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叶

白果叶,中药名。为银杏科银杏属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 L.的叶。具有活血养心,敛肺涩肠的功效。主治胸痹心痛,喘咳痰嗽,泄泻痢疾,白带。
别名 银杏叶(通称)
药味 味苦、甘、涩
药性
归经 味苦、甘、涩,性平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活血养心,敛肺涩肠。
主治

胸痹心痛,喘咳痰嗽,泄泻痢疾,白带。

白果叶
  • 白果叶
  • 白果叶
  • 白果叶
  • 白果叶
  • 白果叶
  • 白果叶
  • 白果叶
  • 白果叶
  • 白果叶
白果叶

《中药大辞典》:白果叶

拼音注音
Bái Guǒ Yè
出处

《品汇精要》

来源

为银杏科植物银杏叶片

性状

干燥叶片,大多折叠或已破碎,完整者呈扇形。上缘有不规则波状缺刻,有时中间凹入,基部楔形,叶脉为射出数回二分又平行脉,细而密,光滑无毛,易纵向撕裂。气清香,味微涩。以叶色黄绿,整齐不破者为佳。

化学成分

叶含异鼠李素、山柰酚、山柰酚-3-鼠李葡萄糖甙、槲皮素、芸香甙、槲皮甙,白果双黄酮、异白果双黄酮,白果苦内酯A,儿茶精、表儿茶精、汉食子儿茶精等鞣质类成分。

白果叶含蜡0.7~1%,其中10%是酸性成分,15%是蜡酯,75%是非酯成分;蜡的主要成分是白果醇、廿九烷、廿九烷-10-酮、廿八烷醇。白果叶中尚含莽草酸、α-己烯醛、亚麻酸,β-谷甾醇和微量豆甾醇等。

性味

《中药志》:"甘苦涩,平。"

注意

《中药志》:"有实邪者忌用。"

功能主治

益心敛肺,化湿止泻。治胸闷心痛,心悸怔忡,痰喘咳嗽,泻痢,白带。

①《品汇精要》:"为末和面作饼,煨熟食之,止泻痢。"

②《中药志》:"敛肺气,平喘咳,止带浊。治痰喘咳嗽,白带白浊。"

③苏医《中草药手册》:"治象皮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研末。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初步观察对心绞痛有较好效果,对降低胆甾醇及血压也有一定作用。㈠用银杏叶的提取物制成片剂内服,每次2片(每片含黄酮2毫克),每日3次;或制成针剂肌肉注射,每次2~4毫升(每2毫升含黄酮1.3~1.7毫克),每日2次。据139例的观察,显效(心绞痛消失或明显减轻或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好转)占34.5%,有效(心绞痛程度减轻或发作次数减少,心电图好转,但仍有波动)占43.2%。大部分病人在用药后3~10天内生效,少数在20~40天才出现疗效。停药后,部分病例症状复发,但程度较治疗前为轻,继续用药仍然有效。约近半数病例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存改善,但与心绞痛的改善并不完全一致。血压高的病例,多数用药后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单独应用不及与降压药合并使用效果显著。49例高胆甾醇的患者,治疗后下降20~40毫克%或40毫克%以上的25例,占51.02%,上升20毫克%的18例,无变化6例。另据100例血清胆甾醇过高症的治疗结果,胆甾醇降低者88例,磷脂升高者65例,胆甾醇与磷脂之比例有改善者71例;3项综合评定:显效者49例,有效者50例,无效1例。也有通过23例观察,未见血压和胆甾醇有明显变化。㈡用银杏甙元含片(每片含银杏甙元0.5毫克)舌下含服,每次2片,每日3次。治疗心绞痛41例,总有效率70.1%,其中显效占34.1%。原来用硝酸甘油的32例患者,治疗后15例减量,9例停药。约半数病人治疗前心电图显示有冠状动脉供血不足,9周后复查改善情况与临床疗效相符。有用银杏叶双黄酮片剂舌下含服,每次2片(含1.2毫克),每日3次。24例心绞痛患者经治疗6周后,1例显效,9例改善,14例基本无效;原来用硝酸甘油的21例,治疗后停用者1例,减量者9例;心电图有异常的18例中,有1例好转。疗效发生时间,最早在用药后2周,多数在4~5周。㈢银杏叶、川芎、红花各5钱,制成片剂,每日3次分服。60例心绞痛患者,服药8周后总有效率为75.5%,其中显效率为11.7%。见效时间在2~5周。半数以上病例可以停用或减少硝酸甘油类药物的用量。另有用银杏叶、首乌、钩藤制成片剂内服,每日量均为1.5钱,治疗心绞痛129例,服药后4周的近期有效率为60.4%,显效率占8.5%,疗效大多出现在服药2周内。此外,还有用银杏叶配合杜仲、首乌,或配合锦鸡儿,制成片剂或针剂,对心绞痛、高血压,及降低胆甾醇方面均有一定效果。银杏叶的副作用较少,但也有少数患者有食欲减退、恶心、稀便、腹胀,口干、鼻塞及头晕、头痛、耳鸣等,个别病例出现过敏性皮疹。如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血压明显下降,心绞痛加重,特别是心功能不全加重时,需减量或停药。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白果叶

