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不干

心不干,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粗丝开口箭TupistrapachymemaWangetTang.的根茎。分布于云南等地。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寒,气滞胃痛,跌打损伤。

别名 岩芪
药味 味辛、苦
药性
归经 味辛、苦,性温。归脾、胃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主治

用于脾胃虚寒,气滞胃痛,跌打损伤。

心不干
  • 心不干
  • 心不干
  • 心不干
心不干

《全国中草药汇编》:心不干

拼音注音
Xīn Bù Gān
别名

岩花、大寒药、万年攀

来源

为百合科开口箭属植物粗丝开口箭Tupistra pachynema Wang et Tang,以根状茎入药。秋季采挖,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注:同属植物柄叶开口箭Tupistra wattii Hook. f. 分布于云南省,在红河州也做心不干用。

原形态

多年生宿根草本。根状茎圆柱形,肉质,节细环状,横断有同心圆轮,须根多,细长绳索状。叶基生,带状线形。穗状花序,自叶丛中抽出,白色。浆果近球形,有种子1粒。

性味

辛、苦,温。有毒。

功能主治

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用于胃痛,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

3分,研粉服或用适量佩服泡酒分数次服;外用适量,鲜根状茎捣烂敷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心不干

拼音注音
Xīn Bù Gān
别名

岩芪

出处

《云南中草药》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粗丝开口箭根茎。秋季采收,去须根,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备用。

生境分布

生于疏林潮湿地。分布云南等地。

原形态

宿根多年生草本。根茎圆柱状,多横卧,须根多数而细长。叶根生,带状披针形,鲜时略肉质,长30~50厘米,宽3~5厘米,全缘,先端渐尖,墓部下延抱茎,叶脉明显。穗状花序自叶丛中抽出,花白色。浆果球形,有种子1颗。

性味

辛苦,温,有毒。

功能主治

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治胃痛,胃溃疡,跌打。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为散,0.5~1钱;或浸酒。外用:捣敷。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心不干

功效作用

功能

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主治

用于脾胃虚寒,气滞胃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为散,1.5-3克;或浸酒。外用:捣敷。

注意事项

阴虚者不宜用。

药理作用

抗癌作用。

相关论述

《云南中草药》:“治胃痛,胃溃疡,跌打。”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胃痛、胃溃疡:每用一钱,研末,用开水或酒送服。或用心不干配重楼,水煎服或研末,开水送服,日服三次。

2、跌打伤:用心不干配飞龙掌血、大草乌、透骨草、大血藤、斑庄、威灵仙、土牛夕、五爪金龙泡酒服,另外,亦可用鲜根捣烂拌红糖或酒,敷患处。(1-2方出自《中医方药学》)

附注

1、同属植物柄叶开口箭TupistrawattiiHook.f.与前种相似,主要区别点为叶片卵状椭圆形,基部窄缩成鞘状长柄,根状茎节粗明显略如竹节状。分布于云南省,在红河州也做心不干用。

2、同属植物流苏开口箭TupistrafimbriataHand.-Mazz.的根状茎中含强心甙开口箭素(tupistrin)。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百合科植物粗丝开口箭。

形态特征

粗丝开口箭,又名开口箭。根状茎长圆柱形,直径1-1.5厘米,多节,绿色至黄色。叶基生,4-8(-12)枚,近革质或纸质,倒披针形、条状披针形、条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15-65厘米,宽1.5-9.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鞘叶2枚,披针形或矩圆形,长2.5-10厘米。穗状花序直立,少有弯曲,密生多花,长2.5-9厘米;总花梗短,长1-6厘米;苞片绿色,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除每花有一枚苞片外,另有几枚无花的苞片在花序顶端聚生成丛;花短钟状,长5-7毫米;花被筒长2-2.5毫米;裂片卵形,先端渐尖,长3-5毫米,宽约2-4毫米,肉质,黄色或黄绿色;花丝基部扩大,其扩大部分有的贴生于花被片上,有的加厚,肉质,边缘不贴生于花被片上,有的彼此连合,花丝上部分离,长1-2毫米,内弯,花药卵形;子房近球形,直径2.5毫米,花柱不明显,柱头钝三稜形,顶端3裂。浆果球形,熟时紫红色,直径8-10毫米。花期4-6月,果期9-11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疏林潮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