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茶菜根

香茶菜根,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香茶菜Rabdosiaamethystoides(Benth.)Hara的根。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具有清热解毒,祛瘀止痛之功效。用于毒蛇咬伤,疮疖肿毒,筋骨酸痛,跌打损伤,烫火伤。

别名 盘龙七根,铁菱角
药味 味甘、苦
药性
归经 味甘、苦,性凉。归肝、心、胃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清热解毒,祛瘀止痛。
主治

用于毒蛇咬伤,疮疖肿毒,筋骨酸痛,跌打损伤,烫火伤。

香茶菜根
  • 香茶菜根
  • 香茶菜根
香茶菜根
拼音注音
Xiānɡ Chá Cài Gēn
别名

盘龙七根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香茶菜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bdosia amethystoides (Benth.) Hara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920m的林下或草丛中的湿润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灌输、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0.3-1.5m。根茎肥大,疙瘩状,木质。茎直立,四棱形,被倒向柔毛。叶对生;叶柄长0.2-2.5cm;叶片卵状圆形、卵形或披针形,长0.8-11cm,宽0.7-3.5cm,先端渐尖,急尖或钝,基部楔形下延于叶柄,边缘基部以上具圆齿,两面被短柔毛,有时近无毛,均具腺点。二歧聚伞花序多花,组成顶生疏散的圆锥花序;苞片卵形或针状,小,但较显着;花萼钟形,长约2.5mm,外面被极短硬毛或近无毛,并具腺点,萼齿5,三角形,近相等,花冠白,蓝白或紫色,长约7mm,外面被短柔毛,内面无毛,上唇外反,先端4圆裂,下唇阔圆形,内凹呈舟表;雄蕊4,二强,内藏;子房4裂,花柱与雄蕊等长,柱头2浅裂;花盘杯状。小坚果卵形,褐色。花期6-10月,果期7-11月。

性味

味甘;苦;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瘀止痛。主毒蛇咬伤;疮疖肿毒;筋骨酸痛;跌打损伤;烫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香茶菜根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祛瘀止痛。

主治

用于毒蛇咬伤,疮疖肿毒,筋骨酸痛,跌打损伤,烫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敷。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药理作用

香茶菜根能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能扩张支气管。水煎剂对体外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具有显著的免疫活性。

相关论述

《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毒蛇咬伤。”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毒蛇咬伤:盘龙七根9-15g。草果仁为引,水煎服,连服2天,另取根煎水洗患处。(《云南中草药》)

2、治筋骨酸痛:香茶菜根15g。加黄酒、白糖适量,炖汁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非药用部分,洗净,润软,切厚片,干燥,筛去灰屑。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呈椭圆形会不规则的厚片,大小不一。外表面灰褐色,具皱纹,有的可见残留的须根或须根痕。切面皮部灰褐色,木部淡黄棕色,纤维性。质坚而脆。气微,味微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唇形科植物香茶菜。

形态特征

多年生、直立草本;根茎肥大,疙瘩状,木质,向下密生纤维状须根。茎高0.3-1.5米,四棱形,具槽,密被向下贴生疏柔毛或短柔毛,草质,在叶腋内常有不育的短枝,其上具较小型的叶。叶卵状圆形,卵形至披针形,大小不一,生于主茎中、下部的较大,生于侧枝及主茎上部的较小,长0.8-11厘米,宽0.7-3.5厘米,先端渐尖、急尖或钝,基部骤然收缩后长渐狭或阔楔状渐狭而成具狭翅的柄,边缘除基部全缘外具圆齿,草质,上面榄绿色,被疏或密的短刚毛,有些近无毛,下面较淡,被疏柔毛至短绒毛,有时近无毛,但均密被白色或黄色小腺点;叶柄长0.2-2.5厘米不等。花序为由聚伞花序组成的顶生圆锥花序,疏散,聚伞花序多花,长2-9厘米,直径1.5-8厘米,分枝纤细而极叉开;苞叶与茎叶同型,通常卵形,较小,近无柄,向上变苞片状,苞片卵形或针状,小,但较显著;花梗长3-8毫米,总梗长1-4厘米。花萼钟形,长与宽约2.5毫米,外面疏生极短硬毛或近无毛,满布白色或黄色腺点,萼齿5,近相等,三角状,约为萼长之1/3,果萼直立,阔钟形,长4-5毫米,直径约5毫米,基部圆形。花冠白、蓝白或紫色,上唇带紫蓝色,长约7毫米,外疏被短柔毛,内面无毛,冠筒在基部上方明显浅囊状突起,略弯曲,至喉部宽约2毫米,长为花冠长之1/2,冠檐二唇形,上唇先端具4圆裂,下唇阔圆形。雄蕊及花柱与花冠等长,均内藏。花盘环状。成熟小坚果卵形,长约2毫米,宽约1.5毫米,黄栗色,被黄色及白色腺点。花期6-10月,果期9-11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道地产区

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00-920m的林下或草丛中湿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