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花种子

月光花种子,中药名。为旋花科植物月光花Calonyctionaculeatum(L.)House的种子。分布于陕西、江苏、浙江、江西、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于跌打肿痛,骨折。
别名 -
药味 味苦、辛
药性
归经 味苦、辛,性平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主治 用于跌打肿痛,骨折。
月光花种子
  • 月光花种子
  • 月光花种子
月光花种子
拼音注音
Yuè Guānɡ Huā Zhǒnɡ Zi
来源

药材基源:为旋花科植物月光花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lonwtionaculeatum(L.)House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种子成熟时采收,除去果壳,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多为栽培,也有野生。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江苏、浙江、江西、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态

月光花 一年生缠绕草本,长可达10m。全株有乳汁。茎绿色,圆柱形,近平滑或多少具软刺。单叶互生;叶柄长5-12cm;叶片卵形,长10-20cm,宽5-15cm,先端长锐尖或渐尖,基部心形,全缘或稍有角或分裂。花大,夜间开放,1至多朵排列成总状,有时花序轴呈之字弯曲;花两性,萼片5,卵形,绿色,有长芒;花冠白色,瓣中带淡绿色,冠檐浅5圆裂,扩展,直径7-12cm;雄蕊和花柱伸出花冠外;雄蕊5,花丝圆柱形,着生于花冠管上,花药基部箭形,淡黄色;花盘环状,肉质;子房长圆锥状,花柱圆柱形,柱头大,2球状。蒴果卵形,长约3cm,具锐尖头,基部为增大的萼片所包围。种子无毛,长约1cm,宽7-8mm,黄白色、褐色或黑色。花期8-10月,果期9-11月。

性状

性状鉴别:种子扁卵圆形,长8-10mm,宽5-7mm。表面淡棕黄色,光滑。余与天茄子相似。

化学成分

月光花末成熟种子含有赤霉素(gibberelline)A8、A17、A19、A27、A29、A30、A31、A33、A34还含贝壳杉酸(kaura-noic acid)及6-羟基贝壳杉酸(6-hydroxykauranoic acid)。

性味

苦;辛;平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主跌打肿痛;骨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月光花种子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主治
用于跌打肿痛,骨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冬季种子成熟时采收,除去果壳,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种子扁卵圆形,长8-10mm,宽5-7mm。表面淡棕黄色,光滑。背面为一棱线,棱的一端具明显圆形白色的种脐凹下。质硬,横切面淡黄色,可见2片皱缩折叠的子叶。气微,味微辛、苦。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旋花科植物月光花。
形态特征
一年生、大的缠绕草本,长可达10米,有乳汁,茎绿色,圆柱形,近平滑或多少具软刺。叶卵形,长10-20厘米,先端长锐尖或渐尖,基部心形,全缘或稍有角或分裂。花大,夜间开,芳香,1至多朵排列成总状,有时序轴之字曲折;萼片卵形,绿色,有长芒,3片外萼片长5-12毫米(除芒),芒较长,内萼片长7-15毫米(除芒),芒较短或无;花冠大,雪白色,极美丽,瓣中带淡绿色,管长7-12厘米,宽约5毫米,管上部不扩张或微扩张,冠檐浅的5圆裂,扩展,直径7-12厘米;花柱和雄蕊伸出花冠外;雄蕊5,花丝圆柱形,着生于管,花药大,基部箭形,淡黄色;花盘环状,厚,肉质;子房长圆锥状;花柱圆柱形,白色;柱头大,2球状。蒴果卵形,长约3厘米,具锐尖头,基部为增大的萼片所包围,果柄粗厚。种子大,无毛,长约1厘米,宽7-8毫米。
分布区域
分布于陕西、江苏、浙江、江西、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多为栽培,也有野生。