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花

月光花,中药名。为旋花科植物月光花Calonyctionaculeatum(L.)House的全草。分布于陕西、江苏、浙江、江西、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具有解蛇毒之功效。用于毒蛇咬伤。

别名 四季花,胜春,四香春,月光花,勒泡,斗雪红,绸春花,月月开,月记,长春花,月月花,艳雪红,月贵花,月月红,月季红,月七花
药味
药性
归经 肝经
分类 活血化瘀药
产地 全国
功能 解蛇毒。
主治

用于毒蛇咬伤。

月光花
  • 月光花
  • 月光花
  • 月光花
  • 月光花
  • 月光花
  • 月光花
  • 月光花
  • 月光花
  • 月光花
月光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月光花

别名

天茄儿

来源

旋花科月光花Calonyction aculeatum (L.) House,以全株种子入药。

生境分布

广西有栽培。

功能主治

全株:治蛇伤。

种子:治跌打肿痛、骨折。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月光花

拼音注音
Yuè Guānɡ Huā
别名

天茄儿、嫦娥奔月

来源

药材基源:为旋花科植物月光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lonyction aculeatum (L.) house [Convolvulus aculeatumL.;Ipomoea alba L.]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多为栽培,也有野生。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江苏、浙江、江西、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态

月光花 一年生缠绕草本,长可达10m。全株有乳汁。茎绿色,圆柱形,近平滑或多少具软刺。单叶互生;叶柄长5-12cm;叶片卵形,长10-20cm,宽5-15cm,先端长锐尖或渐尖,基部心形,全缘或稍有角或分裂。花大,夜间开放,1至多朵排列成总状,有时花序轴呈之字弯曲;花两性,萼片5,卵形,绿色,有长芒;花冠白色,瓣中带淡绿色,冠檐浅5圆裂,扩展,直径7-12cm;雄蕊和花柱伸出花冠外;雄蕊5,花丝圆柱形,着生于花冠管上,花药基部箭形,淡黄色;花盘环状,肉质;子房长圆锥状,花柱圆柱形,柱头大,2球状。蒴果卵形,长约3cm,具锐尖头,基部为增大的萼片所包围。种子无毛,长约1cm,宽7-8mm,黄白色、褐色或黑色。花期8-10月,果期9-11月。

栽培

1.生物学特性:月光花原产美洲热带,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严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都能适应。

2.栽培技术:采用播种繁殖。早春播于苗床,幼苗生出3-5片真叶时,即可定植花架或栅栏前任其攀援生长。也可于3-4月露地直播,距离40-80cm。

化学成分

叶含植物激素月光花素(calonyctin)A,月光花素A是由4个鼠李糖和2个甙元组成的两个相对分子质量相差28个质量单位的糖甙同系物。

性味

苦;辛;凉

功能主治

解蛇毒。主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月光花

功效作用

功能

解蛇毒。

主治

用于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鲜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旋花科植物月光花。

形态特征

一年生、大的缠绕草本,长可达10米,有乳汁,茎绿色,圆柱形,近平滑或多少具软刺。叶卵形,长10-20厘米,先端长锐尖或渐尖,基部心形,全缘或稍有角或分裂。花大,夜间开,芳香,1至多朵排列成总状,有时序轴之字曲折;萼片卵形,绿色,有长芒,3片外萼片长5-12毫米(除芒),芒较长,内萼片长7-15毫米(除芒),芒较短或无;花冠大,雪白色,极美丽,瓣中带淡绿色,管长7-12厘米,宽约5毫米,管上部不扩张或微扩张,冠檐浅的5圆裂,扩展,直径7-12厘米;花柱和雄蕊伸出花冠外;雄蕊5,花丝圆柱形,着生于管,花药大,基部箭形,淡黄色;花盘环状,厚,肉质;子房长圆锥状;花柱圆柱形,白色;柱头大,2球状。蒴果卵形,长约3厘米,具锐尖头,基部为增大的萼片所包围,果柄粗厚。种子大,无毛,长约1厘米,宽7-8毫米。

分布区域

分布于陕西、江苏、浙江、江西、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生长见习

多为栽培,也有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