎服。此方之义,效古书八珍汤。葳参补气,丹参补血。(《滇南本草》)

2、治疮:树刁,蟾酥。捣涂患处。(《四川中药志》1960年)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鲜用或蒸后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百合科植物点花黄精。
形态特征
根状茎多少呈连珠状,直径1-1.5厘米,密生肉质须根。茎高(10-)30-70厘米,通常具紫红色斑点,有时上部生乳头状突起。叶互生,有时二叶可较接近,幼时稍肉质而横脉不显,老时厚纸质或近革质而横脉较显,常有光泽,卵形、卵状矩圆形至矩圆状披针形,长6-14厘米,宽1.5-5厘米,先端尖至渐尖,具短柄。花序具2-6(-8)花,常呈总状,总花梗长5-12毫米,上举而花后平展,花梗长2-10毫米,苞片早落或不存在;花被白色,全长7-9(11)毫米,花被筒在口部稍缢缩而略呈坛状,裂片长1.5-2毫米;花丝长0.5-1毫米,花药长1.5-2毫米;子房长2-2.5(-4)毫米,花柱长1.5-2.5毫米,柱头稍膨大。浆果红色,直径约7毫米,具8-10余颗种子。花期4-6月,果期9-11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西南及广东、海南、广西、西藏等
生长环境
生于林下岩石上或附生树上。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