拼音注音
Bái Guǒ Yè
别名

银杏叶

出处

出自《品汇精要》。

来源

药材基源: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inkgo bilobe L.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除去杂质,洗净,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000m的酸性土壤、排水良好地带的天然林中。

资源分布:北自沈阳,南达广州,东起华东,西南至贵州、云南都有栽培。

原形态

银杏,落叶乔木,高可达40m。枝有有长枝与短枝,幼树树皮淡灰褐色,浅纵裂,老则灰褐色,深纵裂。叶在长枝上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3-5(-8)簇生;柄长3-10cm;叶片扇形,淡绿色,无毛,有多数2叉状并列的细脉,上缘宽5-8cm,浅波状,有时中央浅裂或深裂。雌雄异株,花单性,稀同株;球花生于短枝顶端的鳞片状叶的腋内;雄球花成柔荑花序状,下垂;雌球花有长梗,梗端常分2叉,每叉顶生一盘状珠座,每珠座生一胚珠,仅一个发育成种子。种子核果状,椭圆形至近球形,长2.5-3.5cm,径约2cm;外种皮肉质,有白粉,熟时淡黄色或橙黄色;中种皮骨质,白色,具2-3棱;内种皮膜质,胚乳丰富。花期3-4月,种子成熟期9-10月。

性状

1.性状鉴定 叶片多皱折或破碎,完整呈扇形,长4-8cm,宽5-10cm,上缘有不规则波状缺刻,有的中央凹入,基部楔形,叶脉细密,为多数二叉状平行脉;叶柄长2-7cm。纸质,易纵向撕裂。气微,味微涩。以色黄绿、完整者为佳。

2.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 上表面细胸1列,外被角质层。叶肉细胞分化不明显,多用形或类长圆形,细胞中常含棕色物或布满油滴状物;维管束外韧型,分泌道存在于维管束间。下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有内陷气孔。较老叶维管束周围有1-2列厚壁细胞组成的维管束鞘;叶内细胞含草酸钙簇晶,直径8-106μm。

3.理化鉴别 (1)取本品碎片10g,加水10ml,煮沸15mim,趁热滤过。取滤液2ml,加镁粉少量及盐酸3-4滴,置水浴中加热分钟,显棕红色。(检查黄酮类)(2)取上述滤液适量点于滤纸上,喷2%三氯化铝乙醇溶液,干后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黄绿色荧光。(检查黄酮类)

毒性

叶提取物0.5-1ml/kg(1ml相当0.5g生药)给家兔静脉注射连续10天,对血象,肝、肾功能及病理检查均无改变,用比人用量大10-40倍的药物,给狗连续静脉注射1周,出现流涎、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减退等现象;组织切片检查,小肠粘膜分泌亢进,麻醉狗、兔肠蠕动增加,注射局部血管变硬。黄酮醇对血象、凝血系统无影响,但更高剂量可妨碍血液凝固。

化学成分

叶含黄酮类化合物 属于黄酮类及其甙的成分有 山柰酚(keampferol),木犀草素(luteolin),杨梅树皮素(myricetin), 槲皮素(quercetin), 异鼠李素(isorhamnetin),丁香黄素(syringetin),山柰酚-3-鼠李葡萄糖甙(kaempferol-3-rhamno-glucoside),山柰酚-3(6-对香豆酰葡萄糖基-β-1,4-鼠李糖甙[kaempferol-3-(6-p-coumaroylglucosyl-β-1,4-rhamnoside)],山柰酚-3-O-(2-O-β-D-吡喃葡萄糖基)-α-L-吡喃鼠李糖甙[kaempfer-ol-3-O(2-O-β-D-glucopyranosyl)-α-L-rhamnoyranoside],山柰酚-3-O-[2-O-6-O-[对-(7-O-β-D-吡喃葡萄糖基)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α-L-吡喃鼠李糖甙

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的影响 从白果叶中提出的黄酮醇Flavonol(为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之混合物)或银杏双黄酮类,对豚鼠离体心脏灌流可引起冠状血管扩张,注射于豚鼠后肢灌流之动脉内,可扩张后肢血营,叶中之双黄酮对大鼠后肢血管亦有扩张作用。叶的粗提取物(每1ml含总黄酮甙4.263mg)可对抗肾上腺素所致离体兔耳的血管收缩作用,总甙之作用较弱;对麻醉兔肌肉注射临床用量的20-40倍,对血压、呼吸均无影响。乙醇提取物与黄酮醇一样,对猫、兔血压、心脏、呼吸亦无影响;如应用大于血管扩张剂量100-1000倍的黄酮醇,注射于豚鼠,可引起中等度的降压,心率及呼吸的增加;对大白鼠则表现升压,但这些改变与麻醉、动物兴奋、溶剂的影响有关,无实际价值。叶的提取制剂口服或静脉注射,可使巴金森氏病患者的脑血流增加,改善脑的营养。

2.对平滑肌的作用 黄酮醇或银杏双黄酮类对豚鼠离体肠管有解痉作用,有对抗徐缓激肽的作用,还能对抗组织胺及氯化钡引起的痉挛,其作用强度与罂粟碱相似,但较持久;叶的乙醇提取物对豚鼠离体气管和回肠,能拮抗组织胺和乙酰胆碱的致痉作用,在肠管实验中还可对抗氯化钡的作用,腹腔注射可制止组织胺所致之豚鼠哮喘,银杏叶的黄酮类物在豚鼠肺溢流实验或组胺喷雾实验中,表现对支气管有扩张作用。叶中的双黄酮对心动徐缓素Bradykinin所致肠管痉挛有解痉作用。

3.其他作用:含有黄酮、银杏亭、白果双黄酮的片剂,对高胆甾醇血症患者似能降低血清胆甾醇水平、升高磷脂,改善C/P比值,对高血压病人似有一定的降压作用,但幅度不大。初步试管试验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有抑菌作用。从银杏树皮中分离出之生物碱具有收缩血管及扩张瞳孔的作用。

归经

心;肺;脾经

性味

苦;甘;涩;性平;小毒

注意

《中药志》:有实邪者忌用。

功能主治

活血养心,敛肺涩肠。主胸痹心痛;喘咳痰嗽;泄泻痢疾;白带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用提取物作片剂;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搽;或煎水洗。

各家论述

1.《品汇精要》:为末和面作饼,煨熟食之,止泻痢。

2.《中药志》:敛肺气,平喘咳,止带浊。治痰喘咳嗽,白带白浊。

3.苏医《中草药手册》:治象皮腿。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白果叶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养心,敛肺涩肠。
主治

胸痹心痛,喘咳痰嗽,泄泻痢疾,白带。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用提取物作片剂;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搽;或煎水洗。

化学成分

叶含黄酮类化合物:山奈酚,木犀草素,杨梅树皮素,槲皮素,异鼠李素,丁香黄素,山柰酚-3-鼠李葡萄糖苷等;属于双黄酮类的成分有:穗花杉双黄酮,银杏双黄酮,白果双黄酮,异白果酸黄酮,金松双黄酮,5'-甲氧基银杏双黄酮;属于儿茶素类的成分有:右旋儿茶素,左旋表儿茶素,右旋没食子儿茶素,左旋表没食子儿茶素;苦味萜类成分:白果苦内酯A、B、C、J、M及银杏内酯A,生物碱:6-羟基犬尿酸;酸类及酯类成分:白果酸,氢化白果酸,氢化白果亚酸,腰果酸,莽草酸,奎宁酸,抗坏血酸,6-羟基-2-十四烷基苯甲酸,亚麻酸,6-十五碳烯基水杨酸,水杨酸-6-十七烯醇酯;醇、酚、醛、酮类成分:白果醇,正二十八醇,正二十六醇,红杉醇,α-己烯醛,白果酮,银杏酮,白果酚,蒎立醇,β-谷甾醇;聚异戊烯醇化合物:(Z,Z)-1,5-二对羟苯基-1,4-戊二烯。

药理作用

研究显示有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细胞代谢,改善学习记忆,保护神经细胞,抗衰老、痴呆和脑功能障碍,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等作用。

毒理作用

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分别为164±55mg/kg,36048mg/kg。异白果双黄酮小鼠尾静脉注射的LD50为242(229.6-256.2)mg/kg。注射后,小鼠呼吸急促,匍伏不动,死于呼吸麻痹,家兔静脉注射乙醇提取物1ml/kg或0.5ml/kg(2ml相当于1g生药),连续10天,血象、肝、肾功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非蛋白氮测定)和主要脏器病理检查均无异常。每日静脉注射10倍或40倍于人用量的乙醇提取物,连续1星期,犬出现流涎、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减退等胃肠道症状。组织切片,可见小肠黏膜分泌亢进。黄酮类在兔、豚鼠、大鼠、小鼠亚急性实验中,对心、肝、脾、肺、肾、动脉均不引起形态学改变,Ames及小鼠骨髓微核试验阴性,提示银杏叶提取物无致突变性。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活血止痛。主治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血清胆固醇过高症,痢疾,象皮肿。”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冠心病心绞痛:银杏叶水煎浓缩,制成浸膏片(每片含黄酮量约2mg,相当于生药0.5g),每次舌下含服1-2片,每日3次。(《全国中草药汇编》)

2、治高胆固醇血症:银杏叶提取主要成分黄酮,制成糖衣片,每片含黄酮1.14mg。每次4片,每日3次。(《全国中草药汇编》)

3、治泻痢:(银杏)叶为末,和面作饼,煨熟食之。(《品汇精要》)

4、治小儿肠炎:银杏叶3-9g,煎水擦洗患儿脚心、手心、心口(巨阙穴周围),严重者擦洗头顶,每日2次。(《全国中草药汇编》)

5、治雀斑:采白果叶,捣烂,搽,甚妙。(《滇南本草》)

6、治灰指甲:(银杏)叶煎水洗。

7、治鸡眼:鲜(银杏)叶10片,捣烂,包贴患处,2天后呈白腐状,用小刀将硬丁剔出。

8、治漆疮肿痒:银杏叶、忍冬藤煎水洗,或单用银杏叶煎洗。(6-8方出自南药《中草药学》)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8-10月分期分批采摘,晒干、烘干或鲜用。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叶片多皱折或破碎,完整者呈扇形,长4-8cm,宽5-10cm,上缘有不规则波状缺刻,有的中央凹入,基部楔形,叶脉细密,为多数二叉状平行脉;叶柄长2-7cm。纸质,易纵向撕裂。气微,味微涩。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银杏科银杏属植物银杏。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可达40m,枝有长枝与短枝,幼树树皮淡灰褐色,浅纵裂,老则灰褐色,深纵裂。叶在长枝上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3-5(-8)簇生;柄长3-10cm;叶片扇形,淡绿色,无毛。雌雄异株,花单性,稀同株;球花生于短枝顶端的鳞片状叶的腋内;雄球花成柔荑花序状,下垂;雌球花有长梗,梗端常分2叉,每叉顶生一盘状珠座,每珠座生一胚珠,仅一个发育成种子。种子核果状,椭圆形至近球形;外种皮肉质,有白粉,熟时淡黄色或橙黄色;中种皮骨质,白色,具2-3棱;内种皮膜质;胚乳丰富。花期3-4月,种子成熟期9-10月。
分布区域
北自沈阳,南达广州,东起华东,西南至贵州、云南都有栽培。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00-1000m的酸性土壤、排水良好地带的天然林中。
生长见习
喜温暖湿润气候,喜阳、耐寒、耐旱、忌涝。在年平均温度10-18℃,年降雨量800-1800mm的气候及pH6.5-7.5的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中生长良好。不宜在阴坡、积水或盐分太重的土壤中栽种。
繁殖方式
种子、分株繁殖或嫁接繁殖。
栽培技术
1、种子繁殖:种子秋季采收后,当年播种或翌年春播种,春播需混砂催芽,横向开沟,沟距25-30cm,深4cm,每隔10cm播1粒种子,覆土3-4cm,当年苗高25-30cm,秋季落叶后可移栽。2、分株繁殖:从壮龄雌株根蘖苗中选留4-5株健壮苗,高1m左右时移栽。3、嫁接繁殖:在30年生、长势旺盛而丰产的雌株上选2-3年生的枝条为接穗,砧木用种子繁殖的2-3年生的实生苗,采用切接或皮下枝接法嫁接。4、定植,一般早春定植,株行距5-6m或7-8m,定植前应按树苗大小开穴,穴深40-50cm,宽60-70cm,起苗后如主根过长,可稍加修剪。穴栽,密度3m×4m,植坑1m×1m×0.8m,每坑施腐熟厩肥50kg、钙镁磷肥1.5kg、麸肥0.5kg、石灰0.5kg,与表土拌匀填坑内,并垒高约20cm的树盘。按20:1-25:1配置雄树,雄树按风向分散栽植,以利授粉。定植1星期内坚持挖浅沟淋水,以保证幼苗成活。
病虫防治
1、苗木茎腐病,夏季应搭荫棚,插树枝或在行间盖草保墒、遮荫。2、叶枯病,喷布50%多菌灵可湿性粉8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800倍,间隔15天,共喷2-3次。3、虫害有天牛,可用人工捕杀或放天敌肿腿蜂进行生物防治。另有铜绿金龟子、黑胸散白蚁、叶螨、椿象、地老虎、毒蛾等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