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冬瓜叶

水冬瓜叶,中药名。为山茱萸科植物角叶鞘柄木ToricelliaangulataOliv.的叶。分布湖北、四川、西藏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利湿之功效。用于咽喉肿痛,肺热咳喘,热淋,泄泻。
别名 接骨丹叶
药味 味微苦
药性
归经 味微苦,性凉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清热解毒,利湿。
主治 用于咽喉肿痛,肺热咳喘,热淋,泄泻。
水冬瓜叶
  • 水冬瓜叶
  • 水冬瓜叶
水冬瓜叶
拼音注音
Shuǐ Dōnɡ Guā Yè
别名

接骨丹叶

英文名
Toricellia angulata Oliv.
来源

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角叶鞘柄木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oricellia angulata Oliv.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5-8m。树皮灰色;老枝黄灰色,有长椭圆形皮孔及半环形的叶良,贿部宽,白色。叶互生;叶柄长2.5-8cm,基部扩大成鞘包于枝上;叶片膜质或纸质,阔卵形或近于圆形,长6-15cm,宽5.5-15.5cm,有裂片5-7,近基部的裂片较小,掌状叶脉5-7条,达于叶缘,在两面均凸起。总状圆锥花序顶生,不垂,雄花序长5-30cm,密被短柔毛;雄花的花萼管倒圆锥形,裂片5,齿状;花瓣5,长圆披针形,长1.8mm,先端钩状内弯;雄蕊5,与花瓣互生,花丝短,无毛,花药长圆形,2室;花盘垫状,圆形,中间有3枚退化花柱;花梗纤细,长2mm,被疏生短柔毛,近基部有2枚长披针形的小苞片,长约0.3-1.mm;雌花序较长,常达35cm,但花较稀疏;花萼管状钟形,无毛,裂片5,披针形,不整齐,长约0.8-1.2mm,先端有疏生纤毛;无花瓣及雄蕊;子房倒卵形,3室,与花萼管合生,无毛,长1.2mm,柱头微曲,下延;花梗细圆柱形,有小苞片3,大小不整齐,长约1-2.5mm。果实核果状,卵形,直径4mm,花柱宿存。花期4月,果期6月。

性味

味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主咽喉肿痛;肺热咳喘;热淋;泄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吹喉。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水冬瓜叶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利湿。
主治
用于咽喉肿痛,肺热咳喘,热淋,泄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吹喉。
相关论述
《四川常用中草药》:“利水,渗湿。治湿热,小便黄作痛,跌打损伤。”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蛾子(扁桃体炎):水冬瓜叶研末,加冰片少许,吹入喉头。(《贵州草药》)

2、治尿路感染:接骨丹叶、扁蓄、石韦、金钱草各9g。水煎服。(《万县中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夏季采收,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山茱萸科植物角叶鞘柄木。
形态特征
角叶鞘柄木又名:烂泥树(湖北西北部)。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5-8米;树皮灰色;老枝黄灰色,有长椭圆形皮孔及半环形的叶痕,髓部宽,白色。叶互生,膜质或纸质,阔卵形或近于圆形,长6-15厘米,宽5.5-15.5厘米,有裂片5-7,近基部的裂片较小,掌状叶脉5-7条,达于叶缘,在两面均凸起,无毛,网脉不明显;叶柄长2.5-8厘米,绿色,无毛,基部扩大成鞘包于枝上。总状圆锥花序顶生,下垂,雄花序长5-30厘米,密被短柔毛;雄花的花萼管倒圆锥形,裂片5,齿状;花瓣5,长圆披针形,长1.8毫米,先端钩状内弯;雄蕊5,与花瓣互生,花丝短,无毛,花药长圆形,2室;花盘垫状,圆形,中间有3枚退化花柱;花梗纤细,长2毫米,被疏生短柔毛,近基部有2枚长披针形的小苞片,长约0.3-1.3毫米;雌花序较长,常达35厘米,但花较稀疏;花萼管状钟形,无毛,裂片5,披针形,不整齐,长约0.8-1.2毫米,先端有疏生纤毛;无花瓣及雄蕊;子房倒卵形,3室,与花萼管合生,无毛,长1.2毫米,柱头微曲,下延;花梗细圆柱形,有小苞片3,大小不整齐,长约1-2.5毫米。果实核果状,卵形,直径4毫米,花柱宿存。花期4月;果期6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湖北、四川、西藏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900-2000m的林缘或溪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