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匹草

一匹草,中药名。为兰科植物梳帽卷瓣兰Bulbophyllumandersonii(Hook.f.)J.J.Smith的全草。分布于广西、四川、云南。具有润肺止咳,益肾补虚,消食,祛风活血之功效。用于风热咳嗽,肺燥咳嗽,肺痨咳嗽,百日咳,肾亏体虚,小儿食积,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别名 -
药味 味甘
药性
归经 味甘,性平。归肺、脾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润肺止咳,益肾补虚,消食,祛风活血。
主治 用于风热咳嗽,肺燥咳嗽,肺痨咳嗽,百日咳,肾亏体虚,小儿食积,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一匹草
  • 一匹草
  • 一匹草
一匹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一匹草

拼音注音
Yì Pǐ Cǎo
来源

兰科卷瓣兰属植物梳帽卷瓣兰Cirrhopetalnm andersonii Hook. f.,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

甘,温。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止咳,消食积。用于跌打损伤,妇女体虚,小儿咳嗽,百日咳。

用法用量

2~5钱。水煎服或酒泡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一匹草

拼音注音
Yì Pǐ Cǎo
别名

一匹叶(《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出处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

为兰科植物卷瓣兰全草。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生于大山岩边的干燥地区。分布四川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须根发达,丛生于节处,粗细均匀,微扭曲,灰白色。密生绒毛。茎圆柱形,长可达60~90厘米,粗3~4毫米,节间长2.5~6厘米;节上生假鳞茎,膨大成纺锤形,基部有丝状鞘。叶单生于假鳞茎顶端,肉质,绿色,狭矩圆形,长6~12厘米,宽1.5~3厘米,先端钝圃,中央微凹下,基部楔形;叶柄约与假鳞茎等长.夏季花序由假鳞茎基部抽出。

性味

《四川中药志》:"性温,味甘,无毒。"

功能主治

治咳嗽吐血,风湿痹痛。

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咳嗽吐血。"

②《四川中药志》:"驱风,除湿,活血,消食积。治痨病,妇女虚弱,男子肾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或浸酒。

复方

①治风湿痛:一匹草泡酒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女子虚弱:一匹草炖鸡或内服。(《四川中药志》)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一匹草

拼音注音
Yì Pǐ Cǎo
别名

一匹叶

英文名
All grass of Anderson Cirrhopetalum
出处

出自《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

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帽卷瓣兰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rrhopetalum andersonii Hook.f.[C.henryi Rolfe]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蒸后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附生于树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四川、云南。

原形态

帽卷瓣兰,附生植物。根茎粗壮,粗4-5mm。假鳞茎宽卵形或狭卵形,长约3cm,基部被多数纤维。顶生1叶;具短柄;叶片革质,长圆形,长13-20cm,宽约3.5cm,先端微凹,全缘。花葶纤细,比叶长或短,被2-3枚鞘状苞片;伞形花序具多数花;花苞片短于花梗(连子房)。花淡紫色;中萼片长圆状卵圆形,长约5mm,先端具芒,边缘近先端多少啮蚀状;侧萼片长圆状倒卵形,比中萼片长3-4倍,内侧边缘除基部和先端外粘合,先端钝;花瓣长圆表,比中萼片稍短,先端具芒,边缘具流苏;唇瓣肉质,中部弯曲,全缘,生于蕊柱足上;蕊柱齿短;花药前面边缘梳状。

化学成分

全草含联苄类成分:卷瓣兰联苄定宁(cirrhopetalidinin),大叶兰酚(gigantol),卷瓣兰联苄定(cirrhopetalidin),卷瓣兰联苄宁(cirrhopetalinin),山药素Ⅲ(batatsin Ⅲ)。还含菲类成分:卷瓣兰菲定(cirrhopetalanthridin),卷瓣兰菲灵(cirrhopetalin)。

归经

肺;脾经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润肺止咳;益肾补虚;消食;祛风活血。主风热咳嗽;肺燥咳嗽;肺痨咳嗽;百日咳;肾亏体虚;小儿食积;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

复方

1.治风湿痛:一匹草泡酒服。(《四川中药志》)2.治女子虚弱:一匹草炖鸡或肉服。(《四川中药志》)

各家论述

1.《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咳嗽吐血。2.《四川中药志》:驱风,除湿,活血,消食积。治痨病,妇女虚弱,男子肾亏。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一匹草

功效作用

功能
润肺止咳,益肾补虚,消食,祛风活血。
主治
用于风热咳嗽,肺燥咳嗽,肺痨咳嗽,百日咳,肾亏体虚,小儿食积,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
相关论述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咳嗽吐血。”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小儿风热咳嗽,百日咳,久不愈者:一匹草、兔耳风、地茄子各30g。煎水服。

2、治小孩积食疳:一匹草、鸡屎藤各30g,桐子根、卷子根、打碗子根各15g,糊米少许。煎水服。(1-2方出自《重庆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洗净,蒸后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兰科植物梳帽卷瓣兰。
形态特征
梳帽卷瓣兰又名:卷瓣兰、橙红卷瓣兰。根状茎匍匐,粗3-5mm,被杯状膜质鞘或鞘腐烂后残存的纤维。假鳞茎在根状茎上彼此相距3-11cm,卵状圆锥形或狭卵形,长2-5cm,中部粗6-15mm,顶生1枚叶,基部被鞘腐烂后残存的纤维,干后灰褐色。叶革质,长圆形,长7-21cm,中部宽1.6-4.3cm,先端钝并且稍凹入,基部具长1-2.5cm的柄。花葶黄绿色带紫红色条斑,从假鳞茎基部抽出,直立,通常长约17cm,伞形花序具数朵花;花序柄纤细,粗1-2mm,具长5-10mm的筒状鞘;花苞片淡黄色带紫色斑点,披针形,长约5mm,先端急尖;花梗和子房纤细,长约1cm;花浅白色密布紫红色斑点;中萼片卵状长圆形,凹的,长约5mm,中部宽约3mm,具5条带紫红色小斑点的脉,边缘紫红色,近先端处具齿,先端具1条长约3mm的芒,芒的表面稍粗糙或被细乳突;侧萼片长圆形,比中萼片长3-4倍,基部贴生在蕊柱足上,先端稍钝,基部上方扭转而上下侧边缘除基部和先端外分别彼此粘合,全缘,具5条脉;花瓣长圆形或多少呈镰刀状长圆形,长约3mm,中部宽1mm,先端具长约0.8mm的芒,具3条粗厚的脉,脉纹具紫红色斑点,两面密布细乳突,边缘紫红色具篦齿状或不整齐的齿;唇瓣肉质,茄紫色,卵状三角形,从中部向外下弯,基部具凹槽并与蕊柱足末端连接而形成活动关节,先端稍钝,唇盘中央具1条白色纵条带;蕊柱黄绿色,很短,蕊柱翅在蕊柱中部稍向前扩展;蕊柱足白色带紫红色斑点,向上弯曲,长约3mm,其分离部分长约1.5mm;蕊柱齿三角形,长约1mm,先端急尖;药帽黄色,前端稍收窄,先端边缘篦齿状。花期2-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广西、四川、云南。
生长环境
附生于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