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风子,中药名。为铁线蕨科植物假鞭叶铁线蕨AdiantummalesianumGhatak的全草。分布于西南及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具有利水通淋,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淋证,水肿,乳痈,疮毒。
淋证,水肿,乳痈,疮毒。
药材基源:为铁线蕨科植物假鞭叶铁线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diantum malesianum Ghatak[A.candatum Bedd.]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生态环境:生于钙质土或石灰岩上,常见于较干燥石岩上或墙基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植株高15-25cm。根茎短而直立,连同叶柄基部密被棕色、线状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5-8cm,圆柱形,棕色,略有光泽,向上连同叶轴被有棕色多细胞长硬毛;叶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0-18cm,宽1.5-3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一回羽状;羽片12-25对,互生,略斜展,有短柄,斜扇形或三角形,基部斜楔形,上缘浅裂至中裂,第1对羽片通常为半圆形,下部的长4-8mm,宽6-12mm,顶生羽片扇形或菱形;叶片纸质,表面疏生白色多细胞毛或无毛,背面密被向外缘的白色及多细胞状伏贴长毛和棕色多细胞粗毛;叶轴顶端有时延伸成鞭状,着地生根,行无性繁殖;叶脉单侧多回二叉分枝。孢子囊群近圆形或长圆形,背生于羽片上缘裂片上,每羽片5-12枚;囊群盖近圆形或肾形,棕色,全缘,有多细胞毛。
苦;凉
利水通淋;清热解毒。主淋证;水肿;乳痈;疮毒
内服:煎汤,10-15g。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岩风子
利水通淋,清热解毒。
淋证,水肿,乳痈,疮毒。
内服:煎汤,10-15g。
尚不明确。
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铁线蕨科植物假鞭叶铁线蕨。
假鞭叶铁线蕨,又名马来铁线蕨。植株高15-2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密被披针形、棕色,边缘具锯齿的鳞片。叶簇生,柄长5-20厘米,幼时棕色,老时栗黑色,略有光泽,基部被同样的棕色鳞片,通体被多细胞的节状长毛;叶片线状披针形,长12-20厘米或更长,中部宽约3厘米,向顶端渐变小,基部不变狭,一回羽状;羽片约25对,无柄,平展,互生或近对生,相距约1厘米,基部一对羽片不缩小,近团扇形,多少反折向下,其中部的侧生羽片半开式,长1-2厘米,宽6-10毫米,上缘和外缘深裂;裂片5-6对,长方形,顶端凹陷,下缘和内缘平直;顶部羽片近倒三角形,上缘圆形并深裂。叶脉多回二歧分叉,下面不明显,上面显著隆起。叶干后厚纸质,褐绿色,上面疏被短刚毛,下面密被棕色多细胞的硬毛和方向朝外缘紧贴的短刚毛;羽轴与叶柄同色,密被同样的长硬毛,叶轴先端往往延长成鞭状,落地生根,行无性繁殖。孢子囊群每羽片5-12枚;囊群盖圆肾形,上缘平直,上面被密毛,棕色,纸质,全缘,宿存。染色体2n=120。
分布于西南及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西南及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生于钙质土或石灰岩上,常见于较干燥石岩上或墙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