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红木花

水红木花,中药名。为忍冬科植物水红木ViburnumcylindricumBuch.-Ham.exD.Don的花。分布于甘肃、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具有润肺止咳之功效。用于肺燥咳嗽。
别名 -
药味 味苦
药性
归经 味苦,性凉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润肺止咳。
主治 用于肺燥咳嗽。
水红木花
  • 水红木花
  • 水红木花
水红木花
拼音注音
Shuǐ Hónɡ Mù Huā
来源

药材基源:为忍科植物水红木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burnum cylindricum Buch.- Ham. Ex D. Don.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摘,阴干。

原形态

水红木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8m。幼枝被微毛,老枝红褐色,变无毛,疏生皮孔。叶对生;叶柄长1-3.5cm;叶革质,叶片椭圆形至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6-16cm,宽3-5cm,粗壮枝上的叶较薄较大,长达17-24cm,宽10cm,先端渐尖至急渐尖,基部狭窄至薄较大,长达17-24cm,宽10cm,先端渐尖至急渐尖,基部狭窄至宽楔形,全缘或在中、上部常具少数不整齐疏齿,上面暗绿色,下面灰绿色,疏被红色或黄色微小腺点,近基部两侧有1至数个腺体,侧脉3-5对,弧形;革质。聚伞花序花形式,直径4-10cm,被微毛至仅有微小腺点;总梗长1-6cm,第1级辐射枝通常7条;花通常着生于第3级辐射枝上;萼筒长约1.5mm,具细小腺点,萼齿极小;花冠白色或有红晕,钟状,长4-6mm,裂片5,圆卵形,长约1mm,先红后紫黑;核卵圆形,扁,有1条浅腹沟和2条浅背沟。花期6-7月,果期8-10月。

性味

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

润肺止咳。主肺燥咳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水红木花

功效作用

功能
润肺止咳。
主治
用于肺燥咳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摘,阴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忍冬科植物水红木。
形态特征
水红木又名:羊脆骨、睡眠果、大路通、山女贞、灰包木、四季青、斑鸠柘、灰色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8(-15)米;枝带红色或灰褐色,散生小皮孔,小枝无毛或初时被簇状短毛。冬芽有1对鳞片。叶革质,椭圆形至矩圆形或卵状矩圆形,长8-16(-24)厘米,顶端渐尖或急渐尖,基部渐狭至圆形,全缘或中上部疏生少数钝或尖的不整齐浅齿,通常无毛,下面散生带红色或黄色微小腺点(有时扁化而类似鳞片),近基部两侧各有1至数个腺体,侧脉3-5(-18)对,弧形;叶柄长1-3.5(-5)厘米,无毛或被簇状短毛。聚伞花序伞形式,顶圆形,直径4-10(-18)厘米,无毛或散生簇状微毛,连同萼和花冠有时被微细鳞腺,总花梗长1-6厘米,第一级辐射枝通常7条,苞片和小苞片早落,花通常生于第三级辐射枝上;萼筒卵圆形或倒圆锥形,长约1.5毫米,有微小腺点,萼齿极小而不显著;花冠白色或有红晕,钟状,长4-6毫米,有微细鳞腺,裂片圆卵形,直立,长约1毫米;雄蕊高出花冠约3毫米,花药紫色,矩圆形,长1-1.8毫米。果实先红色后变蓝黑色,卵圆形,长约5毫米;核卵圆形,扁,长约4毫米;直径3.5-4毫米,有1条浅腹沟和2条浅背沟。花期6-10月,果熟期10-12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甘肃、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00-3300m的阳坡、疏林或灌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