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胶木叶

香胶木叶,中药名。为榆科植物假玉桂CeltistimorensisSpan.的叶。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具有祛瘀止血之功效。用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别名 -
药味 味辛
药性
归经 味辛,性平。归肺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祛瘀止血。
主治 用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香胶木叶
  • 香胶木叶
  • 香胶木叶
香胶木叶
拼音注音
Xiānɡ Jiāo Mù Yè
来源

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假玉桂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ltis cinnamomea Lindl.ex Planch.[C.philipensis auct.non Blanco]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疏林或密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态

乔木,高5-18m。枝纤细,幼时被红褐色贴生的疏柔毛,老枝无毛。叶互生;叶柄长约1cm,被疏长柔毛,后渐脱落;托叶线形,易脱落,被疏毛;叶片近革质,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15cm,宽2.5-6cm,先端渐尖,基部偏斜、钝或楔形,全缘或顶部常有不明显的细齿;幼时沿脉被疏长柔毛,后脱落;基出脉3条,小脉网状。聚伞花序有2-3分枝,于结果期延长达3.5-4cm,被红褐色贴生的疏柔毛;萼片4,长圆形,被缘毛;子房着生于被粗毛的花托上,花柱2。核果椭圆形,长约8mm,直径约5mm;核有突起的网状肋纹。花期3-5月。

性味

辛;性平

功能主治

祛瘀止血。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香胶木叶

功效作用

功能
祛瘀止血。
主治
用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
药理作用
抗菌作用,具有抗分歧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
相关论述
《广西本草选编》:“去瘀散结,消肿止血。外伤出血,用鲜叶捣烂外敷。”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外伤出血:香胶木鲜叶适量捣烂外敷,或用根皮研粉撒布患处。(《广西本草选编》)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榆科植物假玉桂。
形态特征
假玉桂又名:相思树,香胶木。常绿乔木,高达20米,树皮灰白、灰色或灰褐色,木材有恶臭;当年生小枝幼时有金褐色短毛,老时近脱净,褐色,有散生短条形皮孔;冬芽外部鳞片近无毛,内部鳞片被毛。叶幼时被散生、金褐色短毛,毛在三条主脉上较多,老时脱净,革质,卵状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5-13厘米,宽2.5-6.5厘米,先端渐尖至尾尖,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开,稍不对称,基部一对侧脉延伸达3/4以上,但不达先端,其他对侧脉不显,因而似具三条主脉,由中脉伸出的第一级侧脉多平行状,近全缘至中部以上具浅钝齿;叶柄长3-12毫米。小聚伞圆锥花序具10朵花左右,幼时被金褐色毛,在小枝下部的花序全生雄花,在小枝上部的花序为杂性(两性花多生于花序分枝先端,雄花多生于下部),结果时通常有3-6个果在一果序上,果容易脱落。果宽卵状,先端残留花柱基部而成一短喙状,长8-9毫米,成熟时黄色、橙红色至红色;核椭圆状球形,长约6毫米,乳白色,四条肋较明显,表面有网孔状凹陷。
分布区域
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疏林或密